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艺平 黄盛新 周华东 黎玮
【摘要】 目的 观察平衡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28例。治疗组给予平衡针治疗, 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高于对照组的6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显著, 方法简便, 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平衡针;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92
糖尿病为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约为30%, 而50%的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必定将发展成为神经病变[1]。以周围神经病变居多, 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难控制。作者采用平衡针治疗56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病程≥5年;③伴有显著的自发性神经疼痛、麻木等神经系统病 变表现;④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如神经传导速度延迟、波幅降低;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或正相电位等失神经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发现早期的潜伏期延长等[2];⑤年龄 50~80 岁;⑥无心、脑、 肾等重大疾病或心、脑、肾等疾病 处于稳定期。将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8例。治疗组中男13 例, 女15例;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65岁;平均病程16年。对照组中男 14例, 女14例;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3岁;平均病程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 1次/d, 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平衡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针刺平衡穴位, 降糖穴、踝痛穴、指麻穴、肘痛穴、腕痛穴、膝痛穴。具体如下。
1. 2. 1 降糖穴位于前臂掌侧, 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 掌长肌腱之间, 平刺, 进针约1.5~2.0寸, 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1. 2. 2 踝痛穴位于前臂掌侧面、腕横纹正中央桡侧端, 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直刺, 进针约0.5~1.0寸, 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中指或食指方向放射, 以中指、食指麻胀感为主。
1. 2. 3 指麻穴位半握拳时位于手第五掌骨中点处,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平刺, 向掌心方向刺入1.0~1.5寸, 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1. 2. 4 肘痛穴位于髋骨与髋韧带两侧的外侧凹陷中, 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向上斜刺, 进针约1.5~2.0寸, 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整个膝关节酸胀、沉重感为主。
1. 2. 5 腕痛穴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一寸, 滞针手法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平刺, 进针约1.0~1.5寸, 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1. 2. 6 膝痛穴手心向下, 上臂伸直于肩关节与腕关节连线的中点, 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直刺, 进针约1.5~2寸, 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取穴原则均为同侧取穴, 1次/d, 10 d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V AS评分≤3分;有效:疼痛症状改善 , 遗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VAS评分为3~5分;无效 :治疗前后疼痛及各种运动、感 觉无改善, VAS评分 >5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高于对照组的6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为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为特征, 其发病与高血糖、醛糖还原酶-多元醇-肌醇途径开放、蛋白糖基化异常等因素相关[2],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因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 、修复神经、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对症治疗为使用抗惊厥药 [3] 。疗效欠佳, 副作用大, 一般患者难以耐受。
平衡针灸技术的作用原理, 主要通过针刺外周神经上的神经干、神经支特定靶点, 利用人体传入信息通路神经至中枢神经, 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在中枢靶轴整合后, 再通过传出信息通路神经完成对病变靶位的应急性调整, 依靠患者自己达到机体重新恢复新的平衡。平衡针治疗糖尿病多发神经病变的机制为:①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针刺后神经高级调控中枢立即调动体内所管辖的各级中枢系统的功能, 释放大量的镇痛介质如5-羟色胺、正肾上腺素、内啡肽等镇痛介质参与镇痛效应, 有内源性的镇痛物质代替外源性的镇痛物质, 由内源性的吗啡代替外源性的吗啡。②辅助降血糖:平衡针通过丘脑、垂体、肾上腺等实施对胰岛素的调控, 使之进入正常程序。③改善微循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因素之一就是微血管病变, 平衡针能兴奋呼吸、循环中枢和肾上腺分泌系统, 使血管张力和周围循环有所改善, 从而神经得到营养修复, 缓解疼痛麻木症状。
总之, 平衡针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短期内疗效显著, 简单安全 , 操作方便 , 尤其适 宜在急诊及门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allaghan BC, Cheng HT, Stables CL,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urrent treatments.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2, 11(6):521-534.
[2] Hartemann A, Attal N, Bouhassira D, et al.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Diabetes Metab, 2011, 37 (5):377-388.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4:42.
[收稿日期: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