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森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要基于小学教材中的例文引导小学生进行品读感悟。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以文为例,品味文本语言
通过对一定文本的品读,体会和学习文本字词的表达,形成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的提高,是运用教材要达成的目的。因此,用好例文,要在对文本的鉴赏上下功夫,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品味文本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例如,在教学《回声》一文中的“波纹”一词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一颗小石子落到平静的水面上的情境。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波纹。
师:是呀,我们刚才看到的波纹是很美丽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美丽的“纹”。(大屏幕再一次给学生呈现斑马身上的斑纹、老人脸上的皱纹)
生:老师,我发现了水面上的波纹、斑马身上的斑纹、老人脸上的皱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很漂亮。
文章是由字词组成的,作者表达情感、传递思想是以基本的字词来实现的,读者通过阅读字词,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感受文章的美。
二、立足全文,触摸文本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立足全文触摸课文的结构,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写作时谋篇布局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是这样引导小学生立足全文,触摸文本结构的。
师:同学们,这一篇课文写了秦兵马俑的哪一些特点?
生1: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生2:还写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那么作者在描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时候是这么样写的呢?
生:作者在描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时候是围绕面积和数量来写的。
师:作者在描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时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是围绕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兵车俑等展开写的。
师:是呀,作者在描写秦兵马俑的特点时就是用先分后总的方法进行描写的,这样的描写方法能够把一件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接下来,学生根据课文的文章结构方法,发挥想象,在模写的过程中,实现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课堂的生成和发展。同学们在自由的探究中,实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没有海阔天空的渲染、抽象的情感传递,仅仅是围绕教学的目标,指向明确地进行探究、体验和生成。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用教材“教”,教材是为“学”服务的,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这样的选择,是教师教材处理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
三、适度拓展文本,引导随文练笔
读写结合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适度拓展,以文本中的某一个点为基点,引导小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抓住了课文结尾处“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这一句话,引导小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让他们根据这一个句子进行拓展性练笔。这样,小学生通过想象小木偶各种各样的表情以后,对小木偶精彩离奇的人生进行想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文本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笔者运用教材达到了随文练笔的目的,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元化的“例”,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增加阅读的体验,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文本拓展,再穿插有效的小练笔,就能够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读写双收”。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文为例,引导小学生品味文本语言;要立足全文,引导小学生触摸文本结构;要适度拓展文本,引导小学生随文练笔。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品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三门县沙柳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