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铁峰 董照锋 刘林峰
摘 要:为了弄清洛南县农技体系现状,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全县开展了农技体系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洛南县农技体系共核准编制493人,现在实有人员503人,总体超编2.03%。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知识老化严重、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人员思想波动较大、推广机构运行乏力,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队伍建设、改进服务方式、加大政策扶持等建议。
关键词:农技体系;现状;对策;洛南县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31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uonan County Agricultural System
HE Tiefeng1, DONG Zhaofeng2, LIU Linfeng3
(1.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Integrated Service Station of Jing Village Luonan County, Luonan, Shanxi 726100, China; 2.Shangluo Municipal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Shangluo, Shanxi 726000,China; 3.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Luonan County, Luonan, Shanxi 726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Luonan county agricultural system, underst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unty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of agricultural system statu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Luonan county agricultural system approved a total staff of 493 people, has 503 staff now, overall overstaffed 2.03%. The main problems are unreasonable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personnel knowledge aging serious, talent introduc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ideological fluctuations larger and promotion agencies run weak proposed improv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team construction, improve service,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and other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Luonan county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县境内北部秦岭环绕,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体、岭谷相间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属黄河流域、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的山地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全县总人口4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耕地面积3.07万hm2,人均耕地0.077 hm2。当前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5.07万hm2以上,总产15万t,马铃薯、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1]。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技体系在科技服务中呈现出了一些不相适宜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全县农技体系现状开展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农技体系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农技体系现状
1.1 机构状况
洛南县农技体系由12个县级单位和16个镇级服务单位构成。县级农技体系改革在2012年完成,镇级服务单位是根据《洛南县镇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洛办发〔2015〕20号文件)精神,整合原镇办农牧综合服务站、林业站、水务站和社会事务服务站的扶贫职责,组建农业综合服务站。主要承担农业、林业、水务、扶贫等综合服务工作,全县成立16个农业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事业编制,经费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规格,隶属镇办政府管理。
1.2 人员状况
全县农技体系共核准编制493人,现在实有人员503人,总体超编2.03%。其中县级农技体系12个单位,核准编制135人,现有在岗人员170人,超编25.93%。镇农牧综合服务站核准编制358人,其中全额235人、差额123人,现实有人数333人,其中全额269人、超编14.47%,差额64人(乡镇兽医),未超编。
1.2.1 性别结构分析 在全县503个在职人员中,男性372人、女性131人,男女比例2.84∶1,县级单位男性122人、女性48人,男女比例2.54∶1,乡镇男性250人、女性83人,男女比例3.01∶1。男女比例总体接近3∶1。
1.2.2 年龄结构分析 35岁以下人员48人,占总人数9.54%;其中县级单位12人,占县级总人数7.06%;乡镇36人,占乡镇10.81%。36~40岁人员99人,占总人数19.68%;其中县级单位42人,占县级总人数24.71%;乡镇57人,占乡镇17.12%。41~50岁人员168人,占总人数33.40%;其中县级单位67人,占县级总人数39.41%;乡镇119人,占乡镇35.74%。51岁以上人员170人,占总人数33.80%;其中县级单位49人,占县级总人数28.82%;乡镇121人,占乡镇36.34%。如果将40岁以下人员列为青壮年,41~50岁人员列为中年,51岁以上人员列为老年,青壮年人员占29.22%(县级31.76%、乡镇27.93%),中年人员占33.40%(县级39.41%、乡镇35.74%),老年人员占33.80%(县级28.82%、乡镇36.34%)。
1.2.3 技术职务结构分析 在503名在职技术人员中,技术干部309人,占总人数61.43%;技术工人130人,占总人数25.84%;乡镇兽医64人属于差额人员,不划分身份。其中县级单位中干部94人,占县级总人数55.29%;乡镇干部215人,占乡镇总人数64.56%。技术干部中无正高级技术职称,副高职称22人,占总人数4.37%;中级职称160人,占总人数31.81%;初级职称73人,占总人数14.51%。技术工人中技师73人,占总人数14.51%;高级工37人,占总人数7.36%;中初级工20人,占总人数3.98%。无技术职务人员118人,占23.46%;其中乡镇兽医64人、行政职务23人。
1.2.4 学历专业结构分析 在职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人员48人,占总人数9.54%;其中县级29人,占县级170人的17.06%;乡镇19人,占乡镇333人的5.71%。大学专科学历141人,占总人数28.03%;其中县级69人,占县级170人的40.59%;乡镇72人,占乡镇333人的21.62%。高中专及以下学历314人,占总人数62.43%;其中县级72人,占县级170人的42.35%;乡镇242人,占乡镇333人的72.67%。根据从事的专业统计分析,农技人员216人,占总数42.94%;畜牧人员167人,占总数33.20%;经济管理56人,占总人数11.13%;兽医64人,占总人数12.72%。
