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71-01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学生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其理解接受能力、自控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也必须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设计难易程度不等的数学作业,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我的做法是: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吃大锅饭”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如果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探究真知的乐趣,即所谓的“吃不饱”;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学困生”,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不会做。因此,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不愿意做作业,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逃作业”,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顺手拈来”了。久而久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我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分层布置、分层指导,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在分层之前,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不让他们感到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是教师在歧视他们。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有余力的优秀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暂差生或学困生,并向学生说明,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按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C层次的学生只用一种方法解答,并进行巡视,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完成,对于A,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固定分层”作业,既兼顾了基础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又较好地处理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着眼于C层学生的同时,又满足了A、B两层学生的不同需求。
除上述“固定分层”之外,还可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布置“动态分层”作业,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可能性自行选择能完成的作业,做到“下面保底,上不封顶”。
经过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讨论,人人都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在交流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评价,分层指导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尤其是对于表现欲、成就感都特别强的小学生,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乐趣,又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可及的目标,调动学生去学习,这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提高。因此,在作业布置上经常给学生以学分的评定。对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作业等级,结合学生的作业质量给学生评定,如果一个优等学生选的是C类作业,而且完成很好,我就给记10分;如果这类学生做了针对自己来说没有挑战性的B类作业,虽然完成质量较好,也只给记8分;如果学困生选择A类作业,而且是完成很好,我就给记10分。以此形式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通过这种分层自选作业,教师以积分的形式给学生评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既没有给学困生造成学习的障碍,丧失学习兴趣,又使优等生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拓展的C类题,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
学习贵在坚持,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评价形式也是不断改进,让每个学生都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的极限,一个月教师进行一次总结,看哪些学生在作业选择的等级上有变化,有提高,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堂作业,我让优等生与优等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有疑惑的题目共同分析,共同解决。通过分类评价优等生的作业,在优等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在小组中形成了比、学、赶的学习氛围。我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检测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要求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中档题前20名要完成,拔高题优等生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学中的分组是流动的,除了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老师申请高一级的组别,在小组考核之后就可以晋升,这样学生形成了“一人带一组”,“优胜组带全班”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题而沮丧,他们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组中完成作业,就是对当天的教学有收获,而在不断地积累和竞争中晋升一级又是更大的进步。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数学作业布置是一门艺术,作业的分层设计既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在作业分层设计上不断更新,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加强分层指导的力度,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真正实现作业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