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强
摘 要: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存在审计站位不高、程序不够规范、审计结果质量欠缺、结果运用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站位;加强审计工作前瞻性,做好规范文书等基础工作;规范审计评价,提升审计结果质量和水平;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61-2
0 引言
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部门、单位、团体或企业(含金融机构)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1。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形式,是党和国家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由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对高校所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逐渐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发展与深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当前审计改革新要求以及高校发展新形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本文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经济责任审计站位不高
高校内部经济审计对象是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其负责的工作具有全局性特点,相应地,审计要有全局观念,内容应涵盖被审计单位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制定及执行效果、遵守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资产管理及保值增值、本人廉洁自律情况等多方面,但目前多数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站位较低,仍以合法性、合规性审计为主2,审计内容多以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为主,效益审计关注少,致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缺乏全面性。
1.2 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不够规范
一是缺乏长期规划。依据当前国家关于审计全覆盖的要求,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应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覆盖。但目前高校审计部门多以组织部门委托情况确定审计计划,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没有摸清全校审计底数,主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长远规划,致使审计监督重合率和“监督真空”并存。二是审计实施环节不够规范。相比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内部审计缺乏一套规范的审计文书模板格式,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往往对有关审计事项考虑不够周全,特别是审计取证程序不规范,往往影响审计取证的充分性。
1.3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质量欠缺
一是审计评价不够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结果的最核心部分。但目前多数高校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因怕承担审计风险,往往采取笼统评价等不恰当方式规避风险,使得审计评价往往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对问题按实描述多,责任区分少。二是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深究细查。多数高校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多停留在“表象”,對引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因素没有深究,致使审计促规范、促管理的作用也往往停留在面上层次。
1.4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督促不到位,屡审屡犯问题还比较普遍。二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不到位;三是审计结果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其余大部分送组织人事部门后,往往存档了事,没有按照规定要求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四是审计结果通报公开力度不够,不能达到“审计一人、警示多人、规范一片”的综合效果。
2 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2.1 增强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站位
经济责任审计站位高低关键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业务审计的最大区别是审计对象是“人”,且为领导干部,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及相关的经济、建筑、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对高等教育的有关法规政策要充分了解,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审计监督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披露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担当。因此,要提高审计工作站位,推动经济审计内部的全面展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按照规定标准配齐外,还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多岗位轮岗交流、审计实践锻炼等多种手段,不断开拓审计视野,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对人员素质方面的高要求。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全覆盖,可探索推行决策执行情况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四位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3。
2.2 加强审计工作前瞻性,做好规范文书等基础工作
一是按照审计全覆盖要求,全面摸清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做好审计中长期规划,实现在一定周期内对所有审计对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要充分挖掘现有审计资源的潜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专线审计调查、内部控制审计等相结合,实现项目统筹安排、协同实施。要坚持问题导向,对重点岗位和问题多、反映大的领导干部加大审计频次,努力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二是为做好规范文书等基础工作。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准则,绘制高校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工作具体流程,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行为,确保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要借鉴国家审计工作经验与做法,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统一制定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单、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整改通知书)等审计文书标准格式。在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下发审计通知书直至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检查,严格按程序、规矩办事,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3 规范审计评价,提升审计结果质量和水平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亦是重点。笔者认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一是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相关性和谨慎性原则,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审清什么评价什么,对审计查证不充分的内容要补充收集审计证据,否则坚决不能评价。二是审计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主要问题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三个方面。特别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究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同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依法依规界定被审计领导干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三是探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纵横向比较分析、相关指标量化分析等方法,努力实现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客观、清晰的评价。
2.4 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结果运用是决定经济责任审计成效的关键所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部门的共同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将审计结果及时存入干部个人档案,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分类梳理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的参考依据;内部审计部门要做好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持续跟踪督查,确保整改到位。要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公开工作。审计结果公开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最有效手段。4当前要依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并逐步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2016年.
[2] 王涛、林丽雪.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会计之友,2014(14):113-115.
[3] 何希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6):48-52.
[4] 郑继辉.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题[J].中国内部审计,2014(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