余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不断摸索、尝试、练习、表现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游戏可以说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它能折射出孩子的个性、性格、情感、经验和智慧。而由于时间的关系,当游戏结束时,幼儿有的满足、有的意犹未尽、有的留有遗憾。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提升外,还要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引起同伴的思考和争议。正因为有了教师的组织和参与,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活动才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获得经验的积累,问题的解决,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了解了孩子的游戏过程,获得了改进或调整游戏的信息。两者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下我结合案例对如何进行游戏后的分享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游戏分享的内容选择和提升价值
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活动是教师组织的师幼互动,要让互动有效,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很重要,教师要善于捕捉游戏中幼儿有价值的行为,将其有意识地放大,让幼儿能够自然接受并得到发展。
1.发现游戏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
案例1:爸爸回来了
任同学是娃娃家的爸爸,他正在家里忙碌地烧着饭。我作为客人介入游戏。“呦,今天怎么爸爸在做饭呀?”爸爸说:“今天宝宝过生日。”“那我过会儿来吃饭哦。”我回应着他。过了一会儿,我回到娃娃家发现换成吴同学在烧饭了。“咦,怎么娃娃家的爸爸换了?”我故意大声询问,并寻找着任同学。吴同学说:“余老师,我是舅舅。不是爸爸。”“那爸爸呢?”“不知道。”“我回来了,我在这儿。”只见任同学匆忙从点心店回来,他的手里还拿着个生日蛋糕。“你去哪儿了?”“我去给娃娃买生日蛋糕了。余老师,我们可以吃饭唱生日歌了。”在后面的游戏分享环节中,我对幼儿是否能随意变化角色进行了讨论,并表扬了任同学和吴同学。
案例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的角色意识很粗浅,不清晰,常常会出现角色混乱现象,如前一分钟做爸爸,后一分钟就出现在理发店做理发师了。作为自主性游戏,还是需要一定的规则的。作为教师,我以玩伴的角色进入,了解游戏的进展情况。然后,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进行分享。如,这次的交流分享环节,我就“爸爸回来了”这个话题让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知道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不能随意更换这一规则。通过表扬和肯定两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样的方法,是能为幼儿所理解的。让其他幼儿形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经验,这样的规则形成方法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能够为他们所接受,也能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2.发现游戏中的潜在问题进行放大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案例2:着火了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今天也不例外,进进出出的好不热闹。妈妈抱着娃娃走进厨房。厨房里还有舅舅、奶奶、爷爷、客人。突然,不知道谁喊了句“着火了,着火了。”娃娃家顿时炸开了锅,稀里哗啦一阵忙乱,盘子、菜都倒在了桌子上和地上。椅子推倒了,桌子撞歪了。我也赶过去凑热闹。“哪里着火了?”我又问,孩子们一下子愣住了,是啊。就知道着火,也不知道哪里,林同学反应很快,“老师,厨房着火了。”“怎么办,怎么办?”我佯装焦急地问孩子们。“拿水救火。”唐同学顺势拿起桌上的碗,把菜倒在桌子上,往某处“浇水”。吴同学从点心店奔过来手上拿着杯子,“我也来救火。”不知谁喊了声“快打110”,娃娃家的客人徐同学马上拿起电话打110。
[讲评]
师:今天娃娃家发生了一件大事。谁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娃娃家着火了。
师:哪里着火?
幼儿:厨房的煤气。
师:着火了很危险,应该怎么办?
幼儿:浇水灭火。
师:用什么来浇水?
幼儿:水杯,碗。
师:播放着火的短片,浓烟滚滚的照片。你们看看这么大的火,一点点水能浇灭吗?
幼儿:不能(有点沮丧,有点失望)。
师:那怎么办?
幼儿:打110。
师:110是打给谁的?
幼儿:警察。
师:警察能救火吗?那么谁能来救火?
幼儿:消防员。
师:对了,着火了应该拨打电话119,请消防员叔叔来帮忙。那我们小朋友这个时候应该去救火吗?这么大的火你们能救吗?想想我们前几天进行的消防演习。你们是怎么做的?
幼儿:拿毛巾捂着嘴。
幼儿:弯着腰,靠墙跑。
小结:所以着火的时候小朋友不能用杯子、碗去救火哦。这样的话,小朋友自己会被大火烧着的,应该迅速拨打119电话,通知消防员叔叔,告诉消防员叔叔着火的地址,然后拿毛巾捂住嘴迅速逃离。
分析:小班的孩子对生活的经验可以说是非常浅显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的。他们或许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性游戏中往往会发生幼儿无法解决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放大,让孩子们通过直观感受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就如本案例中孩子们知道着火,救火,但是并没有看过真正的大火,体会不到着火的危险,所以会拿着他们认为可以救火的工具去救火。因此,我给孩子们播放了着火的短片,让他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光凭他们微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跟大火抗衡的,唯一能做的是自我保护。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挖掘自主性游戏中生成的问题,并加以放大。这样不但能增加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能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一些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3.发现游戏中的创新性行为,为开展后续游戏奠定基础
案例3:娃娃生病了怎么办?
