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 要]习惯培养之路上,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可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但最重要的不应是方法,而是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心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唯分论”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更要以厚重的爱、温和的态度去包容他们,耐心引领,温暖他们的心灵,方能守望花开。如果可以,请选择相信,选择等待,请让他们慢慢来。
[关键词]慢养 习惯 等待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92
去年九月,女儿开始上一年级,我也开始教一年级。开学前,一年级组的教师已达成共识:好习惯,益终身。在学期初,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也非常赞同,都不遗余力地配合着教师。
多方努力之下,两个多月后,我发现班上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较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令人欣慰。可是,那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似乎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上课好动,爱说话,不听讲;有的书写潦草,甚至还在作业本上随意涂画;有的课下忍不住地冲跑,大叫;还有的不会整理个人物品,每天都要把书本、衣服乱扔一地……我耐心地反复教育、亲身示范、温柔鼓励、大力表扬点滴进步……恨不得用上“习惯三十六计”,偶有改观,却往往是昙花一现。只能不断地请家长重视,可他们也头痛不已,反向我诉苦:说教根本无济于事,打骂已成家常便饭,即便这样,还是收效甚微。
反观自己,本着快乐童年的初衷,女儿的幼儿园生活多是在吃、喝、玩、乐中度过。进入小学之后,却渐渐发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太好,成绩自然也不理想。开始,我也耐心地引导鼓励。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却不见成效。她的书写习惯、答题习惯依旧较差,我的耐心已消失殆尽,好脾气也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不时的责骂,甚至是偶尔举起的巴掌……常常是“修理”一次好两天,两天后又“原形毕露”。有时,我也后悔于自己的过激举动,但是看到她考试分数的提高,又觉得这似乎是目前最适合她的方法。
不由自主地,要求愈发严格,我也愈发专制,渐渐地成为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不是“虎妈”也越来越像“虎妈”。有一天,母亲告诉我,女儿悄悄地对她说:“我现在有点不喜欢妈妈了。”而以前,我一直都是她心目中最爱的妈妈呀。我突然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了。我捧着“为她好”的尚方宝剑,以培养好习惯为名,将诸多惩罚施加于她,不断地“践踏”着她幼小的心灵。
偶然看到一组漫画:一个性急的鸡妈妈孵小鸡,为了让鸡宝宝有足够多的小虫子吃,她预先捉了好多小虫子放在蛋旁。可孵了好些天后,鸡宝宝还不从蛋壳里出来,鸡妈妈等不及了,就啄破蛋壳,把虫子塞进蛋壳里面去喂鸡宝宝。
这是一个叫芒果的美国小女孩所画,名叫《鸡妈妈和她永远不孵出的宝宝》。看过之后,我的心情变得沉重:在女儿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不就像那只性急的鸡妈妈吗?
不由地想起之前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当时特别赞同她的观点:“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可为什么现在当问题真正来临时,我就做不到了呢?
感谢女儿的老师们,她们总对我说:“慢慢来,不着急。”凭心而论,我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班上的孩子,可为什么,却不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曾经的自己,为了工作而让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了两三年,现在仅用两个月就想改变她,这对她公平吗?静下心来,我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陪着她,又重新赏识起她的点滴进步。渐渐地,她的笑容多了,我的心情也明朗起来。
一天,耿老师告诉我,女儿自从成为全班唯一标对小节号的孩子后,当天的语文课上发言变得特别积极,课文朗读也有声有色。更令我欣喜的是,一放学回家,她就主动捧起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一改往日需要催促的被动景象。这个改变给了我惊喜,也让我释然许多:也许,当她自己找寻到证明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力量啄破包围住她的坚硬蛋壳后,她会更加乐于学习,乐于成长。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好习惯是非常重要,但必须是以培养健全人格与阳光心态为前提的。作为陪伴她的妈妈,一定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学会且行且珍惜。
习惯培养之路上,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可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但最重要的不应是方法,而是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心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唯分论”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更要以厚重的爱、温和的态度去包容他们,耐心引领,温暖他们的心灵,方能守望花开。如果可以,请选择相信,选择等待。
(特约编辑 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