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相似性传递的跨平台交叉推荐算法

2016-05-04 02:54黄俊铭程学旗沈华伟
中文信息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相似性交叉电商

李 超, 周 涛, 黄俊铭,程学旗,沈华伟

(1. 电子科技大学 互联网科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1731; 2. 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3. 中国科学院 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基于用户相似性传递的跨平台交叉推荐算法

李 超1,2, 周 涛1,2, 黄俊铭3,程学旗3,沈华伟3

(1. 电子科技大学 互联网科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1731; 2. 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3. 中国科学院 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由于用户数据往往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站,单个网站的推荐系统受制于数据稀疏性的限制,难以获得准确的推荐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相似性的交叉推荐系统算法,可以利用多个网站平台数据计算不同网站中的用户的相似度,从而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推荐系统中的数据稀疏性以及冷启动问题。结果显示,该交叉推荐算法与传统的针对单个数据集的推荐算法相比,推荐的精确性有一至两倍的提高。

个性化推荐系统;协同过滤;多源数据;稀疏性;冷启动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用户在互联网上可接触到的信息也与日俱增,用户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信息海洋里挑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信息过载。个性化推荐系统旨在帮助用户走出这一困境,在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为电子商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目前,个性化推荐系统已经被广泛地部署并应用在各个互联网领域[1],例如,Amazon的推荐系统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推荐给用户,Amazon的35%的销售额均来自推荐系统[2]。MovieLens是一个基于研究目的发布的电影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历史信息提供其可能喜欢的电影[3]。其他的推荐系统还包括Last.fm音乐推荐系统,Jester[4]笑话推荐系统等等。

主流推荐系统都使用用户历史数据预测用户隐藏的兴趣分布,其性能对用户数据规模敏感。事实上,大部分实际使用的推荐系统都面临数据缺失的问题,只观测到用户的一小部分历史行为,从而难以作出准确的推荐预测。数据缺失通常表现为数据稀疏[5]和冷启动[6]。前者指单个用户只能对系统中的海量物品中的一小部分做出浏览、购买、评价等行为,后者指新注册用户的行为记录较少。

数据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站的多样化与细分性导致用户行为数据分散在不同网站中。例如,一个用户对电影的偏好只记录在豆瓣网上,而其购买软件的行为只记录于苹果App Store。因为每个网站都只能利用用户的一部分数据,而传统推荐算法只能利用单一数据源的用户历史行为估计用户兴趣,因此其准确性深受稀疏数据困扰。虽然利用电子邮件地址匹配等简单技术已经可以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识别多个网站中的同一用户,但若直接将多个网站数据简单合并,扩大的物品空间将导致更严重的数据稀疏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多个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克服数据稀疏性,准确估计用户的兴趣,获得更优质的推荐效果,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多个网站数据的推荐系统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采用一种传递策略计算不同网站的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具体来说,对于网站A的一个新用户u,我们希望计算他与网站A中现有用户的相似度,以便利用协同过滤算法估计他的兴趣并推荐物品。如果该网站中任一用户在任一其他网站上均与u没有交集,则传统算法无法计算其与用户u的相似度。我们寻找一组中间用户,他们与u存在交集可计算相似度,同时亦与网站A中某些用户存在交集可计算相似度。根据社会平衡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中间用户与u的相似度及其与网站A用户的相似度的传递关系推断u与网站A用户的相似度。从而可以利用协同过滤算法对u在网站A上的兴趣作出估计。这一算法具有理论上的收敛性和实证上的高效性。实验发现,这一算法能比较准确地推断隐藏的用户相似度,有效地提高协同过滤算法对于冷启动和稀疏用户的推荐性能。

本文余下部分包括:第二部分介绍推荐系统及其数据缺失问题的相关工作,第三部分是算法描述,第四部分介绍所采用的评价指标,第五部分介绍实验结果及分析,第六部分总结探讨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不足并建议未来工作方向。

