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油进口的大国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带动了石油的进口,进而引发了石油进口价格的上涨。基于进口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表明,由于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需求不会因价格上涨而明显减少,所以石油进口额与中国GDP、进口价格以及汇率正相关。为避免继续“买涨不买跌”,中国需要放开石油进口权;为避免汇率变动对石油进口的影响,应推进石油进口中的人民币结算。
关键词:石油进口额;进口价格;经济增长;汇率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2000104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突飞猛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轿车逐步普及,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石油已不能满足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目前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60%多。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①,石油进口额达到2 2832亿美元,石油进口数量也是一路攀升。由于2014年以前石油价格是不断提高的,导致石油进口金额增速明显高于进口数量增速,如图1所示。
石油进口价格与石油进口金额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除了石油进口价格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石油进口规模有影响?一些实证研究认为石油进口金额与价格和汇率有关,如孙淑鹏选用2005—2013年的数据,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发现,石油进口额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且较之实际有效汇率,当前人民币名义汇率对石油进口额影响更显著,人民币升值会使石油进口额减少。[1]郭琦认为,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受石油供给和需求因素影响,还受非供需因素影响。石油供需因素主要包括石油开采、OPEC产量、世界经济情况等,非供需因素主要包括美元汇率、国际突发事件等。[2]申雪峰认为,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石油的供需、经济状况、石油储备、美元指数等。[3]
朱新玲和黎鹏认为,外汇市场与石油市场之间存在着石油市场到外汇市场的单向联动效应,石油价格波动会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4]实际上,根据进口需求函数模型,进口国收入也是影响进口的重要因素。本文先用基于局部均衡的大国进口模型对石油进口额与价格和收入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再用进口需求函数对石油进口额与价格、收入和汇率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二、石油进口的大国模型分析
按照西方经济学价格理论,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求的变动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的价格决定也与供求关系有关,在局部均衡的关税模型中,贸易大国被定义为一个能够影响某种产品世界价格的国家,其需求变动会使国际市场价格发生相应变动。大国的需求增加会导致世界价格上涨,其需求减少会导致世界价格下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变动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本文通过以下模型对中国石油进口与价格的关系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图2中横轴表示中国石油生产、进口和消费的数量,纵轴表示石油价格。曲线D和S分别表示国内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二者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P0,国际市场价格为Pw。为了使问题尽量简化,本部分忽略进口关税。显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远远低于国内石油价格,从经济学角度中国应倾向于从国外进口石油。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一旦放开进口管制并允许自由贸易,进口规模会很大,理论上讲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上涨。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只要国内市场价格高于进口价格,进口就有利可图,进口商会不断进口,于是国内供给量不断增加,价格就会下降;同时国际市场价格则随着中国进口的增加而不断上涨,最终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都在P1w处稳定下来,实现均衡。对应于此价格,中国国内企业愿意提供的产量为Q1,而国内实际需求量为Q2,二者之差(Q1Q2)即为进口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4月
第32卷第2期姜书竹:基于进口需求函数的中国石油进口影响因素研究
但是这种均衡状态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即使不考虑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任何来自于供给或需求的变动都有可能破坏原有的均衡,引起价格变化。供给方面,由于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控制了大部分石油的供给,并对成员国石油日产量进行控制,因此其石油供给通常不会大量增加或减少,而是维持相对稳定,即通过减少市场供给来保证石油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需求方面,中国经济以很高的速度增长,日益发达的工业、运输业和日渐普及的家庭轿车等使得石油需求量大幅增加,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至D′,如图2所示。若石油价格不变,国内产出不增加,需求将增加至Q5,进口量会增加至Q3Q5。进口的增加会引起石油国际市场价格的提高,国内价格随之提高,最终进口价格和国内价格稳定在P2w,此时国内产出增加至Q3,进口量为Q3Q4。
显然,中国经济增长会导致国内石油供求均衡发生变化,此过程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而重复发生。于是我们会不断地看到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国经济增长导致更多石油进口,进口增加则引起进口(世界)价格提高,进口价格的提高则吸引国内生产者提高产量增加部分供给,这样石油进口规模会比原价格下预期的进口量少。
当然,中国石油进口并非自由贸易,石油属于国有企业垄断产品,只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少数国企巨头拥有石油的进口权。入世后虽然石油进口贸易在逐步放开,但仍对民企进口石油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只有极少数民营企业获得石油进口配额。即便如此,一些非关税手段的实施使得民营企业难以进口石油,因此石油的进口基本上仍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极少数国有企业垄断。垄断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不过多进口石油以维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高价。因此,当前的石油进口受政策限制,远远达不到自由贸易应达到的进口规模。endprint
此外,在高油价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快新能源的开发。由于美国低成本页岩油的开发,其他可再生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柴油的快速发展,使能源供给多样化,石油进口需求在减少。为避免高油价刺激各国继续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造成对石油的需求冲击,2014年底,主要的产油国沙特增产降价,引发世界石油价格狂跌。如果没有石油进口限制,中国必将大幅增加进口,由于石油进口成本降低,成品油价格会相应下降,但是实际上由于石油进口限制原因和成品油定价问题,与国外石油价格2/3的跌幅相比,国内成品油价格降幅很小。
三、基于进口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
(一)模型构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石油进口规模、石油世界价格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为了更清楚地表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使用一个改造过的进口需求函数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通常的进口函数采用对数模型形式,如公式(1)所示:
lnM(t)=β0+β1ln[Pm(t)/Pd(t)]+β2lnI(t)+ε(t) (1)
式中,M为进口额;t为年份;Pd/PM为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价;I为收入水平,用人均GDP衡量;β为待估计参数;ε为误差项;各自变量的系数是相应的弹性。考虑到石油并非一般消费品,因此将式(1)中的人均收入水平改为GDP总量,用Y表示;同时为了衡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以E表示)对石油进口的影响,引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式(1)修改为:
lnM(t)=β0+β1lnP(t)+β2lnY(t)+β3lnE(t)+ε(t) (2)
(二)模型各变量参数估计值的预期
在式(2)中,按照经济学的一般思维与上述分析的结果,变量的预期符号如表1所示,其经济学含义分别是:石油是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原料,需求的价格弹性应相对较小,价格上涨时,需求下降幅度小于价格上涨幅度,进口额会增加,因此进口价格与进口金额之间的关系应该为正相关,价格P的参数估计值符号应为“+”;经济增长会使需求曲线右移,增加需求,因此经济总量Y与进口金额之间的关系应为正相关,其参数估计值符号应为“+”;汇率E对进口额的影响不确定,原因是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增强了人民币的购买力,有利于石油进口,但是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出口日益困难,工业受影响,从而可能会降低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因此其参数估计值符号可能为“+”,也可能为“-”。
