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娴
【摘要】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其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在巴学园健康成长。巴学园里亲切自然、富有童心与浪漫色彩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窗边的小豆豆》以美好的童心、细腻的体验和真诚的爱意,表达着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以及对儿童成长时期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的最富有人文精神的关注和诠释,为儿童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最真实可信的案例。
【关键词】童心 爱心教育 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于1933年出生于东京府东京市赤坂区,父亲黑柳守纲是NHK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家,母亲黑柳朝是当时著名的随笔作家。母亲阿朝性格细腻又善解人意,更为可贵的是,黑柳朝一直把孩子看作上天赐予的宝物,在小豆豆被老师责令退学时,她没有责怪小豆豆,甚至因为担心小豆豆产生自卑情绪而没有告诉她这件事情。于是四处奔波,才把她转到巴学园,而正是在巴学园,小豆豆遇见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也正是小豆豆母亲独特的性格和教育方式给予黑柳彻子自然童真的性格,让她始终以饱含热情的目光注视着生活,用真诚的爱心对待这个世界。
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的问世不仅给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读者以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黑柳彻子也因此成为继奥黛丽?赫本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第7任亲善大使。本文将把《窗边的小豆豆》放置于爱心教育的语境之中,去解读《窗边的小豆豆》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和成长的主题。
一、倾听是爱心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时,就觉得校长很让人放心。校长先生说:“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小豆豆很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以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探出来,专注地听着……”第一天,小豆豆在先生的艺术的亲切的倾听中,感觉安心和温暖,觉得学校非常有趣。
一个人的形成从他的早期就开始了,儿童时代所过的生活是与其成人后的幸福紧密相关的,童年构成了人一生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小孩子在无人倾述和理解的情况下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小林宗作校长显然深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不急于打断小豆豆的话,而是选择耐心地聆听,给小豆豆倾诉的时间和机会,使她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安全感。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校长先生对小豆豆心灵的尊重,不仅保护了小豆豆的自尊心,得到了小豆豆的信任,对小豆豆的人格健康成长更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可要比简单粗暴的批评呵斥要来得积极有效。而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吗?
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老师们,她们不会因为我撅着小嘴抗议而不分饭给我,也不会因为我经常哭着吵着要回家而讨厌我,可是她们中没有一个人会耐心听我讲心里话,她们没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唧唧歪歪。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却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小豆豆的讲话,整整四个小时,直到她再没有想说的话为止。不得不承认,小豆豆真是个幸运的孩子。校长也是个幸福的大人,因为他只用掉了四个小时就收获了一份永远的信任。
我们不能不认为这是倾听给予的巨大魔力,当你学会倾听,你便能理解,而当你理解了,你自热能领悟爱心教育对保持孩子的童心有多么重要。
二、保持童心、激发兴趣是教育的目的
我们常说好的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童心从哪里来?从一生都富有童心的小豆豆身上或许我们能得到启示。在书中黑柳彻子提及了德国作家艾黎?凯斯特的一段话“重要的是,要和自己的儿时保持接触,这种接触尚未遭到破坏,也不会破坏。一方面我们深知成年人和孩子是同样的人,一方面也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感到惊奇。”
我们从书中知道,小豆豆是被正规的学校驱逐才到了巴学园,被驱逐的原因是老师认为小豆豆是LD,即“学习障碍”。LD的孩子还常常患有ADHD(多动症)。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好好学习,而且会“扰乱”教师的上课秩序。比如小豆豆会在上课时和宣传艺人讲话;上课不听讲却透过窗子看燕子做窝;把桌子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等。小豆豆的代数成绩也不好,常常考0分,被老师称为低能。可长大后的黑柳彻子作为亲善大使访问很多国家,却完全不用笔记本就能够记住一长串数字,而且从不出错。
如果我们细心读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我们大概就能理解那些被称为LD的孩子们了,他们不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而是我们的学习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许多LD的孩子们恰恰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的孩子们。当我们这样再来看上面说的“小豆豆”事件时,恐怕就可以理解了:小豆豆和宣传艺人讲话是因为小豆豆特别喜欢音乐和表演,不停地把桌子盖开开关关是因为刚进小学的小豆豆对小学的学习方式感到特别新鲜。老师们作为成人,往往失去了孩子“稀奇古怪”的好奇心,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殊不知孩子年龄虽小但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为人师者,不仅只是传道授业,有时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理解问题。否则,简单的说教或责罚都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小林宗作先生守护了小豆豆的童真并影响了她的人生,使得这位整天异想天开的小女孩成为日本著名作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时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的教育充满了那个年代甚至是现代教育所无法匹及的通透和睿智,他顺应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守护孩子的童心并因材施教,教会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童心和成绩孰轻孰重?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现在的教育者所需要深思的问题吗?
三、小结
黑柳彻子用她调皮流畅的文笔给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并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启迪,其中最重要的是,呵护孩子们的童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领他们的成长,让他们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行动,让他们有勇气去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无论我们的教育要达到何种效果和目的,我认为,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任何教育的出发点和贯穿其中的核心,都是爱。唯有爱心教育才能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发出光亮,指引他们勇敢前行。
【参考文献】
[1]李进. 基于《窗边的小豆豆》谈教育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03年02期.
[2][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赵玉皎,译.南海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