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6-05-07 00:52余雷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余雷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数学中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统计、空间图形,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对此,本文针对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91-01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处于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小学生,比起好玩的游戏,卡通漫画和好看的电视来说,数学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中,教师以游戏《机灵的小数点》出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二、注重笔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例如小数的乘、除法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是感觉最头痛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并且这两个单元学生在计算时正确率都不高,做题时错得多。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周一次的时间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十道笔算题,两道小数乘法题,四道小数除法题,两道四则运算题,两道解方程题,一共十道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方式备受学生们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几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保障。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在计算过程中做到准确计算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加强学生的读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读题技巧,做到完全理解题目的意义,然后从题目中准确地提取数据。特别是在解答计算题时,做到深刻理解题目意义,准确提取题目中的有效数据显得特别重要。第二,教师要加强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程度。学生在解答、书写计算步骤时,往往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这种混乱的书写答题,在学生考试时表现出的危害很大。即使学生自己明白题目的意义,能够准确地计算出题目答案,但是验卷教师只根据解题的过程、步骤、思路的高低给予相对应的分数,这就造成了学生会解题,但却不会正确书写计算步骤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屡见不鲜。第三,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数学题目在解答时,第一遍的计算过程往往或多或少会出现错漏,这就需要细心地检查、验算题目,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育学生不怕麻烦、耐心检查的优秀品质是提高计算技能、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必经之路。

四、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总的来说,学生做错的题目具有共同性,且还存在着普遍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有意识地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对于一些已经扎根于他们脑海的错题,教师应该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及时收集学生的错题,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进行错题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专门用一节课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组织学生分析与交流,通过集体式的诊断,让学生加深印象,从而达到不仅治标而且还治本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进行题型类似且易错的试题对比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分析、鉴别能力。

对于学生纠错题型的练习,教师可以如此设计步骤和设置相应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题目中的错别处,再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接着独立自主地根据教师教导的方法进行改正,最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总结,以备下次出现相同类型的题目。当然,教师可以多样化学生的练习形式,如进行单项练习,让学生进行判断题、改错题和纠错题等题型的训练;也可以组织学生做综合练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最高的题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评价和改正,再结合自己的错题进行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技巧,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涂朴珍.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09,10(35):25-26

[2] 李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