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推动这项事业向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及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党支部工作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垂直领导和党政协同,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对支部书记的培养培训,同时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转,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建设;重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2003904
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而奋斗,这为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另一方面,中国的各项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又给高校发展带来了众多挑战。高校党的组织是推进高校事业的领导核心,而高校党支部是推动这一事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切实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以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出新气象。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7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2]高校党支部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是党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组织保障。当前高校党支部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必须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优化一批、整顿一批,使其在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各项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需要。高等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这项事业向前发展必须集全校之力。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工作中战斗力的基础,它不仅担负着联系师生、宣传师生、组织师生、团结师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而且在构建和谐高校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邓小平曾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组织有厚重的历史、严密的组织架构、可贵的精神文化以及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都决定了高校党支部坚强的执行力和高效的工作力。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这势必带来人才竞争以及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围绕教学科研管理等中心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创新发展。
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党支部是党员参加党内活动,接受党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支部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党员党性修养的养成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这一切又是党的先进性得以体现的主要因素。当前在高校党建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不高,部分党支部对党员教育、管理方法滞后以及落实党内制度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党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切实加以解决,不断提高高校党支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当前高校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高校党支部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足。高校党支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历史进程中肩负着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的历史重任。但是,由于当前高校各级组织和师生员工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或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因此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政”“重教研、轻党建”的现象。[3]如在当前高校中,对教师的聘任和评价主要看其教学和科研成果,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职工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而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再如一些年轻党员,既面临工作学习压力,又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帮助不大,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党内活动积极性不高等现象。面临这种形势,部分高校对党支部建设尤其是发挥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重视不够,部分党支部联系服务师生、为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有的党支部党内生活不正常、不规范,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削弱了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4月
第32卷第2期温胜利:新形势下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党支部书记角色尴尬,工作抓手疲软,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力度不够。当前,高校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是兼任,以教工党支部书记为例,一般由行政副职兼任,既没有财权,又没有人事管理权,甚至没有单位工作上的话语权,因此,在推动支部工作中存在被动局面。同时,部分高校对党支部工作和党支部书记角色存在诸多片面认识:有的认为党支部工作不如教学科研或学习等中心工作具体实在、效果明显,是软指标;有的认为党支部工作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有的摆不正行政职务与党支部书记职务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党支部书记职能是行政职务的“附属品”。这些错误认识导致党支部书记角色尴尬,不能很好地履行责任,从而出现“兼而不职”“兼而不优”的现象。有些党支部工作方法陈旧、不思创新,不能围绕社会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本单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党员深入讨论、思考,不能很好地将支部工作与推动本单位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力度不够,没能实现“双促”“双赢”的良好局面。endprint
3.兼职书记党的政策理论及业务水平有限,工作能力、动力有待提高。高校党支部书记平时忙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等中心工作,用于党的政策理论学习的时间很少,有的对党支部业务了解不深不透,造成对党支部定位把握不准,工作不规范或质量不高;有的不能适应行政职务与党支部书记两种角色的变换,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习惯用行政手段代替说服教育,缺乏以理服人的耐心和细心。此外,在经济待遇上大多数高校党支部书记没有津贴补贴或者津贴补贴很少,在事关支部书记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审、职级评定等工作上支部工作不占考量因子,存在支部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现象,导致部分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支部工作被动应付,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4.党内的基本政治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党内生活不规律,创新性不强。“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政治制度是党内组织生活的基本遵循,也是党的基层支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基础和保障。而在实践中,这些基本制度贯彻落实得还不是很够。如部分党支部党内活动时间无保障,安排不规律,有的即使活动也是以开会为主,形式简单,创新性不强,还有的程序不规范,务虚的多,务实的少;部分党支部搞“一把手”政治,党内生活缺少民主与监督;部分党支部党内生活轻浮走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蜻蜓点水,有的把党内生活会开成了述职会、工作研讨会、部署会、总结会等,有的照搬照抄,党内生活的内容不联系党员思想、工作实际,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等等。
5.党支部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保障不力。在市场经济规律支配下,党支部工作也必然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而在现实中,高校基层党支部基本上是处于无经费状态。支部工作缺少经费,致使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难以开展,甚至造成不少党支部“形同虚设”,这使得党员党性观念逐渐淡薄。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1.加强顶层设计,在工作体制上强化垂直领导和日常指导。“顶层设计”是工程学术语,其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4]当前,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高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分党委(党总支)组织实施、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党建工作体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和渠道,“号准脉,下对药”。一是建立高校党支部“工作调研—交流反馈—量化考评”的工作循环体系。每年高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全校党支部工作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后,组织召开全校党支部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摆问题,研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结合第二年的党支部量化考评工作进行整改。二是建立分党委(党总支)定期研究党支部工作制度,促使党支部工作研究研讨常态化。分党委(党总支)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所属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工作汇报,深入探讨如何解决党支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扎实推动党支部工作有效开展。
