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摘 要]本文首先针对IPv6产生的背景与技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针对IPv6的应用特征展开了论述,并对于如何在企业环境中逐步引入IPv6,构建完整的新一代网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IPv6;IPv4;通信;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8.041
[中图分类号]TP391.44;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8-00-01
在当前信息化的整体背景之下,企业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和消费水平都在显著的攀升,此种趋势在大型的工业环境中尤其突出。为了实现企业效率的不断提升,并且有效确保生产的安全开展,近年来在企业通信环境中呈现出移动和海量两个方面的信息传输特征。
1 IPv6的产生背景与技术特征
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IPv4已无法有效满足网络数据传输环境的实际需求,其固有的局限性,直接在网络整体速度、路由表容量、移动网络以及网络的安全性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网络数据传输环境的瓶颈,严重阻碍了通信网络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际标准化组织及互联网任务小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着手对网际协议的开发,并用IPv6对IPv4进行升级和替代。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IPv6必然是针对既有IPv4的不足进行完善和改良,并且兼顾到网络环境本身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方向,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形成新的IPv6体系。
在IPv4环境之下,IP地址的枯竭以及分配本身的不均衡特征已经凸显,并且必然会成为IPv4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IPv4协议中规定的地址长度只有32位,并且在其自身规定的编制方式之下,无法通过该长度的地址表示来对网络环境中的地址进行有效表达。因此,IP地址本身的匮乏已经初见端倪。在这样的环境之下,IPv6提供了128位地址空间,为通信网络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环境。IPv6主要是基于当前网络环境中的分层环境进行设定,在层次性和灵活性方面都会较以往有更好的表现。
路由表过大,是直接阻碍IPv4深入发展的重要问题。IPv4在分配地址的过程中无视网络拓扑结构本身,因此,随着网络的扩大,路由表必然会出现激增的局面,严重影响到路由选择和查询的时间,进一步造成网络整体性能的降低。对于这一方面,IPv6的地址由全局路由前缀、子网ID、接口ID 3部分组成,采用聚类原则,呈现出更好的结构化特征,因此,也能形成对于路由表无限扩张状态的良好限制,实现更高效的路由环境。
IPv4在安全性以及对于新业务的支持方面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IPv4之前的设计主旨就是简单高效,因此,必然对于业务类型没有过多考虑。当多媒体等相关业务涌现时,IPv4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特征。与之相对的,IPv6在这两个方面都能保持良好表现。安全方面,IPv6网络环境中的用户能够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从而在安全性方面又增加了一层保护。同时IPv6也能够顺应当前移动时代的数据传输特征,Mobile IPv6更多地考虑了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以及安全和路由特征。
2 IPv6在企业环境中的支持价值及引入策略
IPv6的深入应用,对于企业而言,当前具有突出的价值。首先是对于移动环境的支持。对于移动接入而言,除了需要保持数据层面的连通以外,还会涉及包括接入设备、用户身份认证、计费以及流量分析、承载网络、DNS基础服务等多个方面。其对于移动网络的传输支持,尤其是对于大型工业环境而言意义重大。当前,一方面在企业环境中,弹性工作环境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认可;另一方面,大型工业环境中的诸多维护等工作,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实际环境中进行操作,而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逐步成熟,更多专业技术必然随之涌入。对于实际工作人员来说,通过移动端和网络与其他专业人士保持沟通,能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发展方向。
海量数据,尤其是流媒体数据的显著增多,同样也会发挥IPv6网络环境的良好支持价值。更大的数据量传输,在IPv6网络中突出以端对端的传输方式加以支持。端对端的数据传输方式,将网络传输能力从少数几台服务器上解放出来,实现了网络环境中的资源共享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扩展特征。此种工作方式能够有效利用IPv6网络环境中的大量闲散资源,避免服务器瓶颈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实现流媒体以及其他相关大规格强实时性数据传输工作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虽然IPv6协议对于网络的再建设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但是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对于企业而言,网络的换代与更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对于实际的需求环境是否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在IPv6网络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试点开始,逐步引入并且实现普及。
试点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研究制定基于IPv6协议的移动互联网组网方案,以技术验证为主要目的,在现存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小规模试点。确保试点的选取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并且能够保持网络环境内部相关系统的相对独立,从而实现对于IPv6协议试点的工作状态观察与数据分析。在这个阶段,除了需要对试点网络环境中的IPv6支持能力展开深入的调查以外,还应当注意制定完备的规范,为将来的推广和普及奠定基础,同时注重保持IPv6网络与现存的IPv4网络的互通。
在逐步引入的阶段中,应当以IPv4接入为主,同时增加IPv6用户,移动网络环境中两种流量并存,并且逐步从IPv4实现向IPv6的过渡。面向新用户时,应当以提供IPv6服务为主,老用户可以逐步实现过渡。支撑系统应当支持双栈,但考虑到支撑系统升级的复杂性和重要地位,该阶段的过渡务必实现平稳特征。
3 结 语
面向IPv6网络的过渡和发展势在必行,只有认真学習其技术特征,制订出符合企业环境的过渡方案,才能实现自IPv4向IPv6的平稳过渡。
主要参考文献
[1]岳海峰,杜雪莲.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
[2]韩涛,耿玉水,刘敏.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研究[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