2 相关工作

推荐系统的任务是为用户提供相关商品的推荐,一般被形式化成为矩阵填充或矩阵缺失值预测问题。协同过滤[1]是应用较早的推荐算法,假设相似的用户会有相同的偏好,利用相似的行向量来进行缺失值的填充。协同过滤这一类基于历史记录信息[7]的推荐算法会受到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的困扰,数据过于稀疏的话,不能有效地进行相似度的计算,新的用户登录到推荐系统中来,由于其历史记录信息为零,所以无法利用协同过滤来对其进行推荐。

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推荐算法是基于矩阵分解[8-11]的推荐算法,假设用户和商品都有自己特定的潜在特征向量,将目标用户与目标商品的特征向量进行点积运算得到的值即为该用户对该商品的评分。基于隐变量[12-13]和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虽然在评分预测的准确性[14]上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其计算和实现的复杂性和缺乏可解释性,该类算法并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上的实际应用。

关于数据缺失问题,迁移学习[15]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迁移学习利用不同领域之间共同的部分来相互促进各个领域内的学习任务。面对将迁移学习应用到推荐系统[16-19]中的数据缺失问题时,一般也是采用矩阵分解技术,从隐变量的层面来建立起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不同领域内的推荐准确度。例如,文献[16]在数据较为稀疏的情况下,利用书籍和电影之间的潜在的共同主题来相互促进各自的推荐准确度。在将迁移学习应用到推荐系统中的数据缺失和稀疏性问题时,与普通的基于隐变量和矩阵分解的方法一样,计算复杂度较高,难以应用到大规模数据的实际应用中。另外,不同领域之间,知识的可迁移程度是不同的,一种迁移方案难以满足不同领域之间知识迁移的需求,需要针对各个领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迁移方案的设计[17]。

3 基于用户相似性传递的交叉推荐算法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传递相似性的跨电商交叉推荐算法,利用系统已经获得的目标用户在目标电商外的历史行为信息,来解决目标用户在目标电商网站初次登录无法进行推荐的冷启动问题,以及在目标电商网站中的历史行为较少的数据稀疏性问题。

下面以两个电商为例对该算法进行说明,不失一般性,该算法可以推广到两个以上的多电商交叉推荐情形。

假设有两个电商x1和x2,我们将只在电商x1中有过历史行为的用户集合定义为U1,只在电商x2中有过历史行为的用户集合定义为U2,类似U1,U2这种在且只在其中某一家电商有过历史行为的用户,我们称之为非交叉用户。将在x1,x2两个电商中均有过历史行为的用户集合定义为交叉用户,用Uc表示。用户行为矩阵如图1所示。

图1 评分矩阵示例

将普通的UCF(User-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算法[20]应用到图1所示的交叉推荐的情形时,由于非交叉用户U1只能通过自身在电商x1中的行为信息(图1中1_x1部分)和交叉用户Uc在电商x1中的行为信息(图1中c_x1部分)来与交叉用户UC建立相似性的联系,所以我们只能利用交叉用户Uc的历史行为信息来对非交叉用户U1推荐电商x2中的商品。同理,也只能利用交叉用户Uc对非交叉用户U2推荐电商x1中的商品。直观地来看,U1与U2之间是没有相似性联系的,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历史行为的交集。

在实际情况中,非交叉用户的数量是远远高于交叉用户的,传统的UCF算法只能利用所占比例较少的交叉用户的历史行为信息对所占比例较大的非交叉用户进行推荐,由于数据稀疏性问题,传统的UCF很难提供较为理想的推荐结果。

我们提出基于用户传递相似性的推荐算法,利用所占比例较少的交叉用户的历史行为信息作为纽带,将两个不同电商的非交叉用户U1和U2建立起相似性上的联系,从而达到交叉推荐的目标。

3.1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UCF)

传统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假设用户之间是有相似性的,相似的用户对于同一个商品会有同样的喜好程度。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是根据各自的历史行为信息的相似程度来定义的。

将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历史行为信息看作一个矩阵,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每一列代表一个商品。该用户对应的那一行即为该用户的行为向量u。定义用户行为向量之间的相似性,即为用户之间的相似性。

本文采用的相似性为Jaccard相似性:

(1)

