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充满时代感的教学课堂,就要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现实的“地气”、贴近理论的精髓、贴近学生的自身,实现教学内容的时代化,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神”;让渡课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导控有效课堂,实现教学方式的时代化,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形”;让教学语言富有中国风格、富有多样的时代特色、富有艺术魅力,实现教学语言时代化,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貌”。“神”“形”“貌”完美结合,才能演绎出最具有时代气息的课堂。
关键词:时代化;“神”“形”“貌”;让渡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41-02
时代化的意思就是事物随着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社会形态的跃迁而不断发展,对于现实问题给予深度关切,回应现实挑战,实践意义得以凸显。于是应运而生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观点时代化、理论时代化等等这样的词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路径,当然也要具有时代化,才能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更切实地拉近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撕下学生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的标签,成为有鲜活教学内容,有灵活教学方式和生动教学语言的充满时代感的教学课堂。
一、教学内容时代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神”
思想政治理论的四门课程综合起来教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建、外交、革命、改革、建设、理想、信念修养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内容有的离学生自身生活比较远,有的则比较近。对于课程内容比较宏观的问题在学生看来实用性不强,而自身的发展、心理、就业等现实问题得不到课堂上的回应,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因而,正视问题首先从教学内容着眼。
(一)现实入手,让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现实的“地气”
教学内容的时代化就是要摒弃呆板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让教学内容贴近现实、贴近社会,改进教学内容“大而空”的弊病,着眼于问题与真实的现状,使教学内容与改革开放实践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相适应,符合今天的现代社会需求,不断扩充新知识,讲述新现象,并通过问题的分析,将社会现实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是不断更新,动态发展的,不断调整完善中适应着时代的步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晰道理以及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理论支撑的必要,从而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认同感。一旦学生意识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依靠理论,理论这把“剑”就从束之高阁的状态拔出剑鞘,显示出锐利的锋芒,从而完成“亮剑”的过程。所以问题倒逼出教学内容改革,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也就鲜活了,理论丰满了,也就更生动地再现其时代中的“接地气”性。
(二)深入分析,让教学内容贴近理论的精髓
政治理论具有丰富性、系统性,教师要真正研读教材与相关原著,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所长,通过精辟讲解,真正把握理论的内在实质,既能突出政治性,又能把其系统的逻辑性生动地再现出来,探析理论的精髓所在。只有牢牢掌握了理论,才能切实向学生传递理论的真谛,不至于偏离方向。时代化不是背离理论自身,只讲现实,脱离理论内核的时代化就如同失去了根基,无论达到多高,走得多远,也如浮萍,不够坚实而飘摇不定。保持政治性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所在,而越是接近精髓,时代感的基础才会越牢,从而才能很好地回应现实,给予社会热点最具有信服力的解读。
教学内容之所以称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神”,那是因为它是核心所在,是教师影响学生的主要依据”,有了核心内容的时代化,就把握住了精髓,有了“神”似。
二、教学方式时代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形”
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眼里更多以“说教式”再现,这种方式有它特有的灌输性,在理论分析、解释概念等方面能发挥专长,但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期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数量巨大,这种传统方式与学生的距离加大了,从而影响了课堂效果。而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也使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教师的说教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管老师在尽力讲授,学生身在课堂,心却没走进来,课堂上教师是唯一的主角,教师的讲授学生并没有真心接受,显现出不服气,不愿意听,于是死气沉沉,缺乏生机成为了传统说教课堂的弊病。缘于此,实现教学内容的时代化,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让渡课堂,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课堂一部分时间的让渡打破了僵化的“一言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风采,切身体会到自己也是课堂成员,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适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情景表演、名人简介、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从讲台下站在讲台上,转换角色,更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这种互换转让中彼此交融体会,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使课堂打破呆板说教,师生之间洋溢平等探讨的愉悦、宽松的氛围,学生也会有成就感,主动探讨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在不经意间提升,胜似更多教师贫乏的灌输。
(二)导控有效课堂,使教师成为教学意图实现的主导者
无论是让渡课堂,还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都不能说教师可以退出课堂,相反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导控作用。学生可能会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缺乏正确的理性判断,或是被一些错误观念引导,教师就是在让渡给学生空间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以循循善诱的引导,从而达到为学生监督、指导的目的。教师的主导者地位还体现在有效把握课堂,课堂不能失去方向,脱离教学意图,茫然地发展下去,教师要在这样的课堂上“做到有效控制,把握课堂节奏和适时引导”。[1]当然这种主导作用应适时发挥,不能用教师的身份强加引导,应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彼此民主合作,在倾听学生的发言中共同探讨,从而实现教学意图,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心悦诚服于理论的魅力之下,实现师生之间最佳的教学相长的效果。
教学方式之所以称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形”,是因为它是一种载体,表现手段,是教学内容的传播形式。很多思政课教师都认为教育过程中实现“主客观相统一,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2]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实效性,是课堂外在的“形”,有了方式的时代化,就有了课堂的外衣,有了“形”似。
三、教学语言时代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貌”
“教师的语言修养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3]可见教学语言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据调查,一节学生评价较高的思政课,教学语言占有38%的权重。在当今,追赶潮流的大学生具有新时代的新特征,在他们眼中传统的思政课语言缺乏时代感,不够生动,难以在其中找到令他们兴奋的热点流行语言,是单纯文件的解读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诠释。究其原因,教学中我们没有把教材语言转变为课堂语言,教学语言没能时代化,不贴近学生,所以导致“消化不良”,为此,教学语言时代化要做到:
(一)结合世情国情,让教学语言富有多样的时代特色
教学语言还要从当今的实际出发,适合大学生的语言样式,大学生从网络、微信等多媒体获得了很多流行语,这些语言特点教师应当把握,适时适当地把这种文化符号引入课堂,会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助推器,合理的、正面的流行语的引用,将成为激活课堂的发力点,教师就可从这个点把学生带入课堂,从而使学生紧跟教师思路,不至于心猿意马。同时教学语言还要结合时代特色,增强教学的感染性,语言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的运用不能脱离现实,把握最新时事、前沿,语言表述和时代气息相吻合,才能让语言的信服度提高,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教学语言要多样化,学生从思政课的教学语言中能体会出时代气息,那说明思政课堂就真的与时代密切结合了。
(二)结合自身素质,让教学语言富有艺术魅力
有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对课堂的认可与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技能正相关,教师妙语连珠,清晰有度,节奏感强,抑扬顿挫、起伏有致,听起来是悦耳的,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理解程度的提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对教师的尊重感与亲切感。相反逻辑混乱,语汇枯燥乏味,带来的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通,就可能相差20倍。”当然教师语言的运用也取决于教师后天的勤奋努力,博群书,采众家之长,吃透理论才能用灵活的语言去表达,这需要教师刻苦的训练,进行先天不足方面的改造,使自身的教学语言富有艺术的魅力。弗洛伊德曾指出:“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能带来最大的幸福,也能带来最深的失望。”[4]看来教师的语言表达对于课堂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教学语言之所以称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的“貌”,是因为它是教学内容传播的声音载体,是把教学过程艺术化、科学化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它是教学课堂外在的“貌”,有了语言的时代化,就有了课堂的容貌,有了“貌”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让学生真心接受,诚心信服,所以做到时代化才能与时俱进,我们从“神”“形”“貌”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入手,实现三者的完美结合,让课程贴近学生,走近现实,演绎出最具有时代气息的课堂,像阳光一样照进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解小娟.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 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2).
[2]王贤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特 点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3]张坤.论加强教师语言养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正向 促进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9).
[4]章志光.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