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祥贵
【摘 要】学语文少不了做作业,但教师布置语文作业时常常目的不明,把握不当,千篇一律,导致“少慢差费”。如果遵循主体性、实效性等几项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化整为零等相关策略,则可以智慧地设计与布置语文作业,最大程度地发挥作业的作用,帮助学生“减负增效”,智慧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智慧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地设计作业,是学生习得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学习过程、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必要途径,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但是,毋庸讳言,在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作业仍然是压在中小学生稚嫩双肩上的沉重负担,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语文学习而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那么,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智慧地设计语文作业呢?
一、不智之举——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
1.目的不明
为什么要布置作业?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认识失之偏颇。例如:
(1)因为学校领导要检查,所以,不得不布置语文作业。
(2)做作业是学生的天职,所以,布置作业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正常。
(3)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课,他就无法独立、正确地做作业,所以,布置作业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听课,便于课堂教学管理。
(4)如果不布置作业,学生的课后时间将全部用于完成数学、英语等其它学科的作业,因此,布置语文作业可以争夺本属于语文的阵地,保证语文学习时间。
(5)学生课堂之外做什么?做作业既可防止其贪玩,又可加深其记忆,巩固一下课堂所学知识。
这些为作业而作业的观念,必然导致作业布置的随意、盲动,与智慧无关。
2.把握不当
一些教师坚信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子,而分数的“成功之花”就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以“铁杵磨成针”的汗水浇灌的结果。于是,他们布置的作业总是多多益善,让学生没日没夜地在作业大山中苟延残喘。
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应以培养能力为本,而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绝非朝夕之功,“训练”了也不一定见效,于是干脆“放羊”,学生玩得轻松,最终学得也稀松。
除了数量不当,还有一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难易失度。要么拔苗助长,让初中生盲目做高考题,严重偏离学情;要么只是布置简单机械的抄写作业,重复劳动,效率低下。
在作业内容上,部分教师也存在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不当倾向。表现为:重应试技能的训练,轻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文化积淀、语言实践;重书面作业,轻口头表达、诵读与写字的训练;重阅读理解与分析方面的作业,轻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的训练。
由于教师布置作业随心所欲,想到就布置,忘了就放弃,信手一下载,学生把头埋,难免误人子弟。
3.千篇一律
下面几种现象在实际教学中绝不鲜见:
(1)内容僵化。以“决胜中考”为唯一追求,中考考什么,教师就布置练什么。一套“学案”可以被连续几届学生重复使用,或者天天抄生字,记解释,背课文,完成教辅用书,忽视学科渗透,脱离现实生活,了无生趣。
(2)功能单调。三维目标中,教师只关注“知识与技能”。作业仅仅是为了识记巩固课本中的静态知识点,或者强化训练教师上课时所传授的技能。层级设计不科学,有压力,无魅力。
(3)形式呆板。作业局限于书面练习,而且往往是单一的程式化练习,一味地翻译古诗文或做书上的练习题之类,很少有活动类、体验类、论辩类、调查类、探究类作业样式,学生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训练。
(4)要求划一。也许是为了省事,也许是缺乏能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的差异,作业内容与要求“整齐划一”,没有针对性,缺乏梯度感。
(5)操作刻板。从作业设计的主体看,几乎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少有自我设计的机会;从完成作业的时空看,几乎都有严格规定,学生缺乏探究深思的余地;从预设的完成方式看,几乎都要求“独立完成”,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被剥夺。
二、智慧之本——语文作业设计的准则
1.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基于此,我们就不能视语文作业为课堂教学的附庸,不能将其单纯定位于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反馈学情,也不能“锁定中考”——盲目布置那些也许可能提高考试分数的、没完没了的“题海式”作业,更不能仅仅为了教师便利而不加选择地使用那些市场化的全国统一的教辅练习,或为了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与家长的过问而布置“应景式”作业。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应该成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的,学生在校内、校外的一种愉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
为此,布置语文作业,应该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水平上的发展,应该允许学生在自主、合作、开放而不是被强迫、被监督的情形下完成,应该鼓励学生“做作业”而不仅仅是“写作业”,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而不能老是一刀切,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
2.实效性
这是一个讲究效益的时代,无疑,布置语文作业也应当立足有效,追求高效,应当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为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以量取胜的想法,摒弃“揪”“死揪”“往死里揪”的做法,将学生从作业大山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中获取更大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一定要多动脑筋。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目标。无论是当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无论是预习作业还是巩固练习,都应当有明确的作业目标,而且要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科学的目标定位,并突出重点。
