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蓝冰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教育方法中更加突出技能性与知识性,技术要素的地位越发凸显,教育艺术则在教育方法中强调特殊的技巧性。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处于教育方法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材料;艺术则处于教育方法体系的更高层次上,对教育方法的实施效果、价值做出规定,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指南。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47-02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学术界开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艺术技巧,以及艺术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特殊作用。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我国逐渐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也开始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与技术是否存在关联呢?
一、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的概念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也被称为方法艺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理解有三种不同的主要观点。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体现教育活动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艺术表征相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科学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 [1]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性的生动概括。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丰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不是抽象的、呆板的理论,而是具体的、灵活的实践,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表明艺术教育与审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艺术形象的感染力能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让思想得到升华,人们通过对艺术的追求受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寓教于乐”的体现。[2]总的来看,教育活动与艺术活动都是实践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艺术教育与审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只是一种教育方法,其定位是艺术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应该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富有创造性、感染力和美感的教育技能、技巧、手段的总和。
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概念并不常见。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的解读,也包含着两种基本观点:技术化的教育与教育的技术。技术化的教育观点,从总体上强调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90年代,现代化声、光、电技术进入课堂,“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中,教育技术都指向外在于教育的技术手段。另一种观点则反对“重技轻教”,即教育技术应该从技术的本质上,不当做外在于教育的工具而是内在于教育的组成部分,包含教育本身的技能与技巧。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而创造的教育智慧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有机综合体。[3]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手段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教育活动本身的技能技巧,也强调教育过程中操作、驾驭现代技术所使用的工具技能与技巧。
二、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概念的辨析不难发现,两者既有共性又相互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同属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体系。方法首先地表现为实践活动的中介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达到教育预期目的的手段、工具、途径,也就是“渡河”的“船”;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与技术同属于教育方法的构成要素,相当于“船身”、“船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与技术都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总是与教育任务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只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部分才称得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或艺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但是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技能代替笔纸制作电子教案称不上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而教育内容的多媒体展现则显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的区别存在很多方面。首先,技术较为系统而艺术较为灵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可以分为教育技术与工具技术,教育技术又可以分为说理教育、实践参与、自我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多种多样,每一种都不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各具适用条件、范围,各有优势、局限。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则不能简单细分,而是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一系列施用原则,如选择时机、把握适度、寻找突破口等等,在具体条件下根据这些原则进行灵活调配。其次,技术更具知识性而艺术更具技巧性。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是一种程序化总结,便于教育工作者学习掌握、直接运用;而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教育中长期经验的积累,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与实践特色。另外,技术与艺术还存在一定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处于教育方法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材料;艺术则处于教育方法体系的更高层次上,对教育方法的实施效果、价值做出规定,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指南。
三、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历来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注重运用恰当的手段和艺术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大量历史经验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互相适应、互相配合的原理。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灌输是宣传教育的主要技术,制作宣传口号、宣传印刷品则成为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的工具技能。邓小平在旅法期间就曾在机关刊物《赤光》的编辑部担任编辑印刷工作,他精于刻板、油印的技术,书写清晰美观,因此被称作“油印博士”。[4]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宣传斗争中形成的简洁、通俗、不讲空话的语言风格,是与当时的技术手段是适应的,形成了一种灌输的艺术。思想政治教育中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得到充分体现。古田会议决议以较大篇幅阐述红军宣传教育的技术方面,包括了宣传队建设、宣传品制作、俱乐部、艺术创作等方方面面,以12点具体要求系统性地部署了宣传教育工作;而在这些技术方面要求中,从始至终贯穿着与灌输技术适应的灌输艺术,如文字简短、形象化、表现情绪。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手段开始多元化,广播电视等新型媒体在宣传教育中广泛运用,早在《关于目前敌军工作指示(草案)》中提出了运用广播等工具技术来进行宣传的方法,毛泽东曾亲自撰写新华广播电台的稿件,以广播“对话”的形式促进反动势力的思想转化。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了说服、疏导等方法,这些方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富有耐心等技术技巧,其内涵则体现着选择时机与把握适度的艺术。从客观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现实生活的需要,抓住相应内容的教育,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但从主观上讲,促成这种转化需要捕捉教育对象提升精神境界、解决思想问题的愿望,只有适时、适事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时机”从技术角度看似乎是偶然的,但从艺术角度看是必然的。
改革开放以后,新闻广电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介。这一时期,媒介运用技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工具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直播党代会和“两会”等重大政治活动、港澳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娴熟地运用大众媒介技术,同时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无形教育艺术。无形艺术的特点是化显为隐、化零为整,彻底破除教育工作的形式主义,解除教育活动固定的、显性的形式;同时把多种教育手段协调配合,在“润物细无声”处实现“大融合”。[5]
四、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与汇集思想的重要场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能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大规模使用多媒体,或者在第二课堂中普及高校辅导员“微博”,并不是什么难事,反倒是存在着各种单位、群体一窝蜂投入微博、微信设置的趋势。其实许多高校微博、微信,片面注重技术形式,没有发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贴心”艺术,没有抓住吸引受教育者注意力、提高受教育者参与度的根本。
参与、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重要方面。互联网已经消融教育场所的时空界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融合。网络不仅是工具技术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技术,它使受众不仅可以摆脱对媒介的依赖从而主动、自由地从媒介中获取信息,而且可以适时由接受者身份转换为传播者身份,实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应有的参与权和话语权。[5]在思想文化汇聚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依靠媒介的自我净化,也不能进行武断地控制。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净化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艺术。这种艺术蕴含了较高的信息素养,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信息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正本清源;又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理解社会热点的发展。引导净化艺术就是信息素养与理论素质的深层融合,引导网络舆论与媒介净化能力。近年来,在城管伤人等网络舆论漩涡中,网民自发形成“一边倒”甚至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激呼声,而“理中客”的出现用中立、客观的观点与理性的思维适时地引导了网络舆论,是引导净化艺术的生动案例。
参考文献:
[1]曹华岑.运用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加强思想政治工 作[J].上海市委党校学报,1985,(9).
[2]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 2000,(3).
[3]留学岁月和“油印博士”[N].人民日报海外版(第6 版),2014-02-21.
[4]沈晓阳,张道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化[J].武汉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简论[J].思想教育研究, 2010,(5).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