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 要: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对甘肃省2003年—2014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在整个系统中,交通运输与经济优质协调,且变化相对平稳,但是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整体协调度波动较大且不够稳定,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交通运输;人口;协调发展
一、引言
甘肃省是我国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大省,新亚欧大陆经济带中的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政策中有显著地位和较大影响。在全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下,研究交通运输与人口、经济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本文选取了2003年至2014年间甘肃省的相关数据,建立甘肃省交通运输—人口—经济复合系统的模糊隶属度协调发展模型,对单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系统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说明。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是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合甘肃省发展的特点,综合考虑指标选取的各原则,并在指标数据可获得性比较高的基础上对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选取,在选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删除相关系数较大的指标,可得最终指标体系。交通运输系统: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铁路营业里程、公路运营里程、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等。人口系统: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老年人口抚养比、年末社会劳动者人数。经济系统: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全社会会劳动生产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
三、甘肃省交通运输—人口—经济协调评价过程
(一)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计算
1.指标数据的无量纲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指标单位不同而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Z-Score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Z-Score标准化公式:
Zi=xi-xist(1)
2.对各子系统数据进行计算
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甘肃发展年鉴》、《甘肃年鉴》中的相关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得到复合系统中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如表1
3.协调度等级划分
为了直观的评价甘肃省交通运输—人口—经济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根据模糊数学及隶属度函数以[0-0.19]位最低等级区间对协调等级进行如下划分,如表2所示:
—人口—经济协调度围绕0.7波动变化,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5)稳步提高期。这一时期甘肃省的协调程度从0.78上升到了0.98,在这个阶段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度和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度较高,且差距不大,而交通运输与人口的协调度较差,说明甘肃省交通运输的发展并没有适应人口规模的扩大,结构的转变,交通运输供给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二阶段:(2005-2010)持续的下降阶段。这一时期的协调度从最高点跌至了最低的0.29,并且2005-2009是一个加速下跌的期间,这与此期间的金融危机对整个社会经济巨大冲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阶段中经济子系统的得分达到0.041的最低分可以充分说明。另外,这个阶段中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人口增长,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度也达到了一个最低点,与前几年的状况相比,人口为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带来的一定的压力。
第三阶段:(2010-2011)急速增长阶段。一年的时间里,整个系统的协调度由低谷又迅速冲高,主要是经济系统的得分大幅度提升,这与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应对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四阶段:(2011-2014)维持阶段。经过一年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综合得分仍然快速上升,人口经过高潮后趋于平缓,这引起的是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度的上升,交通运输与人口协调度的下降,意味着甘肃省交通运输的发展并没有和人口情况相匹配,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鉴于上述分析,建议重点推动甘肃省人口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经济的良好发展带动人口系统,同时应注意交通运输系统与人口系统之间的不协调因素,适当控制交通运输的投入与规划,使之适应人口系统的特征,对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预测,并通过不断的分析,及时发现和修正协调作用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蒋慧峰.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研究[J].物流技术,2015,16:163-165.
[2] 刘长安.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 童玉芬,刘长安.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协调度评价[J].人口与发展,2013,01:44-51.
[4] 杨猛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