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刘海东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实现其长远目标,超载经济和法律要求的,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依据,分别从对投资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公益事业的责任和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六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绩效与其社会责任关系的指标选取。
关键词: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指标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23-2
1 问题的提出
本文引用著名社会经济学斯蒂芬·罗宾斯与玛丽·坎特提出的社会责任概念,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其长远目标,超越经济和法律的要求,所承担的责任。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主导着企业的生产和經营根深蒂固的经营理念。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企业一味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对于企业及社会的负面效应,促使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履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还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主要表现在:①社会责任是政府的事,与企业无关;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③企业参加捐款和社会公益活动就是履行了社会责任。由于上述误区的存在,必须要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研究,尤其是要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指标进行研究。
2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依据及原则
2.1 指标选取的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的选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而言尤为重要,能否科学合理的选择出指标,关系到评估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指标的选择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政府部门相关的文件中所涉及的指标;另一类是相关学者在该领域中研究成果的指标。本文通过对相关文件和研究成果的检索,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原则。
2.2 指标选取的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是否具备科学性,是其能否开展研究的基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完备性,即指所选择的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不能忽略某些重要的方面也不能过于偏重某一方面。②独立性原则,即各指标之间不应该产生序列相关性,不应使指标之间出现过多的信息重叠。③准确性原则,即各指标之间的含义要明确,要能够有明确的范围和可参考的财务指标。④特征性,即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主要特征,能够用其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绩效的关系。
2.2.2 可测度的原则
这里的可测度是指:一方面指标要能够从现有的企业财务资料或其他统计资料中获取。这直接减少了搜集[]资料的难度,也最大程度地使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是所选取的指标一定要能够量化,这包括指标本身即为量化数据或可人为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2.2.3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指标要能够反映及时的、真实的和有效的反映与其所相关的指标信息。如果不能保证所选取指标的有效性,那么就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评价结果。
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取
3.1 对投资者的责任
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主要分企业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两个方面,因此,要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设置指标。
3.1.1 对股东的责任
企业对股东的责任,这里主要是要考虑企业要对股东所投入资金和所要取得的收益负责,本文对企业对股东的责任选取了三个指标:①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所体现的是企业的发展能力,其能够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化及变动程度,能够说明企业对股东资金使用情况;②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能够衡量企业对其投资者,即股东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该指标能够体现股东每投资单位资金所获得的净收益,该指标越高,反映企业对股东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越高;③每股收益,该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能够为股东投入资本所带来的收益,是反映股东投资所获得盈利比率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该指标确定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企业就越能满足股东的获利目标,对股东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好。
3.1.2 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对债权人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偿还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的能力。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作为企业对债权人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评价指标。①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的形式取得的,该指标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其长期的偿债能力。该指标越低,则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对债权人保障的能力就越高。因此,对债权人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就越好。②速动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每单位流动资产是由多少速动资产作为保障的,其能够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2 对员工的责任
①职工人均工资及福利费,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该指标越高,则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就越高。反之,则表示企业对职工履行的责任越低。②职工人均培训经费,该指标反映企业为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所投入的经费,可以由此看出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③全员劳动生产率。选用该指标,是由于职工人均培训经费较难统计,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对生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因此,其可以间接反映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所做出的努力。
3.3 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①主营业务成本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为消费者让利越多,则企业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就越低,即主营业务成本率就越高,企业为消费者让利的幅度就越大。因此,该指标能够间接地反映出企业对消费者履行的社会责任。
②销售额增长率。该指标反映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该指标越高,则说明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就越高。因此,该指标能够反映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认可程度和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买卖合作关系。
3.4 对供应商的责任
①应付账款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占用供应商账款时间的长短,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偿还供应商账款的时间越短,即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越好。
②现金应付账款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使用现金偿还供应商账款的能力,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偿还供应商账款的能力就越强,即企业对供应商账款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3.5 对政府的责任
①资产纳税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其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能够为政府所缴纳的税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国家及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
②就业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运用其自身全部资产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越差。
3.6 对公益事业的责任
①捐赠和赞助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贡献的绝对值,该指标越高,则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就越高。
②捐赠收入比。该指标是指企业捐赠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该指标为相对指标,是反映企业在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对公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程度。
3.7 对环境资源的责任
①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及资源的破坏程度。该指标越小,则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小,从而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小。反之,就越高。
②单位收入“三废”排放率。该指标说明,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三废”排放量与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生存环境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③环保投资率。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中有多少比例是用来购入环保设备的。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越强,反之,则越弱。
④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有多少投入到环保设备中去。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入力度,其指标值越高,则反映企业的环保意识越强,反之,则越弱。
⑤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人员在全体员工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越重视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能够通过技术创新、革新等降低单位生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因此,也就越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越能够更及时地履行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马学斌,徐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应用研究[J].系统理论与实践,1995(2).
[2] 李富平,宋爱东.矿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研究[J].有色金屬,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