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蒙梦
[摘 要]职业化教育是为了培养具备职业能力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当前教育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符合战略性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对比英国、德国、美国的会计教学模式,分析我国会计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会计教学模式新思路,以期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化教育;高等院校;会计教学;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8.169
[中图分类号]F230-4;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8-0-02
0 引 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三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为了适应经济形势,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调整教育结构势在必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国应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15年,我国职业教育人数为3 640万人,在2020年应达到3 830万人,整体提高5.2%。在高校职业化背景下,本文将对比分析国外会计教学模式,讨论我国会计教学模式现状,并深入探讨会计教学新模式。
1 国外会计教学模式
目前,美国的会计实务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其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息息相关。美国会计职业团体与会计教育委员会非常重视会计教育方式,首先,他们认为会计学习强调的是终身学习,包括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与专业认同等。会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强大的背后离不开人才。德国非常重视职业化教育,培养具备职业技能的学生。德国的职业化教育培养模式是“双元制”模式,学生有两个学习基地,一个是学校,另一个是企业。在学校,学生学习通识课程与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或者工厂,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教授学生专业技术。
英国作为发展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无论是会计理论水平还是实务水平都很先进。他们结合社会需求,设立多元化的会计教学目标,将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结合得较为成功。英国的会计教育一直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与美国一样,强调终身学习。
通过表1对比分析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会计教学模式,笔者发现这些国家的职业化教育理念有个共同点,即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
2 我国会计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会计教育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教学模式参差不齐,研究型高校、职业型高校的会计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界限还不是特别清晰。
高等教育转型职业化教育,不仅高职、专科院校属于此次转型行列,部分本科院校也将纳入教育转型队伍中。本文所讨论的会计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教育转型高校的教学模式。
2.1 “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会计课堂,仍然是以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会计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对教师的观点批判性接受。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需要一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是以“学生为课堂主角,教师为指导”,且会计教学方式较丰富,包括讲授、研讨、辅导、实习等多种方式。
2.2 教学环境单一
众所周知,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我国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以学校作为主要课堂,甚至是唯一教学基地。学生完成学校教育,走向社会时,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才能步入工作岗位。无论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还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都是学生具有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基地。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实行“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但调查发现,只有部分综合型大学硕士阶段的学生享受到此教学模式,大部分地区的高职、专科类院校的学生主要还是在学校学习。
2.3 学生视野狭窄
传统的会计人员被称作“账房先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若会计人员仍将自己定位成“会做账的人”,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具有战略性思维人才的需求。作者通过访谈的方式和学生以及其他院校的会计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到一些高职、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资料主要还是几本专业书籍,忽视了涉猎其他领域,比如:国内外财经新闻、历史、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
2.4 课堂管理——缺乏激励措施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等方法结合教学经验,笔者了解到,为了提高学生会计课堂积极性,课堂管理主要涉及以下两种:第一种,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组间进行PK;第二种,加分制,回答问题加分。这两种方式,一段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加入此类管理机制,教师无法做到对学生分层管理,且从长远来看,对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并不显著。
3 会计教学模式创新建议
会计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增长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技能,以培养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职业化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应培养思维多元化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化发展。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多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参与者。作者对所教班级,近3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92%的学生认为教师一直讲课,而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效果不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思路。
3.1 分层次教学——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不同层次学校应有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大体应分为应用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本文主要涉及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应遵循的路径为“专科-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职业化背景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会计人才。
3.2 开放式教学——引入批判性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要想在教学方面得到预想结果,若仅是指引学生开展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创造学习的诱因”。人们不可否认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地位,同时不可抹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沟通与创造能力。本文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团队的重要作用。在第一堂课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分组,以小团队的形式学习,并在下一次课下课前,给学生们一些思考题,便于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的、针对问题独立思考以及学会如何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相应的指导。
3.3 深化校企合作——岗位对接
企业是社会的产物,应对社会的期望作出回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学校的在校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并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指导。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虽然也与高校有合作,给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支付一定的薪酬,并给予实习生工作指导,但还是缺乏深度合作与战略规划。部分企业碍于“面子工程”,或許会安排一些岗位给在校生,但是学生并未得到系统化训练,甚至很少接触到专业领域。从长远来看,本文建议校企合作应该是战略化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3.4 引入新的评价指标 ——强调价值管理
高等学历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在众多学子当中脱颖而出?在校期间,学生应当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价值。这仅仅靠课后自我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引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者强调的不应该只有分数、证书,或许可以将学生成长厚度、价值增长度也纳入评价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
[2]孙萍.英美与我国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比较[J].财会通讯,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