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曦 透过缝隙的真实

2016-05-09 13:11王晓睿
艺术汇 2015年4期
关键词:镜像观者柏拉图

从《柏拉图》到《镜像》是曾曦对真实的消解,在《柏拉图》系列中,人的身体被蒸腾而上的水汽、半遮半开的浴帘,晦暗不明的光线所遮蔽,看似隐而不显,却创造了另一种真实,也许讲述了躁动不安的青春,又像透露着暧昧不明的欲望,或者是对理想的求而不得。《镜像》中,经过毛玻璃处理的镜面取代了水汽和浴帘,似乎把真实遮蔽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一条缝隙,丝丝缕缕的泄露着某些东西,成为真实与幻象相互交汇的不二法门。曾曦在作品中创造了一种观看方式,观众在看到画面之时,想到的是艺术家的观看方式,所以对于作品的欣赏既是对画面本身的观看,又是对于艺术家观看方式的审视。

I ART:观看空间在作品中是如何被构建的?

曾曦:在我的作品中,观看空间可能稍微有点不一样。一般意义上的作品都是先从观者出发,然后到达作品,最后再反映到观者。而我的作品是先从作品出发,到达观者,然后再反映到作品。在这个过程中,画面与观者产生了互动,作品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I ART:存在的本质是虚构,艺术家所理解的存在是否是一种被遮蔽的存在?

曾曦:我想是的,“存在”这个词是一个很暖昧的词,现实中能接触到的事物是存在,接触不到的就不是存在吗?我在作品中其实一直都在做一个这样的假设,人们在画面中首先看到的是一些颜色和物件的遮挡,但重要的是遮挡完之后所透出来的东西,我理解的存在是被遮蔽的东西。

I ART:如何理解真实。经过毛玻璃处理的镜面之意义何在?为什么以毛玻璃为主体,人物和物体总是隐约可见。有的甚至完全消失?

曾曦:我的作品可归结为两个字——“透”和“薄”,之前画过一批关于洗澡的油画(《柏拉图》系列),在作品中就出现了一些水珠、雾气、透明的浴帘等等,这些东西和我现在在镜面不锈钢上做一些毛玻璃的概念是一样的,都是想用一种方式来消减我们看到的真实,因为当真实被消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另一种真实就出现了。所以浴帘也好,毛玻璃也罢,只是我”说话”的一种方式。

I ART:你的《镜像》系列作品中出现的那条线所代表的的什么?观众通过这条线看到了什么?

曾曦:我一直所关注的其实是一种情绪,包括这条线,所以为了这条线每次都会纠结很久,曾经尝试过把线加宽到1cm、2cm甚至3cm,但总觉得画面始终还是收不住气,最后确定在了1mm,却发现这仅有1mm的间隙,让我看到了很多的东西。假如给你一整块镜子来看你自己或者别人,你会看得很清楚、完整,但当你得不到这么多的信息量时,你会怎么办7是假想,还是自我理解?我相信一百个观众有一百种理解,这都是我希望看到的。

I ART:从《柏拉图》到《镜像》。是从叙事走向哲理的过程么?

曾曦:我觉得现在的东西也还是叙事的范畴,只是现在的叙事跟以前的叙事在表达方式上稍微有点区别。之前的作品试图用一些具象手段来表达我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但经过这一两年的思考,发现似乎接近于抽象的具象更能充分表达我现在想要说的东西。我这里所说的“接近于抽象的具象”是指最近做的一批关于烟的作品,烟可以说有形,也可以说无形,这种稀薄的、飘渺不定的形态其实可以涵盖很多的东西,比如情绪、情感、存在等等。

I ART:作品《镜像一最后的晚餐》是对经典的致敬,其中蕴含了哪些个人的思考?

曾曦:《镜像-最后的晚餐》是我第一次改造经典,以前从来没尝试过。画之前也见过不少对于这一名作的诠释,有好的也有差的,参差不齐,基本上它已经画“烂”了。但我看到的《最后的晚餐》中没有耶稣,没有犹大,我看到的是画面中的肢体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情绪,所以我把所有的细节都去掉了,剩下的只是很弱的一个体态而已。达·芬奇表达的是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更多是面部表情,而我关注的是肢体语言,这也算是我圆了学生时代的一个愿望。

I ART:你如何理解抽象?

曾曦:抽象不是简单的肌理堆积,不是形式的极简,甚至跟作品本身没关系。抽象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观看身边周遭的方式。比如说蒙德里安,你光看他的方格色块是没意义的,谁都能画,甚至比他画得还好,但要是结合他对立体主义和冷抽象的一系列著作,你就会发现他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抽象,也只有他才能这样去做抽象。

I ART:时间在你心中是什么概念?

曾曦:小时候觉得时间很慢,现在觉得时间很快,很不够用。书上说时间是度量单位,我觉得也对,度量人生,度量成就,度量一切。

I ART:主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被隔离的么?

曾曦:这个隔离要加上个引号,只是看似隔离而已,主体和世界的关系想隔离都隔离不了。但是我觉得主体有可能会变成世界,当这幕出现时,隔离一词也就可以删掉了。

I ART:比较欣赏的艺术家有哪些?

曾曦:很欣赏毕加索,但相对于他的作品而言,我更欣赏他对艺术的态度和见解。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会走向模式化,经常纠结于什么可以画什么不可以画,在我看来,毕加索显然已经突破了题材的限制,一切都可以入画,这才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也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I ART:从2012年毕业到现在,画面风格的转变受到哪些方面影响,对于未来有什么规划?

曾曦:影响似乎来自于各个方面,生活中经历的东西,比如和朋友的一次聊天,或者眼前的一个物体,如桌上的玻璃烟灰缸,这些都是导火线,会让我的想法产生一些变化。近期的想法是希望在一两年内做一个不一样的、有意思的个展,所以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天天在工作室里纠结作品,至于更远的未来,那不是我所能规划的,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

(采访,撰文:王晓睿)

猜你喜欢
镜像观者柏拉图
端午节观龙舟赛
镜像
镜像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镜像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