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华
摘要:新教育提倡要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落实到具体的课堂将体现出其课堂的灵动。阅读教学课堂灵动的主人应当是学生,阅读教学灵动最根本的体现应当是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在实施新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在孜孜以求,所探求出的结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学生灵动;创新阅读;阅读感悟
学生的阅读感悟需要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有自己的感悟,在实施创新教育尤其是如火如荼的新教育理念下,更需要学生去创新阅读感悟。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也使我悟出创新阅读的真谛:学生的创新阅读永远都是教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构建充满灵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灵性的课堂里去进行充分的阅读实践,达到创新阅读的目的。如何实现这样的目的,要做到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给学生以意义学习通道实现灵动课堂的构建
何谓意义学习?苏州大学张丹老师曾撰文阐述得比较深刻和全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因学生课堂的某些活跃就认定为学生在从事着意义学习。比较具有高质量的学生意义性的学习,不但是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且应当是思维、创新探求的效果显著。要想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充满意义性的学习,学生应该在创新阅读教学过程中永远处于主动地位,永远处于创新阅读的亢奋状态。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还是呈现不出亢奋,虽然也在分享一定的他人获取探究成功的快乐,但个别学生的个中意味我们都应当是懂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必须多让他们去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无论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还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必须进行意义学习,也都可以在意义学习中形成创新阅读之活力。如何让小学生进行意义学习,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意义学习的通道。平时的阅读教学,作为笔者主要为学生的意义学习形成如此理想的通道。首先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感悟,以往教师总喜欢让学生去做些填空性的练习,学生的填空有的根本就不是其亲身感悟,大多是学生自己蒙出来的,这样的填空意义何在?还不如由学生直接并整体地介入文本。因为这样的阅读,虽然是小学生也能整体感知,但那种支离破碎的填空只能引起学生的片面理解,学生的所获总不是意义性的完美。其次,总去以一定的手段激发学生探究作品的文字、文学和文化上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篇目可以是姹紫嫣红的园圃和美甲一方的富矿,但小学生在阅读时并不积极地去神游和挖掘,往往是简单地一读了之。即使去探究也只是表面上的,有人提倡学生的阅读鉴赏,不仅让学生去鉴赏皮面上的语言文字,还要去探究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让学生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一般都循着由浅入深的路径,先让学生探究文字,再由学生探求文学,最后再让学生探求其文化内容。
二、给学生以理想学习情境实现灵动课堂的构建
学生具有创新潜能,能够形成创新阅读鉴赏的活力。学生阅读鉴赏的创新一般都有自身的特征,如果不考虑学生自身的思维特征,那将会产生诸多影响学生正确、迅速阅读创新鉴赏之因素,制约学生的创新阅读。学生的阅读鉴赏,需要有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一般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鉴赏对于学生而言,是很少有能力去抽象思维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教学多给学生以思维的形象载体,让学生依赖于形象进行思维。
笔者以为,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可以起到沐浴、启迪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灵动。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热爱生命的情怀。譬如有专家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教“生”。何谓教“生”,就是要从学会生活、生存以及生命意义发展的角度,让学生去创新阅读鉴赏。那么我们所思考的教学情境就当是适应学生生活、生存和生命之三重性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从20世纪70年代末致力于情境教学的探究,直到现在的情境教育。笔者所在的区域在情境教育上也在向着纵深发展,其发展目标是打造情境课堂、情境教室和情境校园。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现在情境教育包含的范围更广,意义也更为深远。尤其在优质均衡教育的进一步普遍和深化的当下,教育设施得到了优化,给我们阅读教学的情境氛围打造带来极大的便捷,当然也十分利于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提高。但也必须思考如何比较科学和艺术地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去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笔者经常和同仁们一起切磋,尤其是和同伴们一起进行集体备课,深感现在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比较难以把握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特别是让人感到一定意义上的新的灌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蔓延着,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阅读感悟。所以,从平时的阅读教学情境创设上,笔者坚持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量身打造。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一般多是农村学生多。对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多倾向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譬如我们相邻的一所小学所开展的让学生徜徉于农历之天空的校本课程建设对我们就带来启迪意义,把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融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则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准和创造能力。
三、给学生以探究学习勇气实现灵动课堂的构建
小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质,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教师所肩负的教学责任,教师必须切实而又认真地思考学生探究学习的勇气问题。平时的阅读教学是否都是这样好大喜功?以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文字的掌握、人物形象的感悟就为满足,以学生似乎什么都懂了即为满足。窃以为教学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应当是把学生教得近乎什么都不懂了。阅读教学的学生创新感悟尤其需要让学生去感到什么都不懂,当学生自以为什么都不懂了,就完全可以去全身心地参与到创新阅读的活动中去。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学生探究学习勇气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在阅读学习的活动中才可以建立起来。一切离开学生的真性探究,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伪装。平时的公开课,一般意义上的教研课,似乎让人感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强,课堂教学的活动天衣无缝,扪心自问那是学生在探究?那样的天衣无缝对学生的创新阅读其作用能有多大?因此,笔者所理解的课堂活力应当是波澜起伏的,有学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不安,有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雀跃,有学生激烈争辩的面红耳赤,有学生为无法获取结果的焦虑。因此,笔者平时的课堂,总是努力让学生去探究。为了学生能够形成一些创新探究的勇气,在学生创新阅读感悟上,笔者所采取的策略是模糊和呵护。学生所感悟的只要沾得上边儿的都予以认可,学生只要是凭着自己的勇气去探究的,都予以严格意义上的呵护。这样学生便从小、从课堂开始创新阅读感悟,学生也逐步形成创新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 .岳麓书社,2007.
[2]陈剑锋.从师本、生本到圆润共生[J] .南通教育研究,2013,(5).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 .教育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