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明显,整个农村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一名长期工作于农村小学教育战线的小学校长,笔者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新时期农村小学面临的诸多问题
1.学生生源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优质生源的流失极为严重。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下,毫无疑问城镇学校拥有着更好的资源,而农村学校不论是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软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的弱势。这就促使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地将其子女从农村转到城市,而且这部分学生中很多都是优质的生源。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整个社会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中的适龄入学学生也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不得不停止办学或者与临近的学校合并办学。
2.办学条件的不足制约着农村小学的进一步发展。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素质教育对于教学条件的要求更高,如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以及先进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备等,在一些农村小学几乎不具备,即使有的学校有这些设备,但却面临着教师不会用、用不好的尴尬境况。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3.优秀师资力量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小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骨干教师是保证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很多农村小学却出现了令人十分痛心的局面。一方面因为师资薄弱,不能保证英语、微机、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正常开设;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费了多少年的精力培养出来的教师,一旦小有名气,很快就会被挖走,或者自己另谋好的学校。此外,在学科结构方面,不少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音乐、美术和外语教师,只能安排其他教师兼任勉强为之。这种情况下,要上好这些课程也是不大现实的。另外,由于农村教师队伍比较庞大,集中培训有一定难度,也没有经费,即使有组织培训,也只能递进式地传达培训,这样到农村小学的教师身上也所剩无几。农村教师无法做到全员培训、系统培训。
4.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学校的发展。一套教材,要想适应全国各地的学生需求,难度是极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顾及农村教育现实情况较少,使得不少农村学校难以适从,造成它们虽然使用这新课标教材,但在评价考试方面还是依旧采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旧方法,特别是最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一直没有改过来,依旧是采用原有的分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依然是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就为主要指标,并将其与教师评先、晋职、晋级等挂钩,无形中影响了新课标的改革和教学效果。
二、关于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头羊,同时也是灵魂人物。面对当前农村教育的现实情况,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校长,一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自强不息,有所作为。
1.以身作则,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向管理要效益”这句流行于企业界的名言同样适应教育。在很多农村各种管理制度不完善,教风、学风总体上比较松散,制约这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校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进行教学教研,为其他教师带好头。同时,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管理。简单的事做好了就不简单,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整个学校的教风、学风改变了,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提高。
2.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应该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其做法和宣传必须契合农村现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看到,目前的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整体是比较薄弱的,教师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作为校长就要做到扬长避短,打造教师团队,集中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把单薄的个人力量凝聚成集体合力。农村小学一般都存在规模小、教师编制紧张、教研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农村小学校长要本着关心爱护教师的出发点,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3.合理分配,调动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一费制”实行后,农村学校的资金来源单一有限,普遍实行“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从2009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必须在全校建立起一套公正合理,同时又行之有效的绩效奖惩制度,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宁夏海原县西安学区范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