UCF对目标用户u进行推荐时,首先找到与目标用户u最为相似的若干个用户Nu,Nu被称之为目标用户的邻居,邻居用户Nu对该目标商品i的评分进行加权平均作为用户u对商品i的预测评分,邻居用户Nu对目标商品i的评分的权值即为Nu与目标用户的相似性。然后将预测评分按从大到小排排序,选择预测评分最高的前若干个商品作为最终的推荐列表。

UCF中,计算目标用户u对于目标商品i的预测评分公式为式(2)。

(2)

3.2 基于用户传递相似性的交叉推荐算法(TSUCF)

协同过滤算法认为用户的偏好信息都体现在其对应的行为向量中,如图1所示,非交叉用户U1和U2之间是无法直接计算相似性的。但是,U1和U2分别均在各自行为所发生的电商与Uc有相似性。我们将交叉用户Uc作为纽带来建立U1与U2之间的相似性。

交叉用户不仅体现出了其在电商x1中的行为偏好信息,因此,也体现出了其在电商x2中的行为偏好信息。那么交叉用户则可以用来建立用户在两个电商x1和x2中的行为偏好联系。我们认为交叉用户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其在电商x1中的行为和在电商x2中的行为可以体现出一种潜在的模式关联,即在电商x1中有某些特定的购物行为模式后,也会在电商x2中有类似的购物行为模式,反之亦然。在对用户U1推荐电商x2中的商品时,我们建立U1与Uc之间的相似性,然后计算Uc与U2之间的相似性,然后以Uc用户的行为向量所体现出的行为模式来建立起U1与U2之间的相似性。

如图2所示,S1-S10分别是U1与Uc,Uc与U21、U22之间的相似性。下面以图2为例说明传递相似性的计算过程。计算U1与U21的传递相似性,找到Uc中与U1和U21均有相似性的用户UC1,UC2,UC4,则U1与U21的传递相似性即为:S1S5+S2S6+S4S7。计算U1与U22的传递相似性,找到Uc中与U1和U22均有相似性的用户UC2,UC3,UC4,则U1与U22的传递相似性即为:S2S8+S3S9+S4S10。

图2 相似性的传递

U1和U2之间的传递相似性计算可以形式化为式(3):

(3)

SU1U2表示U1和U2之间的传递相似性矩阵[21],SU1Uc表示U1和Uc之间的相似性矩阵,SUcU2表示Uc和U2之间的相似性矩阵。

得到传递相似性矩阵SU1U2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式(2)来进行评分预测和推荐了。

表1 TSUCF推荐算法

4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22]我们采用准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23]:

(4)

(5)

其中,对于用户u来说,Ru是推荐列表中的商品集合,Tu是测试集中用户u选过的商品集合,U是测试用户数。

5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数据集及划分方式

我们采用百分点推荐引擎提供的两个电商x1和x2中的交叉用户数据,共有27 899个交叉用户,28 617个商品,其中电商x1中有8 372个商品,电商x2中有20 245个商品。由于交叉用户的测试集合只能从交叉用户中选取,所以我们只在这些交叉用户的数据上进行实验。实验时,分别屏蔽掉对应用户在电商x1中或电商x2中的行为,分别以此来仿真模拟电商x2中的非交叉用户和电商x1中的非交叉用户。

下面以对用户U1推荐电商x2中的商品为例,说明交叉推荐的实验方案。

如图1所示,1_x2是我们要进行推荐的部分,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利用2_x2部分的信息来填充1_x2部分的信息。在预测用户U1对1_x2部分的评分时,我们将2_x1部分的数据屏蔽掉,以此来模拟真实情况下的非交叉用户,即U2。在对U2推荐x1中的商品时,采用同样的方案。

我们采用传统的UCF算法,利用交叉用户Uc中的行为信息来对1_x2以及2_x1部分进行预测,作为我们提出的交叉推荐算法的测试基准。

5.2 实验结果

我们分别考察推荐列表长度(RL),邻居数目(NS),以及交叉用户所占比例(PCD, Percent of Cross Data)对推荐precision 和recall的影响。

