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思考与新表述

2016-05-07 12:04张荣华
关键词:矛盾物质生产

常 春, 张荣华

(1.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2.中国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思考与新表述

常 春1, 张荣华2

(1.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2.中国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八大和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这一表述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不断丰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应将其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生活需要;社会生产

目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来源于1956年党的八大。党的八大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已经基本解决了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内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教训和认真研究中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正确判断:“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然而,近10年来,学术界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着较多不同的看法,认为随着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应该与时俱进,做出新的表述。

一、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近年来学术界有诸多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以下10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认为“生产增长与物质文化需求不足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3]其依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生产供给由相对不足变为相对过剩,而需求则由相对旺盛变为相对不足。这就决定了“扩大消费、增加需求”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是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4]该观点认为,这是现阶段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的社会主要矛盾。

三是认为当前社会除了有“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主要矛盾之外,“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也是社会主要矛盾。[5]

四是“社会公共产品严重匮乏主要矛盾论”。[6]其依据是近年来在教育、医疗、工资、住房、养老以至“三农”和社会秩序等领域有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总根源,是公共产品供应严重短缺或供而无效。

五是认为“公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7]

六是“贫富差距扩大主要矛盾论”。[8]

七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矛盾论”。[9]其依据是,当前中国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八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两种主要矛盾论”。[10]其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源在于所有制。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部存在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类生产关系,相应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矛盾。

九是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政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11]其根据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而在政治领域的若干方面还不能满足人们愈来愈强烈的需要。

十是认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12]此观点认为,一方面,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是仅限于“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应该表述为“相对落后”。

学术界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一重大问题,拓展了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研究的视野。但现有的研究都较偏重于对某一时期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却没有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来进行分析与判断。

二、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再思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自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此情况下,如果社会主要矛盾在表述上仍沿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判断和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1.中国当前的“社会生产”是否还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改革开放充分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显著成就,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并正在向实现全面小康努力奋进。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取得巨大的成绩,落后的社会生产已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在描述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时,20世纪50年代我们用“落后的社会生产”,80年代我们用“落后的社会生产”,到21世纪的新阶段我们还是用“落后的社会生产”,这明显是脱离实际的,是不符合中国当前及以后相当长阶段的社会真实情况的。尽管中国现在的社会生产在管理、科技等方面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不能用“先进的社会生产”或“发达的社会生产”来表述,但是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描述应当依据中国社会生产力实际水平来进行调整,用“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更为贴切。

2.中国当前对“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否“不能满足”?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2013年中国的GDP为568 845亿元,而1956年仅为1 029亿元,增长了550多倍;201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供给方面,中国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棉花、肉类、禽蛋等,工业产品有钢、煤、水泥等200多种。对外贸易发展也非常迅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978年的进出口额仅有355亿美元,2013年则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增长达110倍。[13]综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生活消费品供应充足,而且许多产品已经从短缺变为过剩。

当前中国各级财政大幅度增加对文化的投入,2006年到2013年8年间翻了4番;乡镇基本实现“综合文化站”零空缺;50%的行政村已经建成近40万家农家书屋;很多城市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和图书馆,免费的电影按期下乡;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从社区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这些文化供给大大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以上事实说明,在社会生产供给方面,中国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裕景象。尽管中国还有7 000多万贫困人口,但相对于13多亿人口总量来讲,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的需求都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因此,笼统地讲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能满足”是不恰当的。

3.当前中国人民最为迫切的“需要”是否仅为“物质文化”方面?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人们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物质和文化”需求确实是当时人民最迫切的需求。但当今的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在人民生存型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普遍得到了满足之后,对物质文化产生了更高质量的需求,而且除物质文化之外,产生了其他多方面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增大,谁能更好地代表自己的利益,谁能更好地维护好、发展好自己的利益,是人民最为关心的政治问题。因此,政治需求成为当前人民突出的需求之一。

在当今开放多元的社会,人们的社会性需求也开始日益突出。个体的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跨越私人需求偏重于社会需求和公共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权力和资源、公共安全等就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另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形势却非常严峻。正如人们所说的,充足的水供给却喝着被污染的水,广阔的地域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琳琅满目的物品却吃不上健康食品,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美丽中国”。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危及人们健康乃至生命的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的生态意识日渐强烈,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三、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

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三个没有变”,并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也就是说,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是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为依据的。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进行全面地、准确地分析和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中国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特定阶段。这一阶段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所特有的,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动态的过程。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问题,江泽民曾做了九个方面的概括,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的充分总结和展现。

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胡锦涛在重申十七大“两个没有变”,即“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判断的基础上,又对当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重要论述和概括。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14]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相当复杂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可能是不同的。但我们探讨的是中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其表述应该适用于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人,应该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笔者认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应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中“生活需要”是指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态生活五个方面的需要。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由“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的需要转向包括物质、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在内的五个方面的需要,意指我们要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着力点,从“物质文化需要”两个方面,拓展为政府职能转变、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政治、生态和民生的需要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在当前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更为迫切的需要是政治需要、民生需要和生态需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应该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来认识,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都各有其侧重点。把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做“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需要实际,且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认识是一致的。

