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是一种有声的情感体验。首先要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的美。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也就是说不是让学生一味枯燥的学习音乐知识,而是注重体验欣赏聆听。现如今,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需要我们学习奥尔夫教学法,充分认识到奥尔夫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将这一优点运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创造性;实践
于2015年7月21日~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我参加了奥尔夫教育一级教师资格证书课程班,其中共有5名老师讲课,分别是:李燕怡老师,讲了主要的乐器“竖笛”;《回顾与展望》等。方曦老师主要讲了,舞蹈;声势的动作;奥尔夫乐器的应用;教具的应用等。莫卉卉老师主要讲了,舞蹈;卡农;创编等。曹利老师主要讲了舞蹈;乐器(自制乐器、音条乐器);创编等。宋丹老师主要讲了,舞蹈;乐器他所教授的学生都是特殊儿童。几天的课程中,创编的过程都必不可少,可见奥尔夫的创造性体现的很多,主要的想说一下奥尔夫教学法的创造性,以及如何奥尔夫的创造性实践。
一、奥尔夫的生平
卡尔 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等,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奥尔夫晚年一直居住在乡间亚梅湖(Armmersee)岸边的房子。他不管去哪里讲演会这是参加演出等活动,都要回到湖边安静的家园,沉浸在大自然中,并重新获得精神与创作的活力。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创造性
由于假期去北京学习了十天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获得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对于奥尔夫的教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更大量的阅读了书籍,认为如此有创造力的方法应该更好的去应用。奥尔夫的教学法有非常系统的体系,也就是说不仅仅有一种原本性的理念,更是形成了体系性。 有具体的理念、知道的思想甚至是具体的方法都有体现。所以说奥尔夫教学法越来越具有体系,虽然说是原本性的、元素性的,但是其中却更多的让我们学会融入更多的本土化音乐。从越简单的音乐最基础的音乐出发反而也不容易。因为要求一切都体现音乐性,艺术性。虽然他特别强调节奏,但是却不是简单的敲敲打打,而是要通过在音乐中完成的,对旋律和声等要求都十分严格。虽然奥尔夫器乐是特色,但是又是与声乐并重的,这都显示了整个的完整的体系性。
奥尔夫的教育还有自身的独特性,不像之前教育的死板,而是更具有创造力,具有活力的教学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奥尔夫教育有其灵活性,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没有具体的教材,也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所以说奥尔夫教学更加的灵活,适合于任何年龄的人群。而且可以本土化,适合各国的教学。由于奥尔夫乐器十分简单,好入手,更便于大家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同时音乐教学也更加的新鲜,没有重复的课程。更对于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奥尔夫的方法更好的进行教学。奥尔夫有开放性,没有条条框框、不封闭、不排他的。是逐步发展的、逐步丰富的,永远没有终结。奥尔夫教学有艺术性,也就是要求教师从教学到表演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情内容都要体现艺术的价值。综上我认为的这些性质,足以体现了运用奥尔夫创造性来教学的重要性。
奥尔夫教学法其实和新音乐课程标准由很多共性。首先,注重音乐实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在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的情况下,提出了注重音乐时间,培养能力。奥尔夫教学法恰好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由于奥尔夫的教育是原本性的教育,乐于让孩子们更多的感受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律动来表现音乐,用奥尔夫乐器来演奏音乐,从而也体现了奥尔夫的综合性。奥尔夫的理念中“以人为本”也强调了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全身心的感受音乐。奥尔夫的适用范围也很广,适合各种年龄段。
其次,注重即兴编创,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多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要设定生动的过程,让学生激发兴趣。发挥其创新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也提出,要让孩子去参与、去探索、去创造音乐。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参与创造体验,给人能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注重本土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育应该具有民族性的特点,通过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的自豪感。加强学生学习民歌、加强地方戏曲的能力。奥尔夫音乐强调本土化,凸显了对于每个民族文化的尊重,也使得更多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强调民族化,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民谣、山歌、地方戏曲等各种民族民间音乐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学习音乐创造音乐。我国有56各民族,民族的文化特别的丰富。学生们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民族,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奥尔夫的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可以分类型很好的运用到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当中。
奥尔夫的教学内容首先包括朗读与歌唱活动,就是从最基本的朗读活动开始,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到提取其中的“节奏基石”把平日里说的话,可以组成不同的节奏型。比如说在小学课本中,教一首歌曲,里面有一些比较难的节奏型,可以先编成平时学生说话的词句。然后读出来,就可以将比较难的节奏型学会。朗读活动内容包括呼唤、儿歌、童谣、诗歌、格言以及词、词组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学到不同的节奏型。学习和培养节奏感,使得孩子们锻炼了语言能力,学习了民族民间音乐等。在上课时,遇到难的节奏型,完全可以创编为学生特别熟悉的词,或者平时说的一些话,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节奏型。
其次基本动作教学中包含律动和声势活动。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吸收并发展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律动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更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然而有些教师却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一点,为了动作教学而教学,让学生们学习很难的动作,反而适得其反。让学生不能够欣赏好的音乐。在我看来,应该最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通过听音乐来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不管动作是什么样,只要是能够体现音乐的结构变化就够了。音乐的结构并不是要等到大学才可以学习的知识,小学生也可以很好地理解。虽然是以创造性贯穿始终的,但是也不是任意的杂乱无章的。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细腻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声势活动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拍手是声势训练中用得最多、最基本的方式。剩下就是拍腿跺脚和捻指。最多的就是采用模仿的办法,教师做声势,让学生们模仿。这样既锻炼了节奏感,又能训练听觉记忆、听觉反应等,到了一定程度后可看谱子进行声势。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声势,让他们结合到音乐中去表现。在几节课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声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编创能力。而且体态律动更能使孩子感受音乐的快慢。也能让学生全身心的体会音乐的美感。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使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到后期的一些活动中更多的一些同学之间互动的环节,也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社会能力。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
最后就是奥尔夫的器乐教学。是指使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演奏活动。很多教师说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乐器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奥尔夫的器乐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唱歌,那些不爱唱歌的孩子理解音乐就可以通过器乐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奥尔夫的器乐不像钢琴和别的乐器那么难学习,反而比较简单易学,学生们不需要经过枯燥乏味的技术练习就可通过乐器做反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即兴创作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奥尔夫的教学法意义在于,他不仅提供了一条使学生自然、顺利进入和进行音乐学习之路,使得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将最基本的音乐课结合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
[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钱静1992年3月31日,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