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苹果支付(Apple Pay)正式进入中国,几乎一时间人人都在谈论这个新来的洋气物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Apple Pay作为舆论的宠儿,一个月以来,在讨论度满点的另一面,是争议和指责。
Apple Pay是什么?
说Apple Pay的争论之前,首先我们来说说,Apple Pay到底是什么。
北京时间2014年9月10日凌晨,在苹果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表示,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信用卡消费为120亿美元,每天有高达2亿美元的信用卡转账。但信用卡支付过程是非常繁琐的。
库克表示所有以前的移动支付方式都失败了,而苹果基于NFC的Apple Pay只需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整个支付过程十分简单。NFC技术简单粗暴一点来说,就是跟饭卡、门禁卡、公交卡一样,只用碰一下对应的机器,钱就付掉了。同时为了保证安全,库克称Apple Pay所有存储的支付信息都是经过加密的。
那么Apple Pay该如何使用呢?
在Apple Pay出现之前,作为一个还算紧跟时尚潮流的小编的支付行为大概是这样的:
基本上很少携带大量现金,钱包里放着几百块(不多于500元)+两张银行卡。
在线下便利店,直接用苹果3D touch功能,重按支付宝图标,用付款码支付。
或者,打开微信,进钱包,选择“付款”,店员扫描一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其余日常开支的话,买买买找马云爸爸(绑定了支付宝),打车用uber(绑定了支付宝),吃饭能扫二维码付款的扫二维码,不行的就刷银行卡,去商店购物同上。
那么,Apple Pay出来之后,会怎么样呢?
1、出门只用带手机,银行卡都不用了;
2、有POS机的地方就有极高效率,1秒付款。
不过,跟支付宝、微信不一样,Apple Pay不能充值,说得更直白一些,Apple Pay相当于是一个卡包,它的功能就是把实体银行卡虚拟到用户的手机里,所以,Apple Pay不会涉及自有资金的管理和清算,不会参与买卖双方交易的任何环节。
Apple Pay是金融卖国?
Apple Pay上线后,瞬间媒体、自媒体就炸了锅——为什么你能绑而我不能绑?这神器都有哪些商户可以用?哪家银行的推广活动最给力?我手机丢了别人会不会把我的钱刷了?
最近还有高瞻远瞩的人士忧心忡忡地问:Apple Pay是不是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呢?这是语重心长,还是杞人忧天?看到这些疑问,小编只能手动点播一首李玖哲的《想太多》送给你哦。
有人担心Apple Pay影响我国国家金融安全,可能是因为不了解Apple Pay的本质及其业务模式。
从支付流程看,苹果公司并没有介入支付流程。Apple Pay这个名字可能会引人误解,以为是苹果公司提供了支付服务并介入了支付流程。但实际上,苹果公司不是一家支付公司,Apple Pay仅仅利用了苹果手机中的安全芯片和NFC功能模块,用户通过申请将其本人的银行卡生成一个TOKEN号(一组代码)放入手机安全芯片,这样手机就可以视为一张芯片卡,与实体银行卡共用一个银行账户。
此后,使用这个手机无论在商场POS机上(这里需要手机的NFC模块与POS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或在线上APP内开展支付,仍然由收单机构把交易信息通过银联传递给发卡行,然后银联进行资金清算和结算。跟我们平时拿实体银行卡进行支付的流程是完全一致的。
从上述流程不难看出,Apple Pay还是沿用传统的发卡、收单、转接的模式,苹果公司不拥有支付账号,不介入支付流程,仅仅提供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正是由于这样的模式和定位,Apple Pay得到银行、卡组织的认可,否则也很难在五个主要国家推开。
从支付特点看,Apple Pay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线下实体店的POS机上支付时,Apple Pay使用NFC技术,正符合中国国内IC卡迁移和终端NFC改造的大趋势。简言之,Apple Pay没有用户数据积累、没有交易闭环、不集成金融服务,符合中国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与传统运作模式。
其不同于市场上很多支付产品的特点之一,正是由于Apple Pay没有支付账号,也不存在虚拟中间账户,支付资金完全在银行体系流动,不存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卷款潜逃和少数非银支付机构的挪用备付金风险。从这个角度看,Apple Pay的安全性要远高于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产品。
Apple Pay安全性靠谱吗?
