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启明
Design techniques of garden space construction pattern areapplied for designing Bamboo Carving Art Exhibition,and explore for use of garden design elements in museumdisplay design and the law of composition mode.
借鉴园林空间构筑形态设计竹刻艺术特展,探索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运用园林设计的要素及构成方式的规律,在充分考虑其功能的合理性与观众的观赏路线的前提下,运用多种空间展示设计方法传递展览信息内容,使参观者深刻解读整个展览的主题内容。
上海博物馆曾举办过馆藏竹刻艺术特展,该展览以明清竹刻的发轫——“勃兴”期,一直到近代竹刻工艺的多元化——“今妍”期的发展历程,以及和竹刻有关的书画、篆刻、工艺流程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我国竹刻工艺辉煌的历史成就。要把这段竹刻历史及策展理念通过何种展览设计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说,熟悉展览大纲,理解展览内涵,有助于对展览设计形式及总体风格的把握。
竹子,在我国远古时期就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广泛采用,以竹作器的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竹子虚心劲节的品质,历来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现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独特的象征。
明代中后期随着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竹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出现了多种流派。由于竹刻艺术主要兴盛于江南地区,同时又有文人参与设计制作,因此在设计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总体方案的时候,以江南的古典园林作为展厅的装饰元素和主体风格。
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里,园林建筑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富于诗情画意,它能满足人们休憩和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而博物馆作为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它也兼有学习和娱乐的功能,两者有其共通的功能——娱乐性,只是一个侧重于休憩、另一个侧重于学习。因此,把娱乐性融入空间设计中,也可以是设计者的理念:让观众优游于一个园林式的展陈空间之中。
但是,园林建筑是开放性的场所,它以天地为背景,以庭院、花草、亭台等为点缀。而博物馆展陈设计多半是封闭的空间,辅助手法比较单一,这就需要设计师去营造。
展览设计和园林设计都是灵活性很大的。在展览空间中,往往不同的空间尺度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高大的空间给人带来崇高雄伟的感受、宽阔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和畅通、纵深的空间则营造出深远的感觉。设计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组织,灵活划分展览空间,弱化展示背景,强调展品的自身魅力。
当代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非常注重人的参观体验,展示线路、灯光布局、空间的合理性等等都要从参观者的立场来展开。因此,在博物馆陈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展览大纲内容,在注重整体的空间比例关系的前提下,确立一个合理的参观空间格局,根据时空发展顺序引领参观者进入展览的世界。本展览从序厅入口进入,穿梭游走于厅堂庭园中,最后从序厅侧门离开,以环绕式的参观走向作为展览线路。
在一个展示空间中,合理的空间功能布置会让一个展览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犹如我们中国画一样,讲究起、承、转、合。一般来说,展示空间的入口序厅位置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去设置情景,更好激起观赏者的兴趣,引发观赏者继续参观探索,这对展示设计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必要的。
序厅是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开始,是建筑外部空间和展览空间衔接的重要纽带,它起到连接和转换的功能。人流的走向、空间的过渡,是序厅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序厅设计通过简练的设计语言来快速地让观众了解展览的内容主题及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我们时常说的“第一印象”。因此,序厅在陈列主题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在“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中以古代厅堂形式做为展览的序厅,屏门上的匾额标题点出展览的主题。通过半开启的屏门隔断,以中轴线为基准,层层推进,增强空间的层次感,打造出富有传统韵味的意境,营造出一个美学空间。
在这个展览中,根据空间的布局关系及展览的文案结构,两次营造了园林里的“室内”空间,其一出现在序厅;其二,出现于展览的中部。第二次出现的“室内”空间通过一个围合的高墙,中间部分则是用一堵矮墙作为屏风,类似鸳鸯厅,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个空间。两个室内空间根据展览布局需要,穿插于“廊”、“园”之中。
在园林空间组合中,特别重视对室内外空间的组织和利用。因此,当我们在陈列展示中借用园林空间的设计表现手法时,尽可能要做到“室内”、“室外”空间的合理过渡。从“室内”的序厅走向“室外”空间,通过一排低矮隔墙,分隔而成复廊形式,隔离出两条通道,这一个横向狭长夹巷深幽式的通道,既引导了参观线路,也带出了展览的第一部分。一方面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空间指向性。并且这部分的设计中也参考借鉴了漏窗的样式,在墙体中嵌入高低错落双面通透的展柜,从廊的这边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另外一边的景色,以增加观赏的趣味。廊具有狭长而通畅特点,当它用来连结“室内”和“室外”空间时,它起到一种既“引”且“观”的作用。狭长而通畅的通道,能促发人的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在两个室内厅堂之间使用复廊加以连接,通过巧妙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在封闭的展示空间中,营造一个虚实相间的室内、室外场景,要特别注意利用曲折高低、方向的变化、大小的对比等手法增添空间感,也就是常说的空间比例处理关系。两个毗邻的空间,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对比作用,可以反衬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使观赏者从一个空间走入另一空间时会带来情绪上的变化。如展览中的厅堂空间和紧接着它的“室外”庭园,就是一种开敞与封闭的空间关系,封闭的空间与外界隔绝,使人感到压迫,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而开敞的空间,四面临空,则会使人感到开敞、明快、通透。空间的围、透,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参观情绪。“庭园”这一区域里,借用弯曲的矮墙,因势随形,用“对景”的方法,透过景墙上的玻璃展柜窗口,来获得相邻空间的互相渗透,看到另一空间的有趣景物,使视点——窗孔——景物连成一线,形成“庭园”空间景象在纵深线上的延伸。正如陈从周先生在《说园》里写到的那样:“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曲桥、曲径、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也就是这个意思。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园冶?借景》),借景是园林修造的要点。借景的手法多样,在园林建筑中,门窗即是一例。门窗除了交通和采光通风的作用以外,在空间处理上,它可以把两个相邻的空间分隔开来,又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常见的借景手法。在展览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利用门洞的对景作为展览空间序列之引导,把游人从一个部分引入另一个部分,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条明确的观览线路;另一方面利用门位和门形的构图轮廓,将远处的景物纳入门景画面,使之成为展览中富于画意的景物造型。景窗灵活多变的样式,也可以给设计者带来丰富的表现手段,在具体的展览设计时,又可以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对待。如合理有序地排列高低错落的展柜;还有借用景窗形式的景观灯箱,在弯曲而空透的墙面上,应用虚实相间的展示手段,把邻近空间的景物引入进来,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可以步移景异,令人驻足停留,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庭园空间中。
展览空间设计的组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架构、情节安排有着相似的地方。大体说来,主题思想是决定总体方案的前提,情节的安排是主题思想得以完满体现的手段。设计者将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大小各异的空间、不同方向变化的空间等具体的展示设计手法,将主观意向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实际案例,以展示内容——竹刻作为主题,借用园林空间作为展示环境设计的依据,设计时力求创造一个丰富、具有个性化展示的空间环境。同时,设计中考虑到人与空间的情感交流,从观者的情感方向出发,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使主题与多种设计元素相结合,用艺术的手法营造一种“典型环境”,使参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陈列对象所传达的内容,在观赏展品的同时也体验环境,使陈列环境更富有生气,并充满时代感。
参考文献
〔1〕杨海涛 《其身与竹化 无穷出清新——明清竹刻艺术纵横谈》 《东南文化》, 2001(6):18-31
〔2〕赵冬霞 《我国博物馆序厅设计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2010
〔3〕杜汝俭、刘管平主编《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
〔5〕【明】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