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璐娜 向婷 黄倩
【摘 要】大学本身存在本科和专科的划分,又因个人标准不同而产生名牌和非名牌大学的区别。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进入到理想大学而把自己所在学校定义为非名牌大学,因此,不同类别大学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着重了解并研究了陕西省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法和观察法等方法对陕西西安四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总结了陕西高校大学生主要存在六大心理问题: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困扰问题,情绪问题,学业问题还有就业和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由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所导致。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通过研究名牌大学生在校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将此研究推广至非名牌大学生,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扩大非名牌大学生的交际圈,以联谊的形式与其他大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增强其交际能力;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参加相关讲座,树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健全人格。积极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以平常心对待各类社会现象。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以便更加及时切实地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希望此项研究能对陕西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备受社会关注。为了着重了解陕西省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和观察等方法,对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激烈的社会竞争,致使高校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因而,为使高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重要。
一、研究内容
名牌大学与非名牌大学都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是因个人标准不同而产生区别。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进入到理想大学而把自己所在学校定义为非名牌大学。因此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由于非名牌大学与名牌大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非名牌大学学生存在的心理问突出。根据这一现象,我们调查分析了当今非名牌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旨在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二、要解决的问题
1、适应性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不适应问题。比如,1)生活环境方面: 中国南方的学生在北方难以适应气温,饮食,风俗等;2)人际关系方面: 中国北方的学生相对性格较为开放爽朗,而南方学生较为温文尔雅,因此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会及分歧;3)学习方面的不适应,比如:高中学习都是由老师指导较多,大部分听从老师指挥,而上大学后,以自主学习为主,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这一改变,就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2、人际关系问题:1)有些学生因生性胆小,自卑不敢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2)有些学生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而不会与他人交往;3)有些学生我行我素不愿与他人交往,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难以融入外界生活,导致交际面狭小,朋友圈范围变小,甚至产生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
3、恋爱困扰问题:1)双方存在现实差距:比如异地恋使双方不能经常面对面交流而导致问题的堆积;学校自身实力的差异而导致一方或另一方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对感情产生不良影响;2)双方存在思想差异:比如研究方向不同,追求目标不同,从而使得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由此会产生更多不利于感情发展的因素;3)个人因素:有些人不能正确地认识恋爱,对谈恋爱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从而导致迷失自我,不能很好地把握事情的限度。
4、情绪问题:1)抑郁:例如,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而实际却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所以,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而导致抑郁;2)焦虑: 例如,部分学生对未来思虑过多,而又对现状感到不满,对自己没有正确定位,盲目追寻过高目标,所以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3)情绪失衡: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容易紧张或偏激,所以导致情绪失衡。
5、学业问题: 1) 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 2)学习目标不确定,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3)学习动机功利化: 比如,很多学生会问:“学这个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学,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做这件事有什么价值”等。
6、就业和发展问题:受到不公平待遇和就业歧视,因此发展受限,前景迷茫: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部分公司或企业门槛太高,对学历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使部分学生没有表现自我,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这些问题挫伤大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产生迷茫颓废等状况。
三、解决方法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提高其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自觉的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相关活动,例如,听讲座,知识竞答,演讲比赛等。增强自信,开阔视野,克服依赖心理,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健全人格。
3、寻求他人帮助,培养良好心态。遇到困惑无法自我调解,感到迷茫时,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及父母的帮助,主动倾诉问题,吐露自己的心声,适当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加自信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冷静思考问题,结合自身情况和他人的建议,寻找缓解自我压力的方法。
4、扩大非名牌大学生的交际圈,与名牌大学组织联谊活动。以陕西高校为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可主动与西安交通大学进行联谊活动,展开各项娱乐活动,进行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等活动来活跃气氛,调动两校学生积极性。放松心情,畅所欲言,释放压力,分享彼此学习方法与生活经验,从而达到增强彼此了解,扩大交际圈的目的。
5、合理规划时间,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由于大学生较重的学习负担和较大的心理压力,为保持长期的学习效率,必须科学的安排好每天学习、锻炼、休息的时间,使生活规律化。
6、积极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工作分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面选择,择优录取等方式,就业的竞争使得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要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身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完美的人格,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分析,我们切身实际地了解了陕西四所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发现其存在以上六大类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提出了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更有指向性和目标性,为大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学习提供指导,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心理素质,完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之目的。
注:本文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14DC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