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贸易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6-05-04 07:08刘慧芳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刘 毅 刘慧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中英贸易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毅刘慧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为中英关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英将共同致力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这是中英双方从各自国家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繁荣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中英两国贸易的历史演化,是双方依据自身利益不断进行博弈的结果。由于该博弈演化的内外变量不断发生变化,博弈结果也反映了双方不断改变策略、不断调整政策的演进过程。中英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加强双方政府间合作,消除贸易壁垒与摩擦,实现中英贸易健康发展;注重高技术产业层面的合作,促进国内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用双方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彼此经济增长。

[关键词]中英贸易;战略合作;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2015年10月22日,中英两国在伦敦发表《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联合宣言中,中英双方一致认为,作为高层交往的高潮,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为中英关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英将共同致力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这是中英双方从各自国家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繁荣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

一、中英贸易发展的演化过程

(一)中英贸易起源

自15世纪以来,英国经历了地理大发现、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和发展全球自由贸易等阶段,逐渐成为欧洲的“日不落帝国”。中国,作为亚洲文明发源地以及当时亚洲最为强盛的国度之一,其富饶的物产和高超精湛的手工制品及艺术品,自然成为了英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中英贸易的起点是1587年,英国人经过麦哲伦海峡、菲律宾,到达中国开展贸易。*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9页。这一阶段,中国从英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毛纺织品、呢绒制品,各种有色金属原料如铅料、锡料、铜料,以及小刀、钟表等少量金属制品。而中国出口到英国的商品,主要是茶叶、土布、生丝,还有陶瓷、糖、丝织品、樟脑、水银灯等商品。双方贸易逐步形成了英国出口工业原料,中国出口手工制品、农产品的稳定格局。

(二)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贸易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成果使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为了消化国内强大的生产力,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新市场,地广人多的中国成为了英国倾销商品的出口目的国。当时,满清政府认为中国大地物博,没必要与外界进行贸易,“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然而,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贸易过程中需要以白银作为货币单位结算,英国政府利益因此损失巨大,英国政府也因此而感到担忧和不满。为了迅速扭转英国在贸易中的劣势地位,在政府的纵容下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从而牟取惊人的暴利。两次鸦片战争,英国通过贩卖鸦片成为中英贸易最大的收益者,除了通过贩卖鸦片扭转其贸易逆差之外,英国还通过中国人对鸦片的依赖沉重打击了中国的国力和财力。

(三)建国初期的中英贸易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一直在对华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虽然中国丧失了关税贸易主权,但也被动地加快了对外贸易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自身的经济实力遭到了严重削弱,因此也放松了对中国的贸易控制。二战之后,英国在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各个方面都想向中国表现出比较友好的合作态度,但对于二战后经济萧条的英国来说,恢复国内经济力量的重担落在了对华贸易的复兴和扩展战略上。彼时,英国对华贸易的首要目标在于重建在华的商业地位。同时,英国还试图重新树立其在中国境内船运的优势地位。*付有强:《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对华外交政策及其演变》,四川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但是,随着国共双方政治局势的迅速恶化,英国政府奉行不干预政策,中英贸易并没有太大的推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努力构建中英贸易的新格局。当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英国虽然没有像美国一样完全对中国实行战略物质禁运,但中英贸易实际上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1949年到1978年期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政策,消费品采取配给制度,出口产品的80%是以初级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而且中国商品出口的规模和种类都处于很低的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出口商品的种类逐渐丰富了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管理制度变得活跃了,尤其是经济特区的设立使得海外投资额迅速增加,中英贸易也迎来了发展新契机。党的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英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双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四)改革开放后的中英贸易

1998年,中英两国建立了全面贸易伙伴关系,双边年贸易额从29.6亿英镑增长到2003年的85.5亿英镑,而英国对中国的实际投资额也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令人欣喜的是,中英贸易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仍逆势而上独树一帜,依然保持高增长的势头。2014年,中英货物贸易在过去的5年间翻了一倍,从2009年的392亿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809亿美元。同时,中国从英国的进口贸易额翻了两番,英国超越荷兰跻身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增幅也远高于同期中荷贸易的5.9%和中德贸易的10.1%。