同样是在娃娃家,孩子们常规性地进行着游戏,爸爸烧菜,妈妈抱娃娃,客人坐在客厅里吃东西。奶奶突然走到妈妈身边看着手里的娃娃:“我觉得娃娃不太舒服。”“她可能着凉了,在咳嗽呢。”可能由于最近天气突然变冷,班级里很多孩子都感冒咳嗽了。所以妈妈很自然地想到了这点。“我去给她吃点药。”妈妈抱着娃娃走了
分析: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所以,创设娃娃家这样一个游戏情境是将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游戏中,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引导幼儿学会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能积累经验。在讲评环节,我主要围绕他们自己生病了怎么办展开讨论,首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生病了有什么症状。有的说鼻子不通气,有的说流鼻涕,有的说咳嗽、发烧。我紧接着问,那为什么会生病呢?有的小朋友说着凉了,睡觉踢被子,被传染了。平时生病,家长是怎么照顾你的呢?孩子们积极地进行回应,有的说多喝水,有的说去医院看病,还有的说要吃药。作为讲评的小结,我提到了,如果娃娃家的宝宝生病了,你们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去照顾他们。这样又能推动游戏的向前发展。
二、游戏分享交流环节的时间
自主性游戏时间的保障是影响幼儿游戏水平,经验获得的基础,因此,每次游戏时间必须保证充分。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寻找有价值的点进行交流讲评。
在游戏刚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游戏的情境中,有的孩子玩得很尽兴,获得了活动后的满足,有的孩子可能出于种种原因对于今天的游戏抱有遗憾,因此,分享交流环节是他们释放心情、经验积累的环节。作为老师,应充分了解小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问题,在这个环节可以详略得当,应有选择地去交流,而不是每个角色都去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案例:小班初期的娃娃家孩子们不知道角色应当做些什么。他们喜欢娃娃家,因为这是最接近他们生活的。陆同学每天都第一个来到幼儿园做娃娃家的爸爸。分享交流时他总是很自豪地说:“我很高兴,因为我今天做娃娃家的爸爸。”“那爸爸今天做了些什么呢?”我问。他想了想:“做菜,烧了好多吃的给娃娃吃。”“还有吗?在家里爸爸除了做菜还做些什么呢?”我希望孩子的角色能得到延伸,因此我追问。下面的孩子纷纷回答。“爸爸上班。”“出去买好吃的。”“带宝宝去动物园。”“原来爸爸除了在家里做菜,还要出去上班,节假日会带着宝宝去动物园看动物呢,有时还会带着宝宝去外面吃东西。爸爸真辛苦。”这样的分享交流作为重点,我用了大概3分钟左右,目的是通过分享使大部分孩子对人和事物的状态形成经验积累,以促进游戏更好地发展。
三、游戏分享方法
小班孩子的心理特质是以自我为中心,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以至于社会性较弱。但是他们喜欢模仿,表现欲较强。根据小班孩子的这些特征,我罗列了以下几个游戏分享的方法。
1.同伴交流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可以由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来组织话题,引导幼儿之间进行话题的讨论。
案例1:孩子们对点心店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吴同学和李同学今天是点心店的服务员。吴同学在做自制饼干,李同学在摆弄餐具。这个时候客人来了。但是,他们还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进行接待。顾客拿了点心要付钱也没有人理他。顾客急着叫老师了。“老师,没有人收钱。”李同学估计听见了,马上跑到收银机边上:“我在的呀,你把钱给我。”顾客便开开心心地走了。
分享交流环节,我让孩子们根据服务员应该做些什么事展开讨论。因为小班的孩子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要让孩子们自己讨论,研究出服务员所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讨论形式更适合小班孩子。
2.记录并让游戏情景重现
为了使交流分享更有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游戏的情景重现。这里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用照片、短视频的方法进行重现;另一种方法可以让幼儿把游戏过程中的情形再重新表演一次。
案例2:罗同学最喜欢到理发店玩,她连续两天做理发师,今天她和孙同学搭档,两个孩子站在那里等顾客,可是一个顾客也没有。于是,我走进理发店,扮演顾客,两个人非常高兴,罗同学看着我,没有说任何话,我立即说:“我来理发,不请我坐下吗?”她小声的说:“余老师请坐。”罗同学拿出假发准备给我做装饰。“理发师,我今天是来剪头发的。”我马上说。听了我的要求,孙同学马上拿出了剪刀。两个人一同开始为我服务。好不容易两个人都弄好了。罗同学高兴地说、“剪好了。”还拿出镜子给我照照。
分析:在游戏中,我是以顾客身份进行介入的,因为对小班孩子来说,生活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在游戏中我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直接的指导。以顾客的身份来提醒孩子正确的游戏方法,更能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在讲评环节,我又把好的方法请罗同学和孙同学共同来演示一遍,分享给所有的小朋友,为今后游戏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幼儿作品的分享和展示
在交流讲评环节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能满足小班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作为老师在一旁协助幼儿表述完善,让其他幼儿能听懂并获得对“作品”经验的积累。
案例3:唐同学和杨同学是一对好朋友,今天她们来到动物园照顾小动物,她们非常认真地为自己的小动物造房子。这个时候吴同学也来到了动物园,开始给动物喂饭。“老师,吴同学把我给小羊造的家弄倒了。”我听到杨同学大叫后,立即赶过去看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吴同学给小动物拿食物的时候把杨同学的小羊家给撞翻了。“那怎么办呀?”我问吴同学。“我帮她再造一个吧。”达成共识后,两个孩子一同给动物造家了。但是不一会儿,又听到了争吵声“不要这样,这个不要放这里。”“应该放这里。”不过在最后他们还是完成了作品。
分析: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根本没有合作意识,所以当有合作的任务出现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分歧。在分享交流环节,我将他们给动物造的家拿出来给大家看。让孩子们知道游戏不但可以一个人完成,两个人也能一同合作完成任务。游戏的交流分享环节能更好地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和进展,也能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的经验。在今后的游戏交流分享环节,我应该继续关注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挖掘游戏中有价值的点作为讲评分享点,让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满足。
参考文献:
刘娟,张雪鸿.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5(1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