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美
“审美”与“立美”是美术课程重要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发展儿童美术精神、提升儿童美术品质的重要维度。走进“美学视界”,能让我们触摸到儿童美术教学本真的风景。
一、审美:展现儿童的“美学气质”
美术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儿童发现教材、生活中美的元素、因子,引导儿童学会“审美鉴赏”,在“审美”中展现儿童的“美学气质”。
1.体验生活,丰富想象
“生活”是美术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孕育着“美”。从春天的百花齐放到夏天的碧波荡漾,再到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生活的神奇变迁可以培养儿童敏锐的自然观察力、感受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到郊外写生,让儿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让儿童多看、多听、多想象,这样的郊外体验生活效果远远大于抽象化的“美术技法”说教。如此,既丰富了儿童的感性经验的积累,又唤醒了儿童活跃的“美的感官”。
2.解读教材,激发思考
“教材”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媒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多感官参与、体验。例如,教学“冷色和暖色”,笔者首先出示图片,让儿童直观感知冷色调和暖色调画面,获得较为粗浅的感受。然后重点引导儿童理解“冷暖色调”的相对性,通过课件演示,将教材中的“猜猜看——将同样面积、同样色相的颜色分别放在暖色或冷色的背景中”,让儿童感知色彩、比较色彩,领悟到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激活儿童的色彩感受。最后通过教材中的“展馆内景”“水果蛋糕”“上海世博会展馆”等图画让儿童理解“色彩的丰富”。
二、立美:展现儿童的“美学实践”
教学中,让儿童在对美术大家作品、儿童作品等的鉴赏、解读基础上融入儿童的自我思考、感受、体验等,由此,儿童美术作品将成为儿童情感的表达、气质的展现。
1.活动立美:让儿童的感官感知获得联通
活动是儿童美术智慧生长的根源,也是儿童美术经验的建构方式。某种意义上,儿童美术教学应当活动化。例如,教学“诱人的瓜果”,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美术领域,其中瓜果有着诱人的香气、奇特的形状、美丽的颜色,是孩子喜爱的“画题”。教学中,笔者出示水果实物,让儿童多感官联通感知。通过“看”的活动,儿童描述瓜果的颜色、形状;通过“摸”的活动,儿童感知瓜果质地——如“果皮的粗糙或光滑”等;通过“嗅”“尝”的活动,让儿童感触到瓜果的味道等。在这里,儿童的多感官协调活动,为儿童的美术创作积淀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孩子们有的用铅笔画出水果,有的用油画棒画出水果,有的用橡皮泥捏出水果等,组成了丰富的水果拼盘。
2.想象立美:让儿童的经验思维获得提升
儿童美术教学的宗旨之一就是培植儿童的想象力,以便让儿童的美术思维触角获得无限延伸。所谓“想象立美”,就是让儿童在美术感知、美术鉴赏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新形象的过程。例如,教学“下雨啰”,笔者首先运用课件播放各种下雨声,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将儿童带入了一个“雨的世界”。孩子们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伴随着“音乐雨声”,他们的想象自由驰骋,仿佛经历着“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等雨景。在此,儿童不由自主地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快乐地拿起自己的画笔,创作出属于他们自我的“下雨图”。他们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等表现出雨的大小,画着自我对雨的感受。
3.文化立美:让儿童的自然生命获得滋养
“文化”是儿童美术精神生命生长的土壤。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立美”,让儿童的自然生命获得滋养。某种意义上,美术教学“美学场”的营建是经由美术教学中“美”的文化濡染来实现的。例如,教学“贺卡”,笔者结合时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渗透尊师、敬老、热爱父母等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文化节日背景让儿童创作出不同的贺卡。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结合节日的特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国庆节挂红灯等来制作贺卡,让贺卡极富创意。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受到运用“文化立美”,可以让美术教学带来活力和乐趣,可以让儿童获得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完善,可以让儿童的自然生命获得滋养。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