中英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两国政府的合作与拉动。2014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英高层往来密切,政治互信大大提高,为中英经贸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英国参加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并与卡梅伦首相在当地进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以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为契机,推动中英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会晤后,中英双方签署了40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协议金额高达300多亿美元。中英双方领导人还希望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全面推动了中英关系发展,开启了中英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中英两国经贸合作与发展迎来了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诚如英中贸易协会主席沙逊勋爵所言:“最棒的是,(习主席)这次访问向中英双方企业发出了信号,即虽然现在投资和经贸合作已经很活跃了,但是未来还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新常态’的经济背景,再加上‘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规划,为英国提供了很多机会,与中国企业合作,向中国出口他们需要的创意和高科技产品。”*敖丹娜、段雪莲:《英国各界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访英成果》,国际在线网2015-10-24。

二、中英贸易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中英两国贸易的历史演化,是双方依据自身利益不断进行博弈的结果。由于该博弈演化的内外变量不断发生变化,博弈结果也反映了双方不断改变策略、不断调整政策的演进过程。因此,我们通过演化博弈的视角可以比较客观、准确的描述中英贸易演化及两国之间的最优利益均衡。

(一)中英贸易初期

中英两国由于历史发展进程及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导致该阶段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个博弈过程中,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又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洗礼,其重工业及高技术发展迅速且成熟。因此,该阶段英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以工业技术或相关产品为主。而彼时还浸淫于封建制度下的中国,现代意义的工业尚未起步,大部分的贸易出口产品均出自手工作坊和农业。一方面,英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工业革命后期的工业制成品,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甚少;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产品,尤其是手工作坊的布匹、丝绸、茶叶等受到英国人的喜好。所以,该阶段的双边贸易中国还有较大的贸易顺差。

(二)鸦片战争时期

为了扭转英国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境况,英国开始试图通过走私鸦片的卑劣伎俩占据双边贸易的优势。鸦片属于低技术产品,但它能使吸食者产生依赖。于是英国通过这种不人道的手段强行增加中国对英国低技术产品的需求量,并且通过“三角贸易”对鸦片供给进行垄断,致使英国顺利地从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该阶段的两国贸易博弈,并非自由市场条件下的博弈,而是英国为了实现其在中英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借助其政治、军事实力强行扭转贸易水平所采取的掠夺行为。而中国政府鉴于当时政治军事实力的弱势,不得不接受开放口岸以及割让“香港”的不公平条约。

(三)鸦片战争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鸦片战争的失利使中国满清政府失去了关税贸易主权,英国商品开始以极低的关税倾销至中国境内。该阶段英国商品在中英贸易中赚取了高额利润,致使英国对外贸易收入激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崛起,工业生产得以恢复,除了传统的对外贸易产品之外,工业制成品也有所出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英贸易急剧萎缩。该阶段的两国贸易博弈,更多地受制于政治因素。由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民众都反对再次爆发武力冲突或者战争,因此由贸易利益分歧而引发的两国矛盾更多地表现为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该阶段中英双边贸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双边贸易额基本持平。

(四)改革开放至进入新世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工业技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加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状况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和提升。这一变化给中英贸易带来了新契机。这一阶段的中英两国贸易博弈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优势体现在工业制成品的加工组装环节。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则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其中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车辆、核心零部件及精密元器件等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英国赶超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是英国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德国),来自中国的产品占据英国进口总量的8.7%,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电机、电汽设备、机械仪器及零部件、服装、家具、针织品、玩具及运动器材等。从这一阶段中英两国的贸易情况看,两国的商品贸易已形成有效的互补,尤其是中英战略贸易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两国之间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中英贸易和中国对英投资不断发展,拉动了英国经济,带动了当地就业,激活了当地企业的发展活力。同样,通过中英贸易,中国也获得了更多的高技术产品,带动了国内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因此,和谐稳健的贸易合作应是中英两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促进中英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加强了合作力度,其中中英两国政治互信的不断增强,高层交往密切是加速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政治保障。

