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洁
腊八节一过,腊月的味道就一天天浓了。
小时候,我看到母亲一进腊月,就分外忙了起来,除了一双又一双、一件又一件地为我们赶做新鞋、新衣,就是变着法地做各种美食。无论生活多么清贫,但到了腊月,我们总是能吃上几顿好饭菜的。
小时候,我们没有丝毫享受零食的奢望,但在腊月,母亲总会为我们炒一些苞谷花儿和红薯丁儿之类的东西,那是童年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零食了。
母亲就这样为我们做了一年又一年。
我这一生对厨房,对做饭、烧菜总是乐此不疲,应该是从小受母亲感染的吧。
婚后,我承接母亲的慈心温爱,母鸡护小鸡般张开翅膀,庇护着我的两个儿子、我的家。和母亲一样,一进入腊月,我就醉心于给我的丈夫、儿子打糯米糍粑;一盆一盆地为我的家人自酿香甜的米酒;我能一次擀2斤面的面条;我把葱花饼烙得外焦里嫩;我把土豆丝切得比绿豆芽还细;我学会了蒸又香又软的包子,学会了一张一张地擀北方饺子皮;最令我开心的是我向邻居大妈、大婶学会了腌制冬菜:雪里蕻、圆白菜、大白菜、芹菜、胡萝卜、水萝卜、辣椒、香菜,经我腌制过后酸辣脆甜各味适中,成为过年油腻之后最开胃最受欢迎的一道下饭菜。
当年,在贫瘠的塞外,每到冬季,我就三缸四缸地腌制冬菜。因为漫长的120多天里,塞外是见不到任何新鲜蔬菜的,腌菜过冬是家家户户必做的冬事。邻居们都说我腌的菜好吃,他们说我的“手气”好。
“手气”是什么呢?也许,这是一个生命密码,谁也无法解释这其中的玄妙。我只是觉着,我这一辈子都是在用心过日子,因为有围着我的亲人,我辛苦着并快乐着,我只想一心一意为他们创造生活。
不喜欢做饭的日子发生在这个温暖的家庭只剩下我一个人之后。
我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先后独立成家并与岳父母生活在一起,我的丈夫9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其乐融融的家从此只剩下我一个人。这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一天天不用心做饭了,也不用心吃饭了。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再不就是把一顿饭菜做很多,下一顿甚至再下一顿就是到冰箱里找旧饭剩菜充饥。我真的是不想伺候自己了。尤其到了腊月,再也不是早早闻到年的味道,而是一天天逼近的孤寂、思念和伤心。
今年的冬季,整整75天的日子我在小儿子家度过。因着他的岳母身体不好需要回老家休息,他3岁的小女儿需要人照看。我便走进了与儿孙快乐厮守的日子,走进了一个逝去多年的腊月。
与儿孙在一起的日子,回忆过往岁月里无数腊月里的温馨,我总是独自会心一笑。腊八节前一夜,我一直操心早早起床为儿孙熬粥的事,以致睡不实,不到6点就醒来,赶紧把泡好的江米(糯米)、大黄米、红小豆、绿豆、大芸豆、栗子仁、莲子仁、樱桃干熬成一锅八宝冰糖粥,下午,又为他们用北京米醋泡了一大瓶“腊八蒜”。
我如此用心地做着腊月里的事,我想应该是万千烟逝之后的一种情之归依吧。
我的小孙女叫多多,我很感恩与其“共舞”的腊月。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却幸福着。和一个聪明可爱的小东西在一起,她让你一天多说出比平日多一百倍的话,当我极其温柔又假装童音地与她没完没了地对话时,内心便升腾起无比的温馨感和幸福感。
有一次她突然问我:“奶奶,你的妈妈在哪儿?”我说:“在湖北呢。”“在湖北哪儿呢?”“在湖北的天堂呀!”“你不是说爷爷在天堂吗?”“是呀,他们都在天堂呀!”“他们为什么都去天堂呀?”“天堂里有幸福呀!他们不再痛苦、不再生病、不再烦恼……”“我能看见他们吗?”“能呀,但现在不能……”
此后,她多次表达:奶奶,我不想让你去天堂。
我不知道“天堂”在这个小女伢心里究竟是什么含义。但每每此刻,我总是搂过她,说:“奶奶现在不去天堂,奶奶陪多多长大……”说这些话时,我们相拥着,且都已热泪盈眶。
我常想:这个仅3岁多的小女伢,小小心灵里藏着怎样的柔情和善感呢?
那天,她又突然对我说:“奶奶,我想让我永远在你心里。”她说第一遍时,我没听清,我再问她时,她重复了这句话。而重说时她白净、可爱的小脸上已淌满了泪水。我赶紧搂住她说:“会的会的,多多永远在奶奶心里!奶奶也永远在多多心里!”
她偎在我的怀里,继续说:“奶奶,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我问:“你梦见什么了?”“我梦见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奶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奶奶,我不想让你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我说:“奶奶不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奶奶和多多在一起……”
说这些话时,我们总是相拥着,都已泪流满面、泪流满面!
半晌,小女伢抬起头来说:“奶奶不哭、不哭。”我说:“多多不哭了奶奶就不哭了。”于是,我们两个破涕而笑。之后,她又开始专心地粘贴她的立体纸贴画。
望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我在想:这是我在世上的最爱了!这个多愁善感的小精灵,你是从哪里来到了我的身边呢?
这个腊月,我总在想:什么叫天伦之乐?这就是了。和孩子在一起,我们的心变得尤其纯洁天真起来。
孩儿们在屋外燃放的爆竹声断续地传过来,腊月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我要好好地为孩儿们做好每一顿饭菜,好好感受天伦之乐!
这是这个腊月里我能想到的最快乐的事情。
这也是这个腊月里我感受到的最难忘的味道。
(摘自《人民日报》 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