1.3 经费状况
县级机构为全额财政拨款单位,每人每年财政预算工作经费3 000元,大部分单位没有专项事业经费,少部分单位承担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镇农牧综合服务站为财政差额拨款,差额人员主要是镇级兽医,预算内工作经费每人每年2 500元,无其他经费来源。
1.4 基础设施
县级机构硬件基础相对较好,植保、农技、畜牧、农检等都有独立的办公大楼。乡镇农牧综合服务站有14个在原镇畜牧站办公,2个在政府大院办公。16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站同时加挂农机交通安全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配备摩托车1~2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用品1套,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随着乡镇农技体项目的实施,乡镇农牧综合服务站农技推广仪器设备得到更新,从实际运行情况看,难以满足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
2 农技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结构极不合理
目前,全县农技体系人员结构问题突出,极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一是人员老化严重,从统计数据分析,青壮年人员占29.22%,中年人员占33.40%,老年人员占33.80%,中老年技术人员占到67.20%,出现了严重的人员老化问题,特别是乡镇更甚。二是技术职务整体偏低,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没有一名正高级技术干部,副高职称仅占4.37%,大多还集中在县级单位,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攻关作用不强。中级职称占31.81%,初级职称占14.51%,还有23.46%无技术职务人员,农业技术的传播推广能力总体较弱。三是技术工人比重过大,技术工人和乡镇兽医占38.57%,在当前的农技推广工作中,技术工人除了司机岗位外,与技术干部从事同样的工作,而技术工人由于专业和学历的限制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四是男女比例失调,男女比例总体接近3∶1,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1的男女比例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2.2 人员知识老化严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农技推广的工作方法和范围也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个性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广泛,农技人员的文化层次直接决定了农技推广的效果和水平。一方面是人员学历偏低,从数据分析看,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占9.54%,其中乡镇仅占5.71%,而高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2.43%,其中乡镇占72.67%,低学历的技术人员成为了农技推广工作的主力军;另一方面是技术更新缺乏有效的手段,在中老年人占绝对数量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缺乏创业的干劲,缺乏干事的激情,缺乏学习的动力,其中一部分人在混日子等待退休。从政策角度分析,除了技术干部需要每年继续教育80个课时外,对其他人员没有具体要求。而技术干部的继续教育从近10年的执行情况看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授课老师水平上很难做到专和精,基本都是泛泛地讲解,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二是培训时间过短,近几年每年还坚持培训4~5 d时间,很难使受训对象有一个较大的能力提升;三是考核不严,每次继续教育结束都进行考试,由于考虑到是成年人,考核大多就流于形式;四是参训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不重视,培训班管理不严,加上自己不珍惜培训机会,部分人员工作较忙,很难静下心完成培训。从培训机会分析,提倡的是自学为主,真正能做到的是少之又少。而学术交流、专业论坛、外出脱产培训都有很好的效果,但作为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学科带头人少,科研实力很弱,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基本没有机会。“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以来,所有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都要求上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下发文件,各单位基本不安排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和技术培训。
2.3 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
在职人员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89人,占总人数的37.57%,这些人员中党校、电大学历又占到1/3,而大农学类专业的人员占26.45%,硕士、博士一个没有。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乡镇近十年未进一名专业大学生,县级单位很少新进专业学生。需要的人才进不来,退伍军人直接分配也成为农技推广系统呈现出的一个尴尬现象,特别是乡镇近年来安排的基本都是退伍军人,在整个系统中退伍军人的比重较大。由于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人社部门没有出台相应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引进计划,使急需的人才不能进入农技推广系统。当然,这也与当前洛南农技系统人员超编有一定的关系。
2.4 人员思想波动较大
近年来,县镇两级农技推广系统经历了两次大的机构改革。2012年县级机构改革将原有县级农技单位重组成7中心、2站、1所、1办、1大队,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环保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农机中心、畜牧产业发展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经管站、动物监督所、烤烟办、农业执法大队等12个单位,本次县级机构整合使部分人员的思想产生波动,但整体工作没受到影响。2015年乡镇完成镇办农牧综合服务站、林业站、水务站和社会事务服务站整合重组,组建农业综合服务站,业务指导隶属县农业局,人员与财务隶属镇政府管理。这两次大的机构整合对原有体系冲击较大,特别是镇办农业综合服务站整合后为副科级建制,解决了基层一批干部的任职,但问题是90%以上镇办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都是外来非专业人员,原有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站长不再任职。加之县农业局对乡镇站不再负有领导管理职能,长期形成的“农技人”行业感情无处寄托,导致一些农技干部产生了失落感和消极思想。这次乡镇机构整合重组从表面上看,貌似人员增多,合力更强,实际上对镇级农技推广工作有所削弱。
2.5 推广机构运行乏力
目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承担促进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的服务上中间重、两头轻,尤其是在传递市场信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做得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技推广单位属于政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执行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但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洛南是贫困山区农业县,县镇两级财政以保证工资为主,县级每年人头经费3 000元,除了农产品检测、特色产业发展等有少量预算经费外,其他单位基本没有业务经费。而乡镇人头经费2 500元,没有其他任何工作经费。农技推广工作量大面广,农技推广工作要依靠农技干部宣传培训、科技攻关、抓点示范,如果没有地方财政支持,可谓举步维艰。