三、中英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纵观中英贸易的演化进程,不同时期双方对应的科技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状况及政治、军事实力等都具有显著特点,可供双方备选的贸易策略及制度安排也存在明显差异。中英贸易的历史演化实际上就是双方依据自身利益诉求、不断实现贸易博弈的过程,而这些贸易博弈涉及到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中英两国的贸易博弈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通过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增长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中英贸易对我国科技进步的影响

英国作为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工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一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高效的研发能力更使英国的高端制造业位列世界前茅。而中英贸易的发展使得英国成为我国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来自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的统计显示(见表1),近年来中国自英国进口的前四大类商品分别是:运输设备、贵金属及其制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2014年该四类产品分别对应的出口额为95.1亿美元、48.9亿美元、37.9亿美元和20.2亿美元,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6.1%、18.6%、14.4%和7.7%,分别增长了32.3%、2216.9%、9.0%和0.4%。其中,2014年贵金属及其制品的贸易数量涨幅最为显著。上述四大类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均来自英国高技术产业,具有科技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也有了极大提升。中国通过双边贸易,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的高端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凭借自己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优势,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入英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和雄厚的资本,高铁、核电、汽车及绩效装备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相对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性价比迎合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为中英贸易赢得了先机。2013年,在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英国希望把振兴老工业区作为英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两国政府针对民用核能方面的合作签署了备忘录,从政治层面为我国核电进入英国市场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两国还就中英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中英高铁建设项目合作达成了共识。

表1 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构成(类)(单位:百万美元)

说明: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的国别贸易统计数据。下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英两国具有高度契合的合作理念,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英国政府制定的打造“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计划,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中英合作为中国基础建设团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应珍惜中英全面战略性贸易合作的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用于挑战、攻坚克难,在双边贸易中为中国科技进步赢得荣誉。

(二)中英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由于中英两国发展历史及发展模式的不同,导致两国在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需要通过双边贸易促进两国的优势互补。从两国贸易产品结构及种类可以进一步了解两国贸易产品的特征及产业结构特征(见表2)。

通过表1、表2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英国自中国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分别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4年进口额分别为238.1亿美元、96.0亿美元和91.0亿美元,分别占其从中国进口总额的37.0%、14.9%和14.1%,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10.8%、7.2%和19.4%。可见,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对英出口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国是英国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皮革制品及箱包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占英国进口市场的26.4%、44.1%、35.4%和36.2%。另外,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英国的最大贸易产品种类,机电产品出口占英国进口市场的16.2%,比位居第二位的德国高出1.9%。由于英国劳动力、厂房地租价格、企业经营成本居高难下,因此手工业、低端制造业在英国市场呈萎缩边缘状态,并且其利润空间狭小,企业难以维持;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能为英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和实惠,相应的,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英出口额也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从英国的出口产品来看,英国的飞机汽车、光学仪器、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较高的产业优势,而这些产业优势所具有的市场垄断地位也是中国企业目前难以企及的。中英贸易产品种类的差异性反映了中英两国贸易结构的优势互补,同时中英贸易合作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表2 英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构成(类)(单位:百万美元)