关于交叉用户占比PCD,我们分别取PCD=10,20,30,40,50;当PCD=10时,即Uc占所有用户比例的10%,U1U2的比例相等均为45%,其他PCD取值时,U1U2的比例以此类推。UCF算法只利用Uc部分的用户数据进行推荐。TSUCF为我们提出的算法。

给定邻居数目NS=50的情况下,推荐列表长度RL以及不同的交叉用户占比PCD对Precison, Recall两个指标的影响。以下各图中1_x2表示将图1所示的1_x2部分作为测试集,2_x1表示将图1所示的2_x1部分作为测试集。

图3 准确率1_x2为测试集

图4 准确率2_x1为测试集

图3、图4分别是测试集为1_x2和2_x1时,测试结果的Precision指标,图5、图6分别是测试集为1_x2和2_x1时,测试结果的Recall指标。由以上评价指标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TSUCF算法较之于传统的UCF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均有巨大的提高。在推荐列表长度在50以内时,无论交叉用户的所占比例如何,TSUCF的准确性均要好于UCF。随着交叉用户数量的逐渐增加(TSUCF PCD=10, 20, 30, 40, 50),TSUCF的准确性也逐步提高, 这说明我们的TSUCF算法对于交叉用户的数量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

图5 召回率1_x2为测试集

图6 召回率2_x1为测试集

在一般的推荐系统应用场景中, 推荐列表长度一般最大取20就可以满足需要了,接下来的实验我们考察在推荐列表固定为20的时候,邻居数目NS对于UCF和TSUCF的影响。

给定推荐列表长度RL=20的情况下,邻居数目NS以及不同的交叉用户占比PCD对Precison, Recall两个指标的影响。以下各图中1_x2表示将图1所示的1_x2部分作为测试集,2_x1表示将图1所示的2_x1部分作为测试集。

图7、图8分别是测试集为1_x2和2_x1时,测试结果的Precision指标,图9、图10分别是测试集为1_x2和2_x1时,测试结果的Recall指标。由以上评价指标的测试结果同样可以得出与上一小节相同的结论,TSUCF算法较之于传统的UCF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均有巨大的提高。在邻居数目大于30的时候,无论交叉用户的所占比例如何,TSUCF的准确性均要好于UCF。在邻居数目小于30时,TSUCF在交叉用户比例较少(如TSUCF PCD=10)而UCF算法中的训练集Uc部分占比较高(如UCF PCD=50)的情况下,表现会不如普通的UCF。这说明我们的TSUCF算法在邻居数目大于30的时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图7 准确率1_x2为测试集

图8 准确率2_x1为测试集

6 结论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传递相似性的跨电商交叉推荐算法,在百分点推荐引擎提供的两个电商的交叉用户数据上,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与传统的UCF相比,在推荐准确性上有巨大的提高,在不同的参数(推荐列表长度,邻居数目,交叉用户占比)配置下能得到1至2倍的提高。

我们算法对于交叉用户的比例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这也与实际情况较符合,因为只有当交叉用户达到一定数量的情况下,交叉用户在不同电商之间行为模式的关联才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来, 交叉用户的行为作为非交叉用户相似性之间的纽带才能够足以健壮,从而建立起更加可信的传递相似性。

图10 召回率2_x1为测试集

未来相关的工作可以在如下方面展开,如挑选出可信度较高的交叉用户,来作为更加优质的相似性传递的纽带;从隐变量和数据降维的角度来考虑相似性的传递,可能会有更好的推荐效果。

[1] Adomavicius G, Tuzhilin A, Towar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commender systems: A survey of the state-of-the-art and possible extens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05, 17(6): 734-749.

[2] Linden G, Smith B, York J, Amazon.com Recommendations Item-to-Item Collaborative Filtering[J].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03, 7(1): 76-80.

[3] Dahlen B J, Konstan J A, Herlocker J L, et al. Jumpstarting movielens: user benefits of starting a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system with “dead data”[R]. TR 98-017.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arch 1, 1998.

[4] Goldberg K, Roeder T, Gupta D,et al. A Constant tim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J]. Information Retrieval, 2001, 4(2): 133-151.

