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录音改变的古典音乐演奏

2016-05-09 21:45
艺术汇 2015年4期
关键词:个人风格演奏者古典音乐

今天,当我们习惯于聆听唱片中那臻于完美的演奏时,恐怕无从想象在录音出现之前的古典音乐演奏风格及相关社会文化与今日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诚然,促成二十世纪古典音乐演奏风格产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譬如,演奏大师个人风格的带动,以及由社会环境变迁、美学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均是变化产生的归因。然而,录音技术的诞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唱片产业的繁荣在二十世纪演奏风格发生整体转变这一问题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甚至是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社会文化角度而言,在录音技术出现之前,无论音乐家抑或听众均只能通过出席音乐会现场,或是自行演奏来获得聆听体验。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成为社交互动的常见形式之一。面对有限的聆听专业音乐会的机会,人们往往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在自家客厅中举办小型家庭音乐会。由家庭成员组成的业余演奏者们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录音技术出现后被唱片所取代。

与此同时,随着唱片的普及,作曲家与业余演奏者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的一些作曲家们会特别为业余演奏者们谱写较为简单的作品,以满足他们通过自行演奏而获得听觉愉悦的需求。而当今天人们的这种需求通过唱片唾手可得时,只有极少数的作曲家会延续这类作品的创作。

从专业音乐会演出模式来看,唱片普及之前及之后的情况亦可谓有着天壤之别。或许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个时代古典音乐会上普遍精准、严密,甚至带有洁癖般的音乐呈现效果,但如果将时光倒退至录音出现前的那个时代,今天的观众恐怕会被某位作曲家作品首演音乐会上弹性的速度、频繁的滑音所震惊。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当时不仅被视作正常,甚至还会被加以提倡。细想之下,不难理解。在没有唱片可供反复欣赏的情况下,作曲家、演奏家及指挥家想当然地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听众留下对乐曲尽可能深入的印象,因此他们选择在新作首演中采用夸张的处理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随着新作的演出次数逐渐增多,对作品的演绎也会逐步回归正常,但这种过渡式的传达方式在当今的古典音乐会中旱已不复存在。

有趣的是,今天那些在古典音乐会中业已形成,且毋庸置疑的规则秩序在一百多年前并非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牢不可破。试想,今时今日,我们正襟危坐在古典音乐会的演出现场,在某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结束的时刻,突然有不合时宜的掌声响起,立时会造成一种尴尬的气氛。此外,无论观众发自内心,抑或处于礼貌,在规定演奏曲目结束后,以长时间掌声换来的加演也通常只是一两首篇幅短小的安可曲。然而,在录音技术出现及唱片普及之前的时代,一场音乐会的结束意味着听众恐怕耍等上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才可能有机会再次聆听同一首曲目。故而,在某场音乐会上,乐队应听众热切的要求而重复演奏乐曲或是乐曲某一乐章的情况并不鲜见。陶醉于音乐中的听众会自然而然地在乐章中,甚至是旋律进行中响起掌声,这在当时非但不会被认为是古典音乐门外汉的做法,还会被看作是听众对演出予以肯定的表现。

而涉及到演奏风格这一核心问题时,也不得不谈到录音对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首先,从演奏者的角度而言,录音好似~面镜子,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自我省察的可能。在录音中,任何来自演奏者细微的瑕疵都会被记录、呈现。演奏者则可以通过聆听自己的演奏录音,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自身的演奏技巧、音乐表现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后期制作剪辑所呈现的完美音效也进而影响着听众与演奏者本人的聆听习惯与审美标准。当所有人都对唱片中那几近无暇的演奏形成听觉惯性之后,对现场演奏产生同样标准的心理期待也就变得理所应当。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今天古典音乐舞台上追求音质明晰、音准精确的审美标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录音的出现及其对演奏所产生的影响。不能否认的是,相比于一个世纪之前,现代演奏家的个人风格在明显减弱。尽管今天的古典音乐舞台上不乏技巧高超之辈,但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却一去不返。虽然我们依旧会强调个人风格的重要性,但却无法再看到一百年前那些凭借着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而扬名乐坛的演奏家们所呈现出的明显的差异性。同样,不同国别、不同地域的交响乐团之间的风格差异也在日益缩小;重奏组合中成员间截然不同的演奏风格不再被称道,取而代之的是对隐藏个性、凸显共性的强调。遗憾的是,在全球化这一问题上,演奏风格的多样性亦未能幸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录音技术的出现休戚相关。演奏者或乐器学习者从他人演奏的唱片中受到影响已是不可避免。经后期制作剪辑而被打磨光洁的音质似乎昭告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并最终导致世界范围内演奏风格的趋同。

尽管如此,如果将演奏风格多样性的减弱完全归咎于录音技术的诞生及唱片的普及显然是偏颇且有失公允的。且不论造成这~结果的原因本就不一而足,演奏标准趋同这一事实亦不能单纯以绝对利弊论断。不能否认的是,录音的出现为人们的音乐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当我们偶尔因从早期录音中听到那些略带瑕疵,却洋溢着鲜明个人风格的演奏而怀古伤今时,不应忘记,也正是录音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历史之声。

猜你喜欢
个人风格演奏者古典音乐
浅析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金陵八家的绘画艺术及其个人风格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夏俊娜与康蕾绘画风格的比较研究
听点古典音乐
白岩松与刘雪枫对谈:古典音乐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