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小组评价实践

2016-05-07 18:45丁振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感点读后感班集体

丁振伟

在高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中,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8人左右。在教学管理中,重点指导组长,由组长去管理组员,采取学生个人先自学、再在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教师评价总结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大胆放手,使学生可以较为彻底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这种情形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创建一整套的小组评价体系,成为一个难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借鉴名师经验,让小组评价体系成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一、确定高效课堂模式中小组评价的基本原则

到底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从上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可以对应确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小组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更要注重学生达成目标路线及程度的过程性评价,用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与习惯养成。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也同样应采用评价的手段引导学生重视其他方面的培养。如,纪律意识、社会责任感、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变教师单一评价主体为多元评价主体,比如,班干部评价各组就有利于学生干部领导力及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组长评价组员也会有利于组长形成威信及组长建设本组的责任意识,同学间平等互评也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自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好习惯。教师用小组评价的项目去评价每一位学生,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学生,重视过程的诊断与激励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学生的进步、成就和成绩得到肯定和认同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当学生的困难、问题和不足被发现和确认时,教师通过鼓励引导学生吸取教训,减少和控制失误,弱化或消除错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二、确定高效课堂模式中小组评价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评价项目及评价人的设置。特别注明,此项务必和班主任紧密配合,从班集体的角度将学生在学校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评价,语文和其他学科均可纳入其中。评价人需具备公平、公正之心及班集体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所负责项目的观察、分析、行动、总结的综合管理能力,一般选用班干部及课代表、小组组长作为班集体的评价人,参与班集体的小组管理。

其次,是评价对象的确定。小组是由学生个人构成的,为了既体现学生个人的贡献又促进小组团队的建设,建议评价对象既包括个人评价又包括小组评价。小组得分包括个人得分之和及体现小组合作的整体加分,为了让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合作、帮扶、相互督促管理真正运作起来,可以在得分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如,小组集体得分大于个人得分、一人展示多次得分就不如多人展示得分高、按成绩划分的A号学生回答问题得分就低于C号学生等。

最后,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各评价项目之下的评价细目编制可采取等级量表方法:第一步确定最高评价等级,并列出最高评价等级的说明;第二步确定最低评价等级,并列出最低评价等级的说明;第三步确定最高与最低评价等级之间的中间等级,并列出中间等级的说明;第四步对各等级打分,便于进行量化评比。为公平起见,各项目间打分应基本接近,权重基本均衡,分值宜小不宜大,便于各项加减,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每得1分不容易。鼓励学生额外表现用加分激励同,督促学生达不到常规用减分惩戒。此项评价标准应在班主任和全体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并由班主任进行全班解读,形成班级公约,大家遵守。

三、确定高效课堂模式中小组评价的反馈策略

小组评价必须做到及时反馈,学生的各项目标都是由具体的小目标组成,所以在完成小目标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肯定越及时,效果越明显。因此,需要将各项评价目标的每次记录每天都及时汇总公示,积累汇成周评小结,再进行月评综合整理。在教学反馈中,教师要奖惩并用:用奖励进行正面强化,让学生得到愉快的结果,有利于他们重复正确的行为;用惩戒进行负面强化,让学生产生不愉快的后果,促使学生否定和避免该行为的再次发生。但要注意惩戒适度,应用不当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悲观、冷漠甚至对抗性的消极行为。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贵州安顺市第五中学 陈雁平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意见、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猜你喜欢
感点读后感班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紧扣“感点”,亮出“观点”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我爱我的班集体
《城南旧事》深度阅读之引导学生找“感点”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