(2)规范要求。语文作业的设计尤其要注意要求明确,用语严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习惯,而不能含糊不清,令学生无所适从。
(3)题量适当。教育部曾出台《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按中等水平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每天各科作业时间总量,“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由学生自主支配”,这为教师布置作业提供了非常有参考价值的量化标准。
(4)内容适切。作业的内容一定要精心设计,精选精编,既不太难,也不太易;既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在听说读写思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又要符合本年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激发其兴趣,发挥其特长,发展其个性,从而帮助其在积极参与中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相反,一旦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自会自觉地、投入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成长成功便水到渠成了。
为此,布置语文作业,在难度上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
开放性的作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内容上要开放,形式上要开放,作业的结果和答案也应该开放。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趣味性的重要来源还在于创新性,语文作业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经常变化。
4.灵活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也许还是那所学校,学生却不断成长,不断更替。上届学生的作业不一定适合本届学生,去年的作业形式今年再做也许就不合时宜,所以,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变,变,变,随机应变,与时俱进。
不仅学生在变,语文知识也在变。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惊人。语文课本里也许有些知识点已经陈旧,也许有些提法已经不太合理,也许有些资料还明显不足,针对这些现象灵活布置语文作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质疑精神、探究精神,而不至于使其成为书本的奴隶。
语文就是生活,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时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将它们随机转化为语文作业,不仅令学生兴趣盎然,更能教会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找到学习语文的正确途径。
三、智慧之方——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1.时间分配上化整为零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获得知识,在作业练习中掌握技巧,在作业练习中形成能力,在作业练习中发展思维,在作业练习中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练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作业人为地割裂开来。在时间分配上,不仅可以布置常规的固定时间的课后作业,也可以因时制宜布置一些课前的预习作业、课中的强化作业,这样的作业既减轻学生负担,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设计主体上师主生辅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作业设计无疑是教师发挥组织、参与、促进作用的重要抓手。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学生的视野局限、惰性限制等多种原因,设计作业主要还是教师的任务(毋庸置疑,教师设计作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还是学生)。但是,学生是灵动的、具有无限潜力的人,教师大可组织学生自编一些相关的语文作业,譬如较深层次的主观性思考作业、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作业、单元测验练习等等。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完全可以交付出让人满意甚至惊奇的答卷。
3.内容取向上打通内外
语文是一门天文地理、政治历史无所不包的学科,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的作业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层面,还应注意拓宽学习的时空与运用的领域。譬如可以组织学生从“新闻联播”“子午书简”中学习语文,从电影话剧中学习语文,从数理化中学习语文,从春联歌词相声中学习语文……学生时时处处处于语文作业的海洋之中,却又在轻轻松松中“潜滋暗长”了语文知识和语文才干。
4.作业形式上不拘一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建议:“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布置那些摘抄之类机械练习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书籍,写读书笔记,推荐时文,自由练笔,办手抄报,搜集谚语,观察动物,角色表演,演讲辩论,评论时事,网上冲浪,调查采访等等,将文本性作业与活动性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多渠道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5.规格要求上自由灵活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不是“无差别的统一体”,因此,设计语文作业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宜采取作业“层级化”的策略,给学生提供作业自助餐,设计基础性作业(如识记字词、默写名句)、大众化作业(如赏析诗歌、写读后感)和提高性作业(如探究性学习、写调查报告),方便学生“各取所需”,从而使不同层次与特点的学生都能吃饱喝足,获得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消除长期形成的作业流弊,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和过长的学习时间中找回快乐和自由,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用我们的智慧,去赋予语文作业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必将使语文学习充满趣味,必能培养出充满智慧和灵气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