1.当人民的生活需要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需要时,我们掀起了“两个建设”的高潮,提出“两个文明”要一起抓,形成了“两位一体”的总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毛泽东发出了在掀起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同时掀起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的号召,期望通过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在拨乱反正时期,经济建设获得突飞猛进的同时,文化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出现了不少不健康、腐朽、封建的现象。这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截然不符的,阻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败坏了社会风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基于此,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概念。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强调“两个文明”要一起抓,同时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所包括的内容。[15]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规范地解释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涵和外延,并阐述了“两个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举,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中,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以后,对信仰重塑、道德重建的精神需求。这也在事实上形成了“两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布局。

2.当人民的政治需要较为突出时,我们提出了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总布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教育制度与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人口素质也不断提高。但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代表新兴经济形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这些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取向的人,需要表达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这使得人民对于政治的要求呈现出范围广、深度大、热情高等特征。

尽管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政治体制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能与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一致。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同步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使得“三位一体”总布局具备了初步形态。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成为“三位一体”总布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这次会议将政治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政治文明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三位一体”总布局确立。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系统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就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安排,也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布局、来展开的。

总布局从“两位一体”发展到“三位一体”,表明了人民在基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满足之后,对政治文明的迫切需求。“三位一体”总布局的确立,有效缓解了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营造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符合人民不断增长的政治需求的社会形势。

3.当人民的社会需要较为突出时,我们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总布局。

进入新世纪,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出现了新的且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矛盾,如人们的合法权益常受到侵犯,人们应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得不到有效保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同时,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非政府机构、群众团体等组织,对党和政府的社会建设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些都说明了在社会领域,人们的社会利益诉求在日益增长,也说明了加强社会建设的极端紧迫性。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使“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初现端倪。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发生了重大改变,产生了新的社会生活需要,党的领导集体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领域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民生问题的诉求,并尽其所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人民需要。“四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

4.当人民的生态需要更为突出时,我们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要求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如果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只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数量上的丰富,人们喝的却是被污染的水,呼吸的是被污染的空气,吃的是被污染、不健康乃至有毒的食品,那么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而且因破坏了生态,使我们及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那就不是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的生态需要,已成当务之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个建设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党对人民高度期待生态生活的回应。2013年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仅需要生存温饱更需要生活环保,不仅需要小康更需要健康,生态环境的质量现今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指标。生态问题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且已经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更是一个事关总布局的政治问题。

正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基本特征、初级阶段的若干个发展阶段又各有其阶段性特征一样,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最基本的社会主要矛盾,但在不同发展阶段又有其更为突出的矛盾。在“两位一体”总布局阶段,突出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三位一体”总布局阶段,突出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四位一体”总布局阶段,突出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阶段,突出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应该体现其阶段性的重点需求;而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则应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抓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核心任务,从中国的基本国情、阶段性特征、人民的生活需要出发,针对各个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实际,逐步从“两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发展到“五位一体”,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构划了蓝图、奠定了基础。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40-34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85-786.

[3] 刘嗣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新形态——相对需求不足与扩大相对需求[J].江汉论坛,2004(6):51-54.

[4] 张纪,来丽梅.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J].理论探讨,2004(6):5-8.

[5] 黄铸.解决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N].人民日报,2006-03-03(2).

[6] 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J].理论参考,2006(5):6-7.

[7] 谢地,刘佳丽.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97-103.

[8] 王伟.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谈贫富差距与扩大“中间阶层”[EB/OL].(2006-04-25)[2015-07-25].http://kyj.cass.cn/Article/762.html.

[9] 陆学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01-31(6).

[10] 吴宣恭.根据所有制实际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1):80-91.

[11] 张荣华,赵华.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和新表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55.

[12] 康伟.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新思考[N].学习时报,2012-7-16(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EB/OL].[2015-07-18].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

[14]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1).

[15]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8.

责任编辑:陈可阔

Rethinking and New Expression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Chinas Society at the Present Stage

CHANG Chun, ZHANG Ronghua

(1.CollegeofMarxismStudies,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266590,China;2.CollegeofMarxismStudies,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Qingdao,Shandong266580,China)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and the backward social production is the main contradiction. This is the understanding and judgement about Chinas socie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made at the Eigh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adop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ocial production continues to improve, peoples life needs are becoming rich,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main contradiction should als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We suggest that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s the one between peoples growing needs and the relative backwardness of social production.

China;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the new expression; life demand; social production

2015-08-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CX08013A)

常 春(1979—),女,山东乳山人,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张荣华(1961—),男,江苏泰兴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13216/j.cnki.upcjess.2016.02.0007

D61

A

1673-5595(2016)02-0034-05

猜你喜欢
矛盾物质生产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用旧的生产新的!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