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健美操体系建设从传统教学走向现代化教育的深刻变革中,不断地拓展着研究的问题域,而“中小学”领域一直是研究域中的关键点。根据学校背景、教研能力不平衡与区域性发展的特点,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如何建设成具有各校自身特点的教学体质的研究问题。在健美操发展沿革、中小学教学历史演进、“一校一品”教学发展路径探析等方面形成研究的新视域。
关键词:新视域;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历史演进;路径研究
我国针对教育改革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主动脉。“纲要”中提出,中小学教育要改变走传统应试模式的全貌,要把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作为改革目的。《体育与健身课程新标准》是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实施使体育课从现代学校体育老式‘放羊式教育中摆脱出来,体育课的新标准针对于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做出了完整的标准化方案。此后学校和学生家长们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明显提高,大量时新的运动项目比如跆拳道、健美操、网球、排球等等进入校园体育课标,其中健美操受场地限制小且容易掌握,由此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素质选择项目。这样一来健美操教学就成为了学校关注的焦点,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课题任务还要在保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健美操运动意识。
1 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成长背景
18世纪—19世纪,世界各国出现了各种体操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斯皮斯、瑞典的林氏、丹麦的纳奇蒂盖尔和布克,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上对人体的健身健美锻炼进行了积极探索,以表现人体形体美、思想感情的这种体操体系为现代健美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健美操是1968年产生于美国,起初是美国的医学博士伯尔针对于太空飞行员的体能设计的一套训练整合动作,随着运动的发展,同音乐与服饰等元素的整合形成了独特的运动体系。杰希·索伦森健美操的创编综合了体操和现代舞两个因子,为这项运动增添了娱乐性,当时参
与人数与美国人打网球人数相媲美。到了1981年,由简·方达创编的《简·方达健美操》首次在美国面世,至今畅销不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了全球性的健美操热潮。
韩尚杰《健美操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研究》提到,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适应条件下产生的,健美操的产生也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第二次世界革命,这种
全球性的新兴改革带领人们进入了技术性生活模式,使人们的城市化水平不断高升。在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工业大国——美国由于劳动方式的改变,劳动机会越来越少,极其丰富的物质生活与人类生存的规律相冲突,极大的损害了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愈加强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的竞争,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变的越加脆弱。就是在这样的生活追求和心理神经系统疾病的压力下,人们迫切需要在自身空闲的时间去寻找自己喜欢且可以健身愉悦心情的生活方式或运动休闲方式,这就为健美操的产生提供了时间和物质基础。
2我国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改革之路
2009年6月吴卫军发表的《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甘肃省陇南成县城区为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小学健美操在教学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健美操课程在中小学学校没有普遍实施与大力推广,作者采用了四种科研方法对中小学学生上健美操课的动机、态度、健美操理解途径以及中小学健美操师资力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认为:①教育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应该积极改善相关的法制法规。以为中小学学生参加健美操运动提供制度效益保障;②加强健美操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保证学生在学习健美操动作技能技巧的同时最大效率的发挥自身潜质;③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水平和创编能力,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我国健美操事业打好坚实基础。
2010年5月陈加峰的《表现性评价在中小学健美操教学中应用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的方式对表现性评价在中小学健美操教学中的影响与有效性进行探析,作者在文章中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应用领域与应用效果,表现性评价摆脱了传统只表现出教学评价内容单一的弊端,旨在突出学生思想感情、态度、合作精神等因素的全面成长变化。就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①表现性评价重在体现学生的高层次情感、态度和已掌控知识体系能力的使用情况,小学生不能顺利的参与与了解,因此研究结果并不能明显的显示出表现性评价对小学生各个指标的显著影响;②就初中生和高中生而言,表现性评价能够有效的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体育,产生浓厚体育情感,建立健康的体育意识,养成正确的合作精神和学习体育行为,
最终促进了学生思维情感因素的发展和树立;③表现性评价对初高中学生学习健美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初高中学生体能方面并没有时效的影响。
2013年6月王秀云发表在东北师范大学的《长春市小学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论文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的研究。作者通过引用其他文献和本身查阅资料对健美操对中小学学生身心各个系统的积极作用做出了肯定分析。作者旨在表达:①在学生体质急剧下降的时代,除了对学业的追求外,各级教育部门应急切对提高学生素质采取大力度措施,尤其是根据学生的爱好与运动项目选择,使学生在与音乐的配合下完成操动作,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②在中小学学校的各个年级均开设健美操课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编各具特色的健美操内容。③正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肯定并支持他们的工作,使健美操能够快速且有效的发展与普及。
3以“一校一品”为引领,我国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路径研究
“一校一品”是在学校科技文化背景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建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学校特色的品牌。王雅静的《大连市中小学健美操竞赛调研与研究》提到了2003年到—2012年间大连的健美操赛事发展姿态良好,竞赛规模逐步稳定。作者给出的建议是:①尽量主动的开展健美操赛事,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②健美操赛事的增多,各级各类学校的大量参与,就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做出更严格的教学应对竞争,从而就需要开展此项目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健美操老师的各项素质高度。
3.1教学因素路径研究分析
3.1.1对基本理论的重新审视
以教育学为指导综述研究事物特征、功能作用、现状发展等方面,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健美操的主流发展方向。王炎源的《河南省中小学健美操课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特征功能层次对健美操进行了介绍,对健美操在中小学学校的开展情况做了实际调查,揭示了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2对基础学科的选择建构
这一领域是针对教师必备文化素质做出的研究,基础学科(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现代运动心理学、信息科技学等学科)的深究和探析能够分析并熟知该校学生的品性心理特征和生理心理需求,以便从根本上创编出切合学生风格的操套路;运动生理学主要从技能方面进行构建。
3.1.3教学因素的应用建设
3.1.3.1对学校文化背景的研究
健美操创编与该学校的背景因素有关,首先通过查阅有关学校资料和访问学校资历深的教师对学校背景进行系统了解与分析,整合学校背景各方面影响因素,创编出适合学校特色的操套路。
3.1.3.2对学生“以人为本”的实施
就学生而言,积极发现并激发兴趣,提高自身优秀意识;就教师而言,主动交还学习自主权、因材施教、循循善秀;就学校而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开放的教育教学体系,开放与时俱进的教学目标,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格局。
4结论与建议
4.1中小学生是健美操动作的行使者,中小学生的操化水平直接约束着健美操事业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小学生的各项体能素质是健美操动作得以施展的前提;
4.2健美操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键到学生发挥程度,教师的培养一直是现代焦点。此学科需要教师“身”、“心”同时抓;
4.3加强对中小学健美操教学领域的拓展面,加大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发文量。
参考文献:
[1]韩尚洁.健美操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06:49-51.
[2]吴卫军.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甘肃省陇南成县城区为例[J].新余高专学报,2009,03:119-121.
[3]陈加峰.表现性评价在中小学健美操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王秀云.长春市小学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王雅静.大连市中小学健美操竞赛调查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刘雅妹(1991.4~ ),女,河北省廊坊市人,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