[5] Huang Z, Chen H, Zeng D. Applying associative retrieval techniques to alleviate the sparsity problem in collaborative filter[J]. IEEE Trans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 22(1): 116-142.

[6] Zhang ZK, Liu C, Zhang YC,et al. Solving the Cold-Start Problem in Recommender Systems with Social Tags[J]. EPL. 2010, 9228002.

[7] Su X, Khoshgoftaar T. A Survey of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echniques[J]. Advances in Articial Intelligence, 2009.

[8] Hofmann T. Latent semantic models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J]. ACM Trans Inf. Syst, 2004, 22: 89-115.

[9] Koren Y.Collaborative filtering with temporal dynamics[J]. Commun. ACM, 2010, 53: 89-97.

[10] Koren, Y, Bell R, Volinsky C. Matrix factorization techniques for recommender systems[J]. IEEE Computer, 2009, 42: 30-37.

[11] Srebro N, Rennie JDM, Jaakkola, T. Maximum-margin matrix factor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17th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IPS’04), 2004: 1329-1336.

[12] Salakhutdinov R, Mnih A, Probabilistic matrix factor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NIPS’08), 2008: 1257-1264.

[13] Salakhutdinov R, Mnih, A. Bayesian probabilistic matrix factorization using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C]//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New York, NY, USA: ACM, ICML ’08, 2008: 880-887.

[14] Y Zhou, et al.,Large-Scale Paralle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or the Netflix Prize[C]//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gorithmic Aspects i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LNCS 5034, Springer, 2008: 337-348.

[15] S J Pan, Q Yang. A survey on transfer learning[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0: 22(10):1345-1359.

[16] B Li, Q Yang, X Xue. Can movies and books collaborate? cross-domai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or sparsity redu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CAI’09), 2009: 2052-2057.

[17] B Li. Cross-Domai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A Brief Survey[C]//Proceedings of 2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ol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1.

[18] W Pan, E W Xiang, N N Liu, et al. Transfer learning i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or sparsity redu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6th in AAAI,2010: 230-235.

[19] B Li, Q Yang, X Xue. Transfer learning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via a rating-matrix generative model, in ICML, 2009, pp. 617-624.

[20] Resnick P, Iacovou N, Suchak M, et al, GroupLens: An Open Architecture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of Netnews[C]//Proceedings of the 1994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New York, ACM, 1994: 175-186.

[21] Duo Sun, Tao Zhou, Jian-Guo Liu, etal. Information filtering based on transferring similarity[J]. Phys. Rev. E, 2009, 80, 017101.

[22] 刘建国,周涛,郭强,等.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评价方法综述[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9,6(3): 1-8.

[23] George K. Evaluation of item-based top-n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C]//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CM, New York, 2001:247-254.

Transfer with Shared Users: A Cross-platform Recommender System with Transferred Similarity

LI Chao1,2, ZHOU Tao1, HUANG Junming3, CHENG Xueqi3, SHEN Huawei3

(1.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 2. Beijing Baifend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80, China; 3. CAS Key Lab of Network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The widely use of personalized recommender systems on online shopping websites results in great profits and enhanced user experiences. However, since a user’s behaviors usually scatter cross multiple different websites,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provide accurate recommendations when a recommender system sees a section of his behaviors on a single website. We propose a new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that transfers behaviors across different websites to calculate similarities between users on different websites. Our algorithm overcomes the sparsity and cold-start problem in recommender systems with a significant accuracy improvment, outperforming traditional algorithms that applied on a single website only.

personalization recommender systems;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ultiple source datasets; sparsity; cold-start problem

李超(1988—),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交媒体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E⁃mail:xunhuan.lc@gmail.com周涛(1982—),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物理与复杂性科学。E⁃mail:zhutou@ustc.edu黄俊铭(1984—),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传播、社交网络分析。E⁃mail:mail@junminghuang.com

1003-0077(2016)02-0090-09

2013-09-15 定稿日期: 2014-01-28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2CB316303,2013CB329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32010,61202215)

TP391

A

猜你喜欢
相似性交叉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连数
连一连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