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让初中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2016-05-06 13:59孙颖娣
教师·上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初中语文

孙颖娣

摘 要:进入到21世纪,中国的教育界由原来的提倡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课堂上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动手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激情飞扬

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习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内容的同时,感受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气氛活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初中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上课之前,学生要先将文章细读几遍,将文章中重要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将不认识的字、词语通过学习工具书查出来并标注清楚,之后预习课后习题部分,看一下习题是否能够自己解决;如果不会的话,和同学讨论学习;还解决不了的话,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老师讲解这部分内容,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节课45分钟,学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在认真听讲的状态,因而我们将自己最不理解的地方重点听讲,这样能使我们的课堂效率更高。例如,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莫泊桑的生平经历和取得的成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本文重点在于运用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故事情节,来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冷漠的人情关系,批判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自利和冷酷无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并且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从小说的标题来看,似乎于勒是主角,但着重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过程中直接引出了叔叔于勒的形象,要重点理解这两种文章中的表现手法。

二、设置教学问题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初中语文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45分钟,学生很难每时每刻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因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宜的环境下向学生进行提问。有效的提问,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自己查找资料解决课本上的问题,获得一种满足感,学生学习到了语文知识,锻炼了自主探究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故乡》这篇课文,闰土的形象非常深入人心,而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反差也耐人寻味,同学们可以找出来这两处的外貌描写,进行对比,同时当中年时的闰土叫自己“老爷”时,“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慨?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构建开放式课堂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有助于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仍停留在一味的听课和记笔记的阶段,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只要全身心投入,自由阅读,亲自和读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与探究,就可以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例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文中找出描写桃花源景色的语句,自己阅读、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他们的观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用一两句话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语文教学变得生机勃勃。

总而言之,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能够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静下心来找出问题并利用一切资源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品格,让初中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季步华.自主探究——让初中语文课堂激情飞扬[J]. 课外语文,2015,(1).

[2]彭 艳.书声琅琅,激情飞扬——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边缘化及应对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5,(17).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