2.加强党政协同,在工作运行机制上强化党政共同负责制。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指以党委作为政治核心、行政一把手作为行政指挥,党政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工作的一种领导体制。[5]这一体制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单位行政和党支部共建工作、学生班委会和学生党支部共建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在高校基层单位或学生班级实行“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教工支部为例,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探索建立高校基层单位行政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由一人担任的“党政一肩挑”任职机制。这种机制在身份上摆正了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的主体地位,使得行政负责人变成了基层单位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便于实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同谋划、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把管人、管事、管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强化决策上的表决权、管理上的执行力和工作上的推动力。二是探索建立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党支部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围绕本单位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中心工作任务,党支部设定科学的工作目标体系,细化工作措施,确定工作期限和责任人,并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发党员和群众参与推动中心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好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3.加强培养培训,在支部书记素质提高上强化多措并举。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6]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班长”,选优、配强、培养好这个“班长”,就牵住了党支部建设的“牛鼻子”。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高校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一是严格选拔任用。必须按照党的干部条件,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把责任心强、业务过硬、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党员,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用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努力打造政治上过硬、思想上过关、管理上精干、业务上精通、品德上优良的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切实保证队伍质量。二是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党支部书记也是党的基层干部,做党务工作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同时,必须使他们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做好支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必须着眼新的形势和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高校党支部书记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新任党支部书记岗前培训制度、定期集中培训制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提升高校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四是注重人文关怀,健全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高校党支部书记兼职的客观性,在布置工作时予以特殊考虑;要积极协调,解决好党支部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学习资料等问题。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关爱党支部书记,要把党支部工作与党支部书记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如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赋予一定的分值,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成就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endprint
4.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保障上强化创新完善。党的十三大报告曾指出,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对于党的正确路线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对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十分重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党支部制度建设,并不断创新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党支部导师制。在高校内部选聘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或教工党务工作者担任教工党支部导师,选聘优秀党员教师、优秀研究生或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导师,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二是建立健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党员跟进培养制度。针对部分青年教师政治意识不强、入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高校党支部应及时建立跟进培养制度,对于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等,主动靠前关心和引导,努力把更多优秀青年吸引到党内来。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定期教育培训及能进能出机制。要根据高校实际,通过集中培训、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要强化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在严把“入口”的基础上,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处理机制,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建立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年末结合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要把落实党内“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等工作情况作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探索建立党政工作“一体化”考核机制,以基层单位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综合效果来评价党支部的整体工作。
5.加强经费投入,在工作条件保障上提供坚实基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除了要配强“精兵猛将”,还要投入“真金白银”,以使得支部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台唱戏”。要结合高校实际,建立“党费返一些、党建专项经费拨一些、各二级单位自筹一些”的经费保障体系,以及经费预算审批和动态调整机制。没有设立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或类似经费的高校,应该结合学校和党员队伍实际,按照一定配额预算设立,确保经费来源稳定、数目充足。同时要加强经费监管。按照“专款专用、统筹安排、量入为出”的原则做好经费管理和使用工作,并建立经费监督检查制度,确保经费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爱玲.论习近平的“心中四有”思想[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4347.
[2] 党评文.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1.
[3] 丁一志.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33135.
[4] 顶层设计[EB/OL].[2015122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yXr_4OhoyJuEU6t6Yp4FKtRaHtGAKmuaNxqrI9Q_ZFqX8aAz9HU3q1Zb0tBytjYtvzgGcwdCg4xCNjECcqzIa.
[5] 高校中的党政共同负责制[EB/OL].[2015122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7b2Oeor38Obvinc_BerYfT0mcOdIAjeRjUaa69VdPsPSUVg6IDPt141WN5usU52KUpxxmu9ak8DGPJOznFtBa.
[6]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怎样当好支部书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2.
责任编辑:陈可阔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Party Branche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N Shengli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CPC,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basiclevel party branch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At present, in the overall background of stricter party self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ized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many unadaptive situations exis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branches works. To enhance the party branches construc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must improve the thoughtful design on the top level, enhance the vertical leadership system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system, emphasize the training of branch secretary and provide certain financial support meanwhile. Only by this, it can be guaranteed that the party branches works stay healthy, wellorganized and efficient, and provide solid organizational warran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arious affai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arty branche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gnificance; problems; solution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