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迫切要求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及其教学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从理论上把握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含义、性质、任务和教学要素及相互关系。本文就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成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及素质,并要求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当前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教材利用不合理、教学方法传统、忽略学生的成长、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教学课程中政治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政治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同时,初中政治课的重要性也得到广大社会人士和学校师生的认同,其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初中政治教学效果,阻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教材不能合理利用
新课改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不仅脱离了深奥难懂、缺乏感性认识、学生难以掌握的怪圈,而且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区域特色增添了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图表、故事、名人名言、社会新闻等,可谓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融合统一。然而如此内容丰富的教材,却常常因课时太少、内容繁多等原因不能被教师和学生加以合理的应用,再加上不断涌现的重大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以至于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从开头至结尾也只是疲于拼命地进行课堂教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力不从心,甚至会感到厌烦。
2.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以传统为主,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法占据主导,缺乏创新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尽管一些学校已开始了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但在实践上还缺乏广泛性和普遍性。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对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法”也不是真正清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而且许多现代教学论倡导的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主要局限在少数一些重点中学的个别老师的个别课堂,绝大部分学校和绝大部分老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老套、缺乏创新。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忽略学生的成长
初中生大多处于12~15岁期间,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他们人格完善和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这时候他们探究欲和好奇心非常强烈,不论是学习还是人间情态等,他们都充满着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然而,当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生的这一成长特性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以此来培养和挖掘学生学习的探究欲,这一点与当前的新课改要求是相悖的。
4.理论与实际脱节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方能显示出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思想政治课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与树立。政治课相比其他学科而言,理论与实际的转化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政治课中的做人与做事的准则之后,并不等于他就会用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甚至还会出现理论与实践截然相反的状况。由此可见,只学政治不学思想,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际的现象是摆在当今政治课堂上的难题。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思想政治课中设计大量的实际活动,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得以有效展开。
二、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为了解决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培养目标,根据现阶段社会思想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制订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策,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1. 创新教学观念
创设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进行奇思异想、质疑问难。
2.有效灵活地运用教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目的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它不仅是教师用于教学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一方面,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生硬地凑合在一起全部加以讲述,更要避免偏离主题去讲或者开发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要顺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事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另一方面,重组教材。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不断去适应政治课本身的这一特性,可以考虑在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政策之下增加教材的新内容和新观念。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情感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也就要求教师用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中“走出来”,建立开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走进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种资源,并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结合实际丰富课程资源
加强时政热点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政资料,使其成为课程资源,进入课程流程,使我们的教材直面社会,关照现实,捕捉前沿;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而有用。时政热点作为政治教育的优秀题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时事的现实性和持续发展,学生可以持续全程关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时政热点教育时,可以每堂课之前列出最近的热点新闻,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讲述一条热点新闻,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5.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新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普通话标准、语言组织有序、板书工整、教学逻辑合理,更要课前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课中能引导学生思考,巧设疑问指导学生交流,课末要善于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总之,新世纪的到来,犹如一场改革的春风迎面而来。这十余年来,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了我们年仅十几岁的初中生。在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都在与时俱进,而作为师者,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样要与时俱进,要将以前的守旧的观念摒去,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新课改的挑战中,一起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与学生共同进步,迎接更为璀璨的太阳!
参考文献:
[1]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