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芳
有人把一堂课比作一碟菜,有了主要的素材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不同的烹调方法制成不同的口味。是的,我们的课堂也因不同教师、不同学生而有不同风格,教师围绕目标如何展开教学,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关注动态生成又把握好引领好。要做到这些,我想精致巧妙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给课打“磨”和“洗”礼,只有经历打“磨”和“洗”礼的课,才会有灵感,才能“创”出自己的个性与品牌。
在教学《测量摆的快慢》的探究环节时,我先请各组测量自己桌上的摆,并记录摆10次所用的时间。在学生操作,汇报后我及时把他们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于是我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发现?其中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子说:“摆的时间有快慢。”“为什么时间不一样呢?”一时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是摆幅大小不同,有的说摆锤轻重不同,还有的说摆线长短不一……孩子众说纷纭,我欣慰的笑了,这也是我预设所希望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我们猜测摆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轻重或者摆绳的长短或者和摆幅大小有关。那么我们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测呢?
在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研究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关系是怎样的?之后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开展实验,之后进行个别汇报,通过实验得出“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面对学生的结果我开心的笑了,并想学生讲述了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科学家叫亚里士多德(示照片),也想错了,还把错误的结论写在书上。伽利略发现的秘密是什么知道了吗?不管摆幅大小,摆的快慢是一定的。伽利略从不迷信书本,于是他找来不同的绳子、铁链、木球、铁球一次次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我本想在这之后马上让学生自己尝试,没想到班长听了故事后大胆地站起来说:“伽利略这种行为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平时我们碰到问题总是去请教,或者一味的迁就,今后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去实践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发言我蓦然了片刻就给他掌声,接着我就顺水推舟的对学生说:“是呀,我们都有一个智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我们现在就动手吧!”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线,摆锤的关系?”
学生在认真的实验,我也为刚才自己的表现而庆幸,因为我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顺利地进行着,可是,意外却发生了:那天,我和一个同学在讲台上操作摆,下面每组有一位同学看表,其他同学一起数摆的次数,我们测得数据(见记录单1)的结果和我预设的期望(见记录单2)有了差距,按照原先的设想,接下来该让学生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可是显然,按当时的情况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势必走向错误的结论。面对着眼前的数据,我没有突然判断说我们测得的数据有错误,(其实我们老师都知道这样的数据有错误)
也没有急于生硬地把“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这个结论告诉学生,这时候,我说“同学们,我们就这样子验证我们的猜测,你们会了吗?”(指着板书)“这三项因素,请小组讨论选一项进行研究”。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小组的认真测量,自然在随后的小组实验过程中将刚才的错误数据推翻了。事实也是如此,学生因为正确地掌握了操作方法,带着自己的猜测,认认真真的进行研究,从反馈回来的记录单上,可以看到学生的精彩的测量数据,和那股探究的牛劲,我在心里会心的笑了。汇报时,我故意让研究“摆幅大小”的小组先汇报,这样课又回到我预先设计的轨道上,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的学生也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后评时,这个意外自然也成了老师们的讨论热点,同时我也得到与会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其实,当时我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与其夸奖我的教育机智,不如表扬我的“磨”劲。
抱着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抱着对听课老师的负责,抱着对可爱的孩子们未来学习发展这份重任,我每次上的公开课都是经过七、八次打“磨”和专家们地“洗”礼,只有这样,我才会在课堂上表现自信,处理突发环节自如。
一、“磨”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是一个“平凡人”,我们的课应降低门槛,在平常生活中切入、展开、提升,不要一开始就高深,让学生顿生惧感,而应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道路上,在亲切的生活情景中攀援高峰。比如本堂课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像这样运动的物体?摆来摆去的运动,我们叫它摆动。(板书:摆动)手势
二、“磨”出与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一个“有情人”,我们的课应充满“感情”,在知情合一中关联、张扬、升华,不要一开始就枯燥,让学生产生倦意,而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情意绵绵中、在知识的情景交融中情投意合。本课教学中讲到两位科学家“伽利略”“亚里士多德”时我出示了他们的照片,这不仅仅因为学生对这两位科学家陌生,需要看看照片使思维有个着落点,还有一个原因是,让名人榜样更加清晰,使学生面对名人的照片,就如面对其人,感觉就身边,使名人效应升华,我注重教学的人情味,例如我经常给课中表现有进步(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勇于提问等)的学生掌声,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把课堂“磨”成乐园
课堂的教学语言也是我每次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次定好课的结构后,我就着重提炼我的课堂语言,对着成文的详案,反复读,把语言简明扼要,每一个环节过渡自然巧妙;独自一人站在讲台既当老师又当学生自问自答式地演练,把语言讲得生动,抑扬顿挫,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课堂40分钟悄然而过;推敲评价语言,做到对学生的评价准确优美,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收获美丽评价的乐园。
四、“磨”出智慧的火花
“磨课”过程经历着教案设计思路多种尝试,教学的对象多种类形接触,教学反馈多种多样收集………厚积薄发。出现课堂突发事件,便能自如的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敏锐地抓住这些非预设生成的资源,守住精彩瞬间。若非多次“磨课”的经历,又何来课中能沉着应对“突发事故”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