(三)数据说明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数据为1992—2014年的数据,包括中国的石油进口金额和单价(均以美元计价),中国的GDP(以美元计)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其中,石油进口相关数据来自Comtrade网站数据库,石油数据仅包括HS编码为2709(石油原油)的进口商品,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汇率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发布的年度数据。
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录入软件Eviews71,得到数据的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四)回归结果
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将所有变量对数化,然后使用软件Eviews71,采用OLS法估计,分两步(先不考虑汇率因素,再加入汇率因素)对式(2)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统计学角度看,两次估计的F值都很大,其概率均为0,因此模型整体上非常显著。从P值看,各变量系数估计值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不考虑汇率因素的模型,修正后的R2高达0966,考虑汇率因素的模型,修正后的R2高达0975,拟合优度都非常理想。
各系数结果与前文的预期基本一致,其中GDP的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石油进口有正面影响。价格的系数为正,与预期不符,说明中国石油进口存在“买涨不买跌”的情况,即石油进口主力更注重未来价格预期,而不是当期价格。此外,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进口增长会带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系数为正,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下游产业的出口负面影响较大,导致出口增长放缓,从而引发能源需求的下降,进而造成石油进口需求的下降,不利于石油进口;反之,人民币贬值有利于石油进口。汇率波动对石油进口额影响非常显著。
四、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通过对中国石油进口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经济增长是带动石油进口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进口需求的增长必然带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加上“买涨不买跌”,导致中国石油进口中存在“量价齐涨”现象,即价格越高买得越多。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石油进口,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打击了本国出口,造成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因此人民币升值总体上来说不利于石油进口。结合弹性考虑,在考虑汇率因素后,若其他条件不变,石油进口价格提高1%,石油进口额就增加1554%;中国GDP增长1%,石油进口额就增加0756%;汇率升值1%(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值降低1%),石油进口额减少1323%。
(二)启示
受世界经济放缓和替代能源增加的影响,石油需求前景看淡。2014年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增产打压油价,其他产油国也不愿意减产保价,致使国际石油价格一度下跌60%,中国应借机大量进口,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目前主要产油国的财政受低油价冲击严重,如俄罗斯、沙特、委内瑞拉等国出现财政困难,有限产保价的倾向,可以预期,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会长期低位运行,一旦经济形势转好,必然还会再次冲高。新常态下,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国内能源需求下降,受财政部加税和发改委成品油调价政策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幅度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下降幅度,绝大多数的企业和消费者并未得到应得的油价下调的好处,对石油需求增加有限。鉴于此,中国的能源贸易政策应有所调整:endprint
第一,价格方面,为减少“买涨不买跌”现象,应逐步放开石油进口权,取消非国有企业石油进口配额限制,取消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干预,成品油价格由市场自行决定。“国有企业垄断+政府定价”方式,严重扭曲了价格信号,再加上行政壁垒,使得国内有进口权的企业对价格不敏感。一旦石油进口权放开,原寡头垄断企业的垄断势力将下降,由于不能轻易转嫁成本,出于盈利的考虑,就不会出现越涨越买的情形。中国应借当前国际油价调整的时机,鼓励各类企业大量进口石油,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石油储备,这有利于抑制短期内国内石油开采,有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实力很强,即使没有政策保护,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相信不会败给国内的地炼企业。
第二,汇率方面,为减轻汇率对原油进口的影响,应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利用中国最大进口国的地位,推进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5],争取石油定价权。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先后与26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卢布等10种货币实现直接交易,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经过多年努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从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这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当前央行放松了对汇率波动的管制,人民币对美元在2015年底、2016年初连续大幅贬值,离岸市场贬值尤为严重。中国可以考虑同俄罗斯、海合会成员等石油出口国协商,争取在双边石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注释:
① 从季度数据看,中美两国石油进口规模差距在缩小,到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石油进口金额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② 数据来源于Comtrade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孙淑鹏.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2] 郭琦.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与波动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 申雪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14(7):7172.
[4] 朱新玲,黎鹏.人民币汇率与国际石油价格的联动效应——基于溢出和动态相关视角[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4):5357.
[5] 王炜瀚,杨良敏,徐铮.人民币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探讨[J].财贸经济,2011(1):108115.
责任编辑:张岩林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Oil Import Based on Import Demand Function
JIANG Shuzhu
(1.The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2.Economic Schoo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China)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oil import based on big country situation shows that the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has led to the increase of oil import,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rise of oil import pric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import demand function shows that, because oil is both important energy and import chemistry material, oil import value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hinas GDP, import price and exchange rate. In order to avoid importing expensive oil, China should allow more companies to import oil, and promote settlement on RMB in oil import to avoid the impact of fluctuations in exchange on oil import.
Key words: oil import value, import price, economic growth, exchange rat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