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活动和译者

2016-05-06 10:27付为民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笔译译员口译

付为民

摘要中日两国自建交以来在文化方面的交际活动日趋增多,两国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翻译人员。作为两国文化建交的桥梁,译员担任着重要的责任,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必须完整、准确的传达发言人所表达的内容,不能故意歪曲说话者的意图或夹杂自己的主观意见。对译员而言,仅仅掌握翻译技巧和目标语言远不能胜任中日文化交际中的翻译工作,了解两国文化背景、捕捉发言人的非语言信息、快速的转换两种语言等,是必修的功课之一。本文主要从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翻译活动的具体过程,及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译者的要求。

关键词中日跨文化交际翻译译者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2

一、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活动概述

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就其翻译方式来说,分为汉语译成外语和外语译成汉语两种。就其工作方式来说,分为笔头翻译和口头翻译,口头翻译又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是发言人先讲述几句话或一段话后停顿一下,让译员进行现场翻译,在这个过程中译员可以做些记录,翻译难度较同声传译而言略低;同声传译是译员的翻译速度与发言人说话速度基本同步,或只能有一两个词组或最多半句话的差距。就其翻译程度而言,又可以分为全文翻译和部分翻译。这些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

对于中日跨文化交际工作内容而言,主要翻译工作包括日译中和中译日的口译与笔译,口译的方式以交替传译为主同声传译为辅,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不仅翻译时间紧迫,对所翻译的内容没有仔细斟酌的时间,还要充分考虑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翻译细节,对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际活动,口译工作人员需要时刻站在国家的立场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否则就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经济利益、形象、声誉、地位以及国际关系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而对于两国文化交际工作中涉及的笔译工作,不仅要求译员将翻译内容进行准确、严谨、完整的进行翻译,而且还要求译文通顺、优美,译出的中文就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而非“欧化中文”,译出的日文也是地地道道的日文,非“中式日文”。笔译人员胜任这项工作除了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外,还需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较强的责任心及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二、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活动的过程分析

(一)笔头翻译活动的过程

中日跨文化交际活动所涉及的笔译内容多为与文化、会议等相关内容,笔头翻译不同于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笔译译员可以在翻译过程中查字典、找参考资料或与同事商讨,翻译时间也没有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时间紧迫,可以让笔译译员对翻译内容进行反复研究、体会原文,不断推敲、琢磨、斟酌字句。笔译与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相比,笔译对翻译的质量要求最高,译文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而且还要求达到日语母语的要求,笔头翻译活动的过程较口译过程而言较为简单,主要是阅读起点语言--理解起点语言--解释成目标语言。

(二)交替传译活动的过程

口译中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难度要略小,交替传译在进行现场翻译时,可以等发言人讲一句话停顿后,再给听者进行传译。在传译过程中,如果遇到实在听不懂或想不出对应词时,还可以请教在座的中外人士,或请发言人将内容再重复一遍,或借助声调、手势等进行解释说明,达到听者理解发言人内容的目的。口译不同于笔译的难点之一在于,口译要听清楚发言人的说话内容,而不同的人往往说话的风格和口音不同,即使在日本也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说话风格和口音,有的人说话喜欢用简单明了的短句,有的人则爱用一句套一句的复杂句;有的人说话语速较快,有的人说话则慢条斯理;有的人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有的人说话吃音吞音。但不管哪种说话状态,交替传译者都必须迅速反应,并准确、完整的翻译出来,且翻译人员在表达方面要保持语速适中,不带拖音、嗯音,讲话内容重心明确,不拖泥带水、胡编乱造、不懂装懂。总的来说,交替传译活动的过程为听清起点语言--记忆起点语言--理解起点语言--解释成目标语言。

(三)同声传译活动的过程

同声传译活动大部分出现在会议活动上,需要翻译人员对发言人说话内容边听边译。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在翻译活动中有一些共同之处,即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楚对方说话内容,并迅速反应,将发言人说话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但同声传译比交替传译对译者的要求更高,同声传译人员不同于交替传译人员跟随在发言人身边,而是单独在同传室里进行翻译,译者无法与发言人和其他人员进行交流,对于出现漏听等现象也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快速弥补,保证翻译内容句子通顺、语义完整、表达出了中心意思。对于同声传译的翻译速度,主要由发言人来决定,译员只能自己适应,由于同声传译难度之大,译员一般情况下只能在保证中心意思传达出来的情况下,将发言人内容译出百分之八十,就可以被大众所接受。同声传译的活动过程与交替传译的活动过程类似,主要为听清起点语言--理解起点语言--解释成目标语言。