(三)中英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伴随中英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两国直接投资数量也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8月底,英国在华投资项目已达7992个,实际投入金额达到196.1亿美元;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也持续加大,2014年全年投资即达128亿美元,到2014年底已有超过500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中英经贸合作呈现出双边贸易稳定增长、双向投资持续深化,新领域合作不断拓展的积极态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2004年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对英国一直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该贸易趋势为中国经济实力及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显示出中国对英国的出口初步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英贸易初期,中国的纺织服装、家具玩具和鞋帽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在英国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而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向高技术水平发展,2013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取代德国成为英国机电产品进口最大的来源地。曾经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为主的中国出口产品正逐渐被以技术为主导的中高端产品所替代,而中国出口产品获利空间的提升也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中英贸易的和谐、稳健发展是两国共同追求的战略目标。然而,在两国贸易合作的进程中,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拉大也会引发两国的贸易摩擦。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英国为低,中国商品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进入英国市场,这就导致英国部分本土企业因成本劣势而被市场淘汰。为了保持英国国内就业率和维持社会治安稳定,英国工会多次向英国政府施压,要求通过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设置贸易壁垒以扭转英中贸易逆差。尤其是近年来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多次以中国产品环保标准和质量要求不达标为由,限制中国出口。*詹若:《中英对外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商贸》2010年第26期。面对国际贸易的复杂形势和中英贸易顺差逐步扩大的趋势,中英双方应正确认识贸易差额现象的原因所在,积极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与贸易障碍,保持积极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两国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健康发展。

四、中英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双方政府间合作,消除贸易壁垒与摩擦,实现中英贸易健康发展

中英双方应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增加政府互信,加强政府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中英两国的贸易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中英两国政府的合作对中英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演讲中强调,中英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访问期间,中英两国同意建立“创新伙伴合作关系”。政府间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双方经贸成果的达成,另一方面可以经过政府的协商,消除贸易壁垒与摩擦,从而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英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对中国存在贸易壁垒,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英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虽然中英双方贸易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双方应恪守市场经济原则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做到对外来投资者的投入资金、设备和技术一视同仁,使市场处于透明开放的状态。两国政府的直接经济对话和贸易合作,无疑是降低相关壁垒,促进双边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最有利的方式。另外,我国应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发展,促进国内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技术贸易壁垒的突破和科技含量的提升。

(二)注重高技术产业层面的合作,促进国内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英国在低碳环保、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以及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然而,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倾向于进口高技术领域的高端产品。因此,在中英贸易中应注重高技术产业层面的合作,中国应根据市场需求增加高技术领域的技术设备进口。一方面通过高端产品设备的进口推动中英贸易平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高技术产业的合作,提高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的能力,促进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1.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空间巨大。英国在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领域开发时间较早、研发投入较多、技术水平较高、成果转化经验丰富,是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发展低碳经济,采用低碳技术和使用清洁能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低碳技术、清洁能源、高效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推广,将为中英两国的贸易合作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中英两国在碳捕获、碳储存以及清洁能源等领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合作。下一步应在市场需求、技术转让和投资意愿等方面,全面加深中英两国在低碳技术和绿色经济领域的贸易合作。

2.中英贸易合作中应注重中小企业的合作。英国政府曾表示在2020年之前要将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一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双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尤其是要发挥两国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让两国的中小企业彼此“走出去”。英国许多中小企业在某些领域掌握着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不仅设计理念先进、科技含量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类似这样的出自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正符合中国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所以,中英贸易合作中应注重双方中小企业的合作。在此过程中,双方要本着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消除那些可能影响和阻碍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问题,如技术壁垒、海关程序复杂、语言文化差异等障碍。努力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

(三)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英国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两国贸易实现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的优化也不容忽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外贸易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中英两国双边贸易结构的优化也是必然选择。在中英贸易合作中,中国应加强与英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科学技术、清洁能源产业和高技术服务等高端贸易领域的合作;在对英国的出口中,在实现低端产品和加工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贸易合作应向更高级别的方向延伸,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等。通过不断优化中英贸易结构,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利用双方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彼此经济增长

近年来,中英两国贸易额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就是中英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方面英国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金融市场和科学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和稳定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来自英国的商业投资。英国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场所,中国由成本优势而形成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尤其是在核电和高铁项目中所拥有的高性价比,将成为重振英国经济的助推器。中英两国贸易合作应在双方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利用双方各自的贸易优势,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促进彼此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栾晓平)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6]04-0126-06

作者简介:刘毅,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收稿日期:2015-10-28

刘慧芳,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