3 农技体系建设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各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八大,十八届四、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精神要求,坚持粮食生产安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无农不稳”的思想,深刻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三支一扶”“人才振兴计划”及其他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努力加强基层农技体系人才、设备、设施等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体系服务能力。基层农技单位和工作人员也必须充分认识在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勇担责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努力将自身建成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队伍。
3.2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农技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的在编在岗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空编单位及时补充专业人才,对不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限期归位,不能归位的及时转岗。对农技推广服务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实行竞争上岗,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其次加快人才引进战略实施步伐,确保“三支一扶”“人才振兴计划”中农业技术人才引进,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农业人员待遇规定,引导和鼓励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以充实和加强基层农技队伍,解决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三是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县级主管部门结合农业生产发展需求,针对农技干部队伍现状和问题,制定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培训内容要全面还要突出特色,培训形式要多样,采用课堂讲座、实地参观、现场操作相结合,增强培训效果。要根据全体培训、重点培训和专业带头人培训的不同,在时间安排、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四是对基层农技人员政策倾斜。以农技推广业务水平和实绩作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技术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对有突出贡献、业绩显著的人员可优先评聘和破格晋升。关心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
3.3 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效能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根据农民需要、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以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和入户率为目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在服务理念上,要由主要依靠行政干预逐步向主要依靠科技示范转变;在服务目标上,要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加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在服务形式上,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在服务内容上,要由以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在服务的技术上,要由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特色作物扩展。同时,要树立服务理念,探索有效的服务方式,采取先进的服务手段,探索个性化服务,重点加强信息服务,在农业品牌建设上下工夫,全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3.4 加大政策扶持,建设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引进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科研成果,强化科技创新协作,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请专家指导或参与地方的农技推广和示范工作。实施产业带动,支持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种植能手通过各种形式,从信息、技术、物质供给、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活动,促进科技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针对镇农技推广机构已合并成为农业综合服务站,承担了农技、畜牧、水利、林业、扶贫等职能,势必影响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这一现状,加强县级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提升县级推广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做好镇级服务体系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争取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争取省、市级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实施项目带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逐步建立以地方财政为主、上级投入为辅、社会资金互补的资金扶持机制,保证农技推广工作必需的工作经费。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努力形成一个以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多元素共同参与、竞争互补的农技推广体系[3-5]。
参考文献:
[1] 董卫玲,董照锋.洛南县无公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8):131-134, 142.
[2] 董照锋.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系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工作[J].理论导报,2013(12):39-41, 43.
[3] 周贤东,林昌庭,潘晓青,等. 农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72-274.
[4] 王学荣. 农技推广体系与实现粮食高产途径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412-1415.
[5] 张广生.对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辽宁省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0(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