三、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活动对译者的要求

翻译工作在大众看来只是单纯的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只要翻译人员熟练掌握两种所需翻译语言的语法、词意和发音就能将起点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译员将起点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是否就准确传达了发言人的意图呢?显然有失妥当。如在日语中“彼は ナ イ一フだ”翻译成汉语意思为“他是一个很天真的人”,但实际上这句话在日语里所表达的意思为“他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人”。如果不注意说话者想表达的意图,两句话翻译出来的意思则截然不同,同时“天真”一词在汉语的某些句子中还存在贬义的含义,所以,翻译如果仅限于理解一种语言的意思,那就很难准确传达说话者的真正意思,给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造成误会。

(一)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

翻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在中日文化交际活动中需经常用到,不管是对会议的口译还是对文件的翻译,都会有大量的术语存在。如果文件中涉及到法律、哲学、机械类技术术语等,翻译人员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术语知识,则很难胜任这项翻译任务,且对术语的翻译通过术语表或临时突击认识术语含义也并不能全然掌握对术语的准确翻译。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对中美军用机事故的报道过程中,需将内容从日语翻译成英语,但因译员对双方乘务人员的人数不清楚,所以翻泽成英语时对单词用单数还是用复数掌握不清。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译员了解一些事故或军用机背景知识,就可以进行推测或进行补充翻译。

(二)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对两国语言的翻译了解两国的文化背景是译员必做功课之一,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深远,且两国关系在某些方面有敏感的一面,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译员对两国文化建交活动的翻译更需谨慎。在翻译时,日本人更注重从其文化角度出发理解句意后进行翻译,中国人对句意的理解在这方面与日本人有所不同,如果译员不深入掌握日本文化,则在翻译过程中,所传达的信息也将会不同,可能会因为翻译不当而引起两国在文化建交方面的摩擦,造成对对方的不信任感。所以,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入在交流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误解,需要充分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及把握好翻译的目的与重点。

(三)熟练把握语言或文章的逻辑性

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都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语境,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中日文化交际活动中的翻译过程除了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语境外,还需要了解中日两国的双边关系、迄今为止的合作内容以及两国未来的政治建交趋势,才能恰当地翻译出谈话内容。在中日两国文字或语言对译上面,一个日文对应着多个中文意思,如何恰当地选用词语,需要译员对文章或语言的逻辑性有较强的把握,根据整个文章和中日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意图和情感,选择最合适的译语。

(四)对非语言信息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非语言信息是指说话者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以外的信息,如说话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声音大小、说话的语速、说话过程中停顿次数等。译员要把握发言人的心情、说话意图,就必须准确把握发言人的非语言信息。乔姆斯基的语用学概念中提到: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更是要在捕捉说话者想法、意图后正确传达给听话者的过程。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在译员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之大,它能辅助译员更准确的把握翻译的内容,确保翻译所用的译语不出现误差。

(五)快速的反应能力

在上述第二节论述翻译活动的过程时,详细说明了口译的工作内容。从口译的具体工作内容可知要想胜任口译工作,译员必须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尽管交替传译比同声传译更灵活一点,但及时对发言人内容进行反应并快速翻译是工作职责之一,在中日文化交际活动中,译员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和中国的文化实力,快速、准确的传达发言人所表达的内容是译员应具备的素质,口译过程没有太多斟酌和思考的时间,译员在工作时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即使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漏听漏词等现象也必须快速反应立刻弥补,快速进行下一阶段的翻译,确保翻译内容的连贯和意思表达明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工作并非像大众所理解的单纯的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它所涉及的内容、细节、知识点很多,一个优秀的译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形态,还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和准确把握说话者的态度等,这些能力的具备需要译员平时多积累知识、多观察优秀译员的表现、多从细节方面捕捉和专研发言人的非语言信息等。总的来说,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和文化实力,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译员应该用自己的专业实力、卓越的语言能力和各种知识来实现双边关系的良好对话。

参考文献:

[1] 胡纬纬.浅论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活动和译者[J].长春教育学院学,2012(2).

[2]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 杨岚.文化差异与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4] 王秀文.中日语言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5] 苏显超.小议中日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

[6] 卫春丽.日语口语翻译的相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9).

[7] 百度百科,翻译种类详解.

[8] 刘俊凤,陈远春.国内的中日翻译现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3).

[9] 王琼.探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翻译的特点及注意事项[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

[10] 杨士杰.由误读误译引发的对原语的理解及翻译技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

猜你喜欢
笔译译员口译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