近日有观点忧心忡忡地认为,Apple Pay有信息安全的风险。“中资机构(包括银联和银行)之所以和Apple Pay艰难地谈判三年才有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监管层要考虑如何确保中资机构和境外公司开展支付方面的合作时,保证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因此Apple Pay要经过入网测试以及有关信息安全认证,而且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据中心设在中国境内;二是虚拟内存全部删除,监管部门会定期检查。”一位权威人士接受采访时曾透露。
从技术的角度,据一位移动专家介绍,Apple Pay交易时使用动态可变秘钥技术,可以阻止黑客从商家搜集信用卡信息,因为商家仅使用基于NFC支付系统来处理设备账户号码和安全交易信息,而不是信用卡号。即使黑客能够访问零售商的网络拿到交易信息也没用,因为交易信息具有仅使用一次的特性。支付信息采用银联和国内加密技术,所有支付信息苹果是解不开的。
其实,Apple Pay并未颠覆传统支付市场的“四方模式”,不会绕开银联直连银行,也没有形成自己的账户体系,仍遵循监管对合规性的要求,包括安全和便捷的平衡——对于监管层面来说,相较于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支付方式,NFC移动支付更安全。这也是Apple Pay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2月18日,各大银行亦纷纷针对Apple Pay推出优惠措施,比如送积分、消费返现等,反应热烈,一反银行与支付宝、微信的对抗姿态。此前,对于拓展NFC移动支付市场,由于链条过长、利益方诸多,银行的动力并不大。但近年,在支付宝和微信的推动下,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为了留住客户,银行有充分的动力拓展这一市场。相较于不断渗透金融领域的支付宝和微信,由于Apple Pay不截留银行资金、不拓展金融业务,银行与其合作意愿更强。
Apple pay跟银行啥关系?
苹果和银联在小编看来是互相需要的关系。
向来高冷的苹果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惜就支付手续费抽成让步。
此前,Apple Pay迟迟未能进入中国的原因之一就是与银行的利益分配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中资银行认为Apple Pay抽取的费率太高。
Apple Pay前两年不抽取费用,两年之后从发卡行信用卡交易抽取的手续费率总体上约为境外0.15%的一半左右。在此之前Apple Pay从未免费过。显然一向骄傲的苹果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虽然苹果强势,但中国的四大行也很强势,最后谈判的结果是双方都退一步。”一位银行人士透露。目前,商户支付的刷卡手续费仍按照发改委的规定,由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照7:2:1的比例分成;而网上支付费率自主定价,支付宝、微信支付向商户收取的支付费率约0.6%-2%,高于银联平均0.38%-1.25%的费率。
苹果作为手机生产商,提供的是终端设备,在传统四方模式(卡组织、发卡行、收单行、商户)中,手机生产商的角色是不参与分利润的。比如Samsung Pay并不抽取手续费。
但依仗苹果的品牌和人气,Apple Pay向银行抽取一定的费率,银行对此戏称“苹果税”——在境外,对于信用卡交易,Apple Pay每次收取交易金额的0.15%;对于借记卡交易,Apple Pay收取固定费用,即每次交易收取0.5美分。该费率在美国并不算高,因为美国的刷卡商户端手续费高达2%-3%,但在刷卡费率普遍偏低的中国实属“天价”。
“目前第一批19家银行按已打折的费率收费,以后加入的银行就不一定了,Apple Pay会与银行一家一家地谈。可能以后费率还会涨,因为第一批银行已经培育了消费者新的支付习惯。”一位知情者透露。
而有了Apple Pay助阵的银联,无疑将扩大其在移动支付上的影响力。除了Apple Pay,银联还在尽可能与华为、小米等品牌手机厂商谈合作,各种手机品牌“Pay”将依托银联平台挤入移动支付大潮。那时,将形成一股“智能手机+NFC+金融IC卡”的组合,与微信支付、支付宝展开正面对抗。
近年来,支付宝和微信攻城略地,拓展线下交易场景,构筑移动支付通道,抢夺传统金融机构的“奶酪”。在过去的竞争中,中国惟一的银行卡联合组织及跨行交易清算机构——银联基本属于守势,无奈坐视第三方支付越来越“脱媒”式发展,成长为另一支跨行交易清算的市场力量。
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的优点,在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看来,对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从商户来看,扫码支付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与本地优惠券的捆绑;从银行和银联来说,扫码支付在清算体系上完全绕开了银联,数据控制权基本上被支付机构一家所掌控,在收单市场上蚕食了原有银联和银行收单网络的业务。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应用,占据了超过八成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在2015年第三季度,大约1.9 亿活跃用户在使用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工具,排在第二名的微信支付也已拥有超过1.5 亿的活跃用户。包括银联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缺席了这把交椅。
而银联与苹果的合作模式,跟苹果在美国与卡组织的合作类似,没有破坏原来发卡行、收单行和卡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苹果从一开始就坚定地与银联合作,并非替代银联。
支付宝的本质上是线上支付,但交易在线上,服务在线下,离不开网络环境。银联想抓住支付宝们的这一软肋,将离线支付作为突破口,基于NFC 的移动支付可完全脱离网络环境,并令人感觉更为安全。
银联和支付宝之间的战争,某种意义上也是NFC 和二维码的较量。
中国电信支付业务联合创始人陈建伟曾表示,NFC 支付可帮助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扳回一局,“重新和支付宝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央行金融IC 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认为,NFC 将是二维码支付有力的竞争者。他说,NFC 支付依托的是银行卡,属于强实名账户;而二维码依托的是第三方支付账户,属于弱实名账户,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第三方支付交易没有连接到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不能全国清算,只能双边交易,这让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打了折扣。“二维码只能在小额支付领域做文章,大额支付做不了。”
资料来源:搜狐、百度百科、财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