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6-05-03 19:36甘露关志强荀梅张芳
天津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收入建议

甘露 关志强 荀梅 张芳

摘 要:在城市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标准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是想促进经济增长求得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化建设[1],借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利用1993—2013年共21年的数据,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3个因素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接近1,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居民银行存款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收入;Eviews;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25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umption Level

GAN Lu, GUAN Zhiqiang, XUN Mei, ZHANG F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consumption was one of the three carriage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economy, only by relying on the increase in domestic demand and boost the economy, 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MFN Huimin. The three 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sustainable income,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 sustainable incom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bank savings deposits were selected by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to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21 years of data from 1993 to 2013.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was close to 1, and the income level of residents and residents of urban and rural bank deposits on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esident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f one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Key words: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income; Eviews; suggests

1 经济背景及研究意义

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在已开始的“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在增长的动力源上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转移[2]。在这一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研究消费水平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理论综述

2.1 居民消费水平的定义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及质量反映出来[3]。

2.2 理论综述

2.2.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货币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的理论,主要观点是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所决定的。当可支配收入上涨时,消费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上升[4]。

2.2.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收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不了总储蓄率;储蓄率会随着收入预期、收入增长率、利率、收入分配及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在经济周期的短周期阶段,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该假说间接地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2.2.3 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正是因为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在人口结构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

3 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3.1 基于经济计量模型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

3.1.1 经济变量的选择 通过以上政策与理论的描述,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依据以往经验引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00)、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的变量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5]。选择的变量及其指标表示如下:Y —居民消费水平(元);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00);X3—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元)。

3.1.2 经济计量模型设计 该模型为线性模型,设计一般模型为:

=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i

式中,μi为随机干扰项。

3.1.3 模型数据的选取 本文所用数据为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来源于201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6],所设计模型的样本容量为21个,具体数据见表格1[7]。

3.2 计量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

模型的拟合检验用Eviews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我们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表2):

因变量: Y

方法: 最小二乘

日期: 03/09/15,时间: 17:12

示例: 1993,2013

包括观察: 21

根据表2中的数据得到回归结果:

t=-153.970+0.188X1+0.985X2+0.005X3

T= (-1.264) (5.085) (10.523) (1.995)

r=0.999 677 r2=0.999 620

3.2.1 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最终模型,X1前面的系数0.188表示,在样本期间即1993—2013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平均而言,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188元。同理,X2前面的系数0.985表示,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平均而言,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985元。X3前面的系数1.995表示,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城乡居民储蓄每增加1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1.995元。

3.2.2 统计意义检验 (1) 拟合优度检验。样本决定系数,R^2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2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由表格2参数估计结果可得,样本决定系数R^2=0.999 620,可见其模型在整体上拟合比较好。

(2) t检验。 假设:

H0: βi =0 H1: βi≠0

对于X1,t统计量为5.084 611。给定α=0.1,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17下,得临界值t0.05(17)=1.740,因为t>t0.005(17),所以拒绝原假设H0∶X1=0,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影响;

对于X2,t统计量为10.529 23。给定α=0.1,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17下,得临界值t0.05(17)=1.740,因为t>t0.005(17),所以拒绝原假设H0∶X1=0,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影响;

对于X3,t统计量为1.995 361。给定α=0.1,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17下,得临界值t0.05(17)=1.740,因为t>t0.005(17),所以拒绝原假设H0∶X1=0,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影响。

3.2.3 计量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多重共线性检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由表3知模型中确实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4 各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分析

由以上回归数据以及相关检验,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居民消费的变动关系。(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增加;(2)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增加;(3)城乡居民储蓄额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增加。

5 政策建议

5.1 努力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居民整体收入水平

众所周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前提。在居民有预期消费的条件下,将储蓄存款、现有收入水平和预期收入三者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如果突发经济危机,一个工薪阶层的员工将面临减薪甚至裁员的威胁,在未来收入减少或者无收入的情况下,减少预期消费将是一个必然选择。由此可知,消费受现时收入决定的同时也受预期收入的影响。因此扩大消费不仅要增加现时的收入,同时也要保证预期收入不会降低,即需要持续保障永久性收入分配的增加。

5.2 扩大就业覆盖面,健全并完善就业优惠政策

增加就业机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最优途径。要逐渐健全完善和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小额信贷、税费减免等各类国家优惠政策措施,强化政府在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及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能,切实提供优良的就业服务机会,减少社会成员的失业率。比如在农村,应积极打造“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供给模式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8],提高农民多元化的就业率,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9]。

5.3 稳定居民的消费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的平稳是对居民消费预期稳定性的保障,也是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前提。自2014年以来,我国商品市场原材料价格上调、劳动力成本递增、环境保护成本凸显,是影响居民消费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变化,必须要重视农村市场开拓,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欲,将农村地区作为重要的商品销售、消费地,积极进行培育[10]。

5.4 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从城镇居民来说,首先要逐渐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保障条件的群众纳入低保救助范围,落实低收入群体在医疗、就业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制度健康正常运行。其次,将尽可能多的从业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范围,认真实施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的后顾之忧。

对于农村居民,除收入之外,农民考虑更多的是预防性储蓄,加之流动性约束高的原因,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基本呈现长期偏低的形势。由于传统养老防病思想的延续,中国农民的钱袋子里总要留一笔以防患于未然,消费也就精打细算,更不要说借贷消费。因此,一方面转变农民的传统消费观念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要加快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步伐,提高农村居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减少预防性储蓄。

参考文献:

[1] 李定洪,宋山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65-69, 80.

[2] 张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76-80.

[3] 陈瑾瑜.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特区经济,2012(2):296-298.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48-450.

[5] 张瑞清.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7]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8] 裴育希,窦艳芬,姜岩.天津市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9):70-73.

[9] 丁冬想,刘畅,崔亚凝,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8):48-51.

[10] 吴磊.收入增长与河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变动[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4):80-83.

猜你喜欢
收入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从投资之道谈财务自由之路
从投资之道谈财务自由之路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消费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