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意义探究
李 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用药方案组和单用药方案组,各50例。单用药方案组采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疗方式;联用药方案组在肌注甲氨蝶呤后口服米非司酮。就两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和1年再孕率进行比较。结果联用药方案组1年再孕率高于单用药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药方案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均短于单用药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提高1年再孕率,值得推广。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方案;应用意义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急腹症,是早期妊娠危险并发症,且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孕妇早期死亡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异位妊娠患者获得及时确诊和治疗[1]。临床研究显示,药物保守治疗可有效溶解妊娠病灶,且可在不损伤管壁的情况下更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本研究探讨了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意义,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用药方案组和单用药方案组,各50例。所有患者包块直径<4 cm,无药物治疗禁忌。
单用药方案组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8.25±5.13)岁;停经时间35~56天,平均停经时间(45.46±7.13)天。包块直径平均(3.42±0.53)cm。
联用药方案组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8.19±5.26)岁;停经时间36~56天,平均停经时间(45.91±7.24)天。包块直径平均(3.41±0.57)cm。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单用药方案组采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疗方式,50 mg/m2肌内注射,在第4天和第7天后若β-HCG降低15%,则重复治疗1个疗程。
联用药方案组在肌注甲氨蝶呤后口服米非司酮。在单用药方案组基础上,同时服用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1个疗程5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和1年再孕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比较
联用药方案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均短于单用药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比较(±s)
β-HCG恢复时间(d)组别阴道流血时间(d)包块吸收时间(d)联用药方案组9.74±2.8510.02±2.5312.52±3.92单用药方案组11.14±3.9113.98±3.7215.26±4.57 t 9.7728.8768.562 P 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1年再孕率比较
联用药方案组1年再孕率高于单用药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1年再孕率比较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升高,得益于妇科超声诊断技术和β-HCG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异位妊娠早期确诊率提高,可避免手术治疗而采取保守治疗,以有效保全患者生育功能[2]。
临床上异位妊娠常用保守治疗,主要药物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其中,甲氨蝶呤为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而使其无法还原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而抑制DNA合成[3]。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物,其可跟孕酮竞争受体,发挥拮抗孕酮作用,对滋养细胞增殖进行抑制,促进绒毛组织细胞凋亡和胚囊坏死。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疗效[4-5]。
本研究中,单用药方案组采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疗方式;联用药方案组在肌注甲氨蝶呤后口服米非司酮。结果显示,联用药方案组1年再孕率高于单用药方案组,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均短于单用药方案组,说明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提高1年再孕率,值得推广。
[1] 张 玲.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5,13(24):387.
[2] 王晓璐,赵 烨.301例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4(8):73-75.
[3] 刘肖英.不同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72-74,77.
[4] 王小兰,李广太,杨 蓓,等.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5):765-767,770.
[5] 凌定文.异位妊娠药物治疗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5,31(1):85-86.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6.2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