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x”机制助学生走向自律

2016-05-04 03:18郑海山马赛花
中国德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组员管理机制德育

郑海山+马赛花

传统的德育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优劣的标准,而“3+2+x”管理机制衡量的是组员的贡献情况,通过组的成功达到自我的成功,同时,它更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班主任与班干部、班干部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级管理中的主要人际关系。目前较多的管理通道是班主任→班干部→学生或班主任→学生,这样的管理实际上是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对于培养班干部和学生管理与自主能力的作用不大。如何调动学生和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学习、成长,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是德育改革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的教育对象以独生子女为多,这部分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组织和管理能力较差,主动为班级做事情的学生较少,为了更加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笔者认为改变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班级管理体制,改良小组管理的形式,采用班干部→学生的管理为主体,班主任为辅,用“3+2+x”的管理机制为纽带开展班级建设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提高班级的日常管理质量和学习质量,能真正做到德育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一、创意思路

“3+2+x”的管理机制(见图1)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现代理论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班级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评价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主任管理为前导,以小组管理为基本管理形式,以个人和团队“德学”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学”素养,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低耗、时效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统一。

1.“3”是基础。“3+2+x”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班级座位排列,改为三人同桌,同桌三人即为一个“三人合作小组”,简称“三人行”,因而“3”是指“三人行”,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意,有利于学生间的联系与管理,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和促进,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用于“三人行”管理,达到小组成员的进步,从而推动班集体发展。“三人行”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即把班级的整体缩小到小组中,每个小组的结构层次相似,都基本反应了班级的结构层次,小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班级的缩影。

“三人行”的人员选择与班级的总体情况有关,必须了解班级学生的特长、智能、品行、性格、管理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均分成员。在组长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不仅仅是考虑成绩,更重要的是责任,因此以组员推荐和自荐相结合为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为辅。组长和组员共同完成班级的日常行规、学习、劳动、活动等工作,为使小组成员责任具体化,就像是一个小的班集体。需要设置“德学评价表”,做到一人一表,一天一考核,每天一小结,每周汇总。考核的内容根据不同阶段的管理需要进行设置,以此使得班级学生有目的的做事,做事有评价,同时能找到自己与他人的不足,促进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2”是关键。“3+2+x”管理机制改变了管理主体,这里的“2”是指2个大管理团队,由各组组长形成的值日班长团(2人一天)和岗位职责监督组(1人1岗位)。这两个管理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对各小组和个人在自修、整理课、早读、值日、作业上交、段校会以及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的监督、劝导和评价,做到一天一考核,每天一小结,每周汇总,考核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以此使得每个小组明白优秀小组是如何形成的,做到有目标、有比较。班主任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使组员努力争取优秀小组称号,从而使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有次序的良好班风。

3.“x”是保障。“3+2+x”管理机制改变了评价机制,不再是教师或学生的模糊评价,取而代之的是量化评价,这里的“x”是指对组员的内化评价和对小组及组员的外因评价的组合。内化评价是对各小组共同制定小组内的“德学”评价表,即组员“德学”评价表,按不同阶段的主题侧重点确立“德学”评价内容,使评价与时俱进,同时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指导是教师和“小组机制”,评价的目的是让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德学”修养。从而使评价刻画出学生的“德学”成长足迹。这样,小组合作管理的目的是使每一个组员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得好:“孩子们今天在一起能做到的事情,将来他们自己也能做到。”外因评价是2个管理团队对小组和组员的评价,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重点的专题评比,它是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从中抽取个别项目组合,评出优胜的小组,并在一个阶段内对优胜小组及其组员进行鼓励、表扬等激励性评价方法,并重新归零。以上所有考核的数据以量化的形式为学生一学期的评价分,纳入学生的平时评价体系,与各类评优评先挂钩,以数据说话来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实施原则

1.“3”具有灵活性、指导性。“3+2+x”管理机制中的“3”涉及组员和评价量表两大因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人员的组成进行更合理的整合,使之发挥“三人行”的目地。另一方面,评价量表中涉及到组员间的责任评价,可根据阶段目标的需要,改变三人行的考核内容,如在学习月中增加一块内容——各科学习系列活动,如何使这些活动及时得到评价与反馈,我们采用的是成长型学习系列活动,如语文背书“一对一”;数学科学的一日“三问必答”;英语“face to face”的考核内容进行表格设置,通过这样的形式,把班级的学习氛围延伸到同学之间,让小组进行有方式的学习。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基石——责任评价,小组的成功取决于组员的共同进步,其计算方法是:

这个分数即有个人得分,同时还关系到小组的得分。通过对小组中人和考核内容的变动,指引学生朝着有利于成长的方向不断前进。

2.“2”具有责任性、公开性。“3+2+x”管理机制中的“2”的两大管理团主要是对小组和个人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采用定责定岗的形式进行,促使同学们努力创造优秀小组和个人,进而使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有次序的良好班风,为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能达到以上教育目标,教师要注意管理团队的责任意识和公开意识。

3.“x”具有公平性、严格性。“3+2+x”管理机制中的“x”是内化评价和外因评价的组合,因此需要评价的方向具有公正性和引导性。内化评价是“三人行”小组内部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变化有所侧重,评价的主体是组长,对象是组员,这里涉及个人的“德学”分,组员存在公正的需求,同时有一部分的“德学”分是由外因评价产生的,即两大管理团的量化分数,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对小组长和管理员进行引导和培训,还有一大部分“德学”分是“三人行”小组竞赛得到的,这个反过来倒逼“三人行”组长内部评价的严格性,从而保证这个机制的循环性和生命力。同时,需要对各种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增加透明度,使得内化评价和外因评价更加公平和公正。

在“3+2+x”管理机制中,需要对组长进行培训,引导组长合理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犯错误的组员予以纠正或请教师帮忙解决,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学会向全班同学做工作汇报,总结成果与不足,对同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同时也听取组内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而进一步调动本组同学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使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正常化、制度化。

三、效果评析

“3+2+x”管理机制充分尊重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把德育过程理解为“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构建从而达到自塑的过程。”我们发现,“3+2+x”管理机制摈弃让学生无条件服从某些规则,而是鼓励学生尝试接受理性的自我约定与自我承诺,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还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在平时的德育中,我们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得到重视,甚至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视为消极因素或是破坏力量。其实不然,德育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更应该是多种互动过程中的有机统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德育互动的良性效果,“3+2+x”管理机制的德育互动的开发、利用,可以揭示德育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进德育效果。

与传统管理相比,“3+2+x”管理机制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德育活动,目标更为明确,因为它不再是一种单一取向的目标观,而是一种全面而均衡的目标观。从教育的四因素理论(即认为德育涉及教师、学生、德育内容、手段四个基本因素的理论)来透视德育过程,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德育内容、教师与德育内容、教师与德育手段、学生与德育手段、德育内容与德育手段的六大矛盾,这么多的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学生与教师,以致教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使得德育的时效性成为空泛的口号。“3+2+x”管理机制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德育内容,它认为德育最根本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一个怎样的师生关系,而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制定并遵守,教师只作为一个前导。

传统的德育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优劣的标准,而“3+2+x”管理机制衡量的是组员的贡献情况,通过组的成功达到自我的成功,同时,它更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中学】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组员管理机制德育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小小组长不好当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还是不错的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