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雁,高学英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1. 产二科;2. 产一科,山东 潍坊 261300)
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病人心理行为干预分析
张鸣雁1,高学英2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1. 产二科;2. 产一科,山东 潍坊 261300)
目的对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全部采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和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量表等对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理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得知,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前后的焦虑阳性率都有明显的降低,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其采用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心理行为干预
对于化疗治疗,其在当前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效果,首先是作为根治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化疗治疗,能够对妊娠滋养的肿瘤细胞进行杀死,从而起到根治性的治疗。然后是术后的辅助性治疗和术前的预备性治疗。无论对于那种治疗作用,其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运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不正常等问题。在本文中,作者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恶性妇科肿瘤围化疗期治疗患者,对其心理行为干预效果进行了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全部采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经诊断,这些患者全部符合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症状。年龄20~66岁,且患者的卡式功能状态评分均在60分以上,且排除了净胜疾病和意识障碍等疾病的影响,其在治疗时全部采用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2.5岁,干部及以上职业的23例,专业人员患者18例,此外还有其他职业患者11例,另外,化疗治疗疗程为1~2个月时间的34例,3个月以上化疗疗程的2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1.8岁,干部及以上职业25例,专业人员15例,此外工人和其他职业患者分别为8例和10例。其化疗疗程在1~2个月时间的30例,剩下的28例患者化疗疗程在3个月以上。对于两组患者的职业和教育程度等数据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其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添加心理干预,主要内容为:建立干预基础和认知-行为干预等方法,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干预方法,具体的干预内容为:第一,化疗前期,在患者入院治疗化疗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建立干预基础和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对于前者,其指的是护理人员将医院的制度以及环境等情况告知患者,同时根据患者的需求回答其问题,了解患者治疗前的心理情况,然后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家庭和社会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对于后者,其指的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方法,使患者了解正确的行为训练程式,对于错误的治疗认知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是患者和家属了解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并使其了解化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而对于首次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将化疗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详细的告知患者,同时对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详细的讲解,消除患者的心理紧张等情况。第二,化疗期间,其采用的是支持-表达式干预和引导想象等心理干预方法,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可以讨论的场所,使其能够将内心的紧张等情绪进行缓解,此外,对于患者的治疗病房需保持整洁安静。而对于具有不良影响的物品,像药物和气味等进行清除,特别是同化疗药物相似的食物等尽量避免。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引导其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想象,引导采用的是录音带播放特定场景的声音等[1]。第三是化疗后期,对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其治疗已经完全,恶心等症状也会逐渐消失,但对于一些化疗反应严重的患者,其可能会在24 h才能消失,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同其进行适当的交流或者指导其进行适量的活动,帮助其消除化疗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对比分析得知,采用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效果,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之间的症状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之间的症状对比分析(±s)
化疗后观察组(n=62)对照组(n=58)tP观察组(n=62)对照组(n=58)tP疲乏25.58±23.3630.54±20.331.2180.2050.66±20.2358.48±18.222.2240.02恶心10.18±18.5515.99±11.222.0000.0416.23±22.1828.22±27.312.6570.00疼痛18.57±23.3422.37±18.480.9870.3221.17±23.1124.55±18.550.8840.37化疗前症状量表
对于心理行为干预,其对肿瘤患者的化疗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特别是对于女性妇科肿瘤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恶心等化疗症状的耐受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采用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化疗症状的耐受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接受化疗治疗[2-3]。对于这一效果,其可能是由于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消除患者对化疗症状的反应,提高患者的效果。
[1] 王芝丽.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5(18):4207-4208.
[2] 孙 丽,张 苇.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0):137-138.
[3] 张延丽.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6.
本文编辑:刘帅帅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ZHANG Ming-yan1, GAO Xue-ying2
(Changy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1. Two section of production; 2. Production of a family, Shandong Weifang, 2613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 during the period of chemotherapy.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 in 12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the use of chemotherapy treatment.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organizational life quality scale of patients with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in treatment and so on. Resul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the positive rate of anxiety has been signi fi cantly reduced, and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malignant and anxiety during the period of chemotherapy for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Gynecologic malignant tumor; Peri chemotherapy period;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R737.3
A
ISSN.2095-8803.2016.20.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