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敏,杨发君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 科研办,云南 六库 673100)
怒江州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付文敏,杨发君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 科研办,云南 六库 673100)
旅游资源具有高密集度、高档次、高品位的优势,怒江州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又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1个大片区之滇西边境山区范围内。因而怒江州“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具有高度的可联系性。把怒江州旅游开发纳入精准扶贫之中,可充分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农民“绿色化”的脱贫。
怒江州;旅游开发;农民收入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旅游扶贫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各类旅游方式的层出不穷,比如自然旅游、遗产旅游、农业旅游、社区旅游等旅游产品不断被开发,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渠道。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发挥当地产业造血式扶贫的积极作用,怒江作为我国边远少数民族穷苦地区,有着天然原生态的旅游资源,未来要将怒江州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扶贫被寄予了重要的期望。怒江州应打响“生态牌”,培植“特色旅游产品”,重视“居民需求”,瞄准“脱贫致富”,争取申报“怒江大峡谷旅游扶贫实验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双赢,使旅游开发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让旅游扶贫成为推动怒江州农民收入增长的新渠道,成为怒江州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旅游扶贫指的是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目前国外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已经成熟,研究内容广泛,旅游扶贫模式从自然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到旅游产业部门内在联系,为旅游扶贫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方式。国内许多学者对发展旅游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分析,针对某一地区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研究也逐渐增多。Julia学者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农村就业的有益补充。吴妍等对成都市红砂村的研究得出,旅游发展改变了农民单一依靠土地生存的方式,将劳动力从土地中释放出来从事旅游活动,拓展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李忠斌,万享明通过对丽江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旅游发展对农民纯收入的提高是一种间接性影响。李娟通过对陕南地区的实证分析认为生态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化提高农民收入与发展生态旅游的联动作用机制;二是使生态旅游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发展。当前国内外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多集中在机制的选择和评价方面,针对某一地区的旅游扶贫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张遵东,章立峰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对旅游扶贫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发挥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规范旅游企业运作、提高村民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走旅游扶贫之路是一条集绿色化和生态化发展的最佳路径,旅游产业的高关联性可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各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自身的无烟性、绿色化决定了它能够消化发展中出现环境、文化、社会等负面问题。
1、怒江州旅游扶贫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分析
旅游扶贫是怒江州走一条不经过工业化进程而直接跨越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希望所在。随着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旅游扶贫带来的效益也不断增强。2006年—2015年10年以来,怒江州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多,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长。在一些旅游景区,农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卖一些旅游饰品、绿色农产品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旅游,就业和创业渠道得到拓宽,贫困程度在有效减少,尤其是福贡县老姆登村的郁伍林开办了“怒苏哩150客栈”,并获得了“2014中国最美村镇”人文环境奖及人物贡献奖。根据笔者实地调研了解到,怒江州由于近年加大了旅游宣传的力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来怒江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直接和间接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从事旅游服务或者绿色农产品收购、销售等的人也在逐渐增多。还有发展旅游带来的另外一个效应是很多外来游客到怒江旅游,看到当地贫困人口生存的现状,许多人选择资助当地学生上学直到考上大学,资助孤寡老人等。2006—2015年10年以来,怒江州旅游人数增长、收入与农民收入参见表1:
表1 2006年—2015年全州旅游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统计表
笔者利用怒江州旅游总收入与其他收入10年的数据,并对这10年的数据作了相关性分析。农民人均收入=NMSL,旅游总收入=LY,接待国内旅游人数=R1,接待海外旅游人数=R2,运用Excel软件,对旅游总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个指标数据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为:1.旅游总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898。2.旅游总收入与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9651。3.旅游总收入与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9275。结果显示:旅游总收入分别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接待海外旅游人数存在高度正相关。
然而,我们通过对实地对怒江州农民调研访谈得知,怒江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于以外出务工收入和发展农业收入为主,虽然旅游人数在逐年增多,旅游总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但是怒江州的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并不大,且旅游收入增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影响程度小于游客数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说明怒江州旅游扶贫开发总体上还处在规模数量型增长阶段,旅游扶贫方式还比较粗放。旅游扶贫实施是一项集多种因素的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旅游扶贫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2、政府政策支持对发展旅游扶贫的影响
旅游业是吸引游客、运送游客、向游客提供住处,并无微不至地满足游客需求的一门学科、艺术和经营之道。旅游扶贫的战略提出已经很多年,并且在我国有很多旅游扶贫成功的经验与模式,如湖北恩施的旅游扶贫经验在全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发挥着资金筹措、交通建设、景点形象塑造等巨大作用,政府行为在旅游扶贫中有着强大的力量。目前怒江州旅游扶贫大多依靠政府宣传和扶持,贫困地区自我开发内生动力较弱,政府由于自身财力不足,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对旅游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整体性、市场性,自身积累能力较低,旅游环保等配套项目经费跟不上,没有形成指导性、操作性、建设性强的产业规划体系。尤其在旅游接待数量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绝对数量来看,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导致政策乏力,旅游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状态。州、县扶贫部门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与旅游部门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较少,尤其对旅游扶贫方面项目、资金规划设置较少,表现为投入大、见效慢的特征。虽然近几年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旅游扶贫这一概念在2016年才开始深入人心。目前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申报也正式得到批准,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纪恒和省长陈豪也在各种会议上多次提出发展旅游业实现怒江州各族群众脱贫,将怒江州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让脱贫攻坚的难点地区逐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要充分调动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助推怒江州脱贫。怒江州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打开怒江州旅游扶贫巨大的瓶颈制约,以此为基础的旅游景点建设和景区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怒江州的旅游扶贫将在最近几年发生质的飞跃,政府行为对旅游扶贫的作用也将会得到进一步凸显。
3、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旅游扶贫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对旅游扶贫创造了巨大的潜能,以旅游公司为经营主体的企业化管理对打造旅游品牌效应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旅游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使得乡村旅游得以高效发展,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对旅游产品进行组合与策划,在旅游活动中特别是民族歌舞节目表演安排方面,旅游人员管理方面,安全管理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独龙江乡”和“老姆登村”的实地调查得知,目前怒江州旅游区的发展还是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旅游发展对农村的脱贫贡献仍旧有限,怒江州境内没有专门、正规的旅行社和专业的导游、旅游管理人才,特别是旅游策划、营销、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现有的旅游方式主要是一些本地的户外群体自发组织徒步、野营等活动,外来游客自驾游为主,散客驴友居多,旅游发展尚处在规模化探索阶段,质量和效益都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怒江州的旅游服务质量、景区知名度的提升。
4、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对旅游扶贫的影响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决定了旅游扶贫的广度和深度已经成为共识。怒江州的贫困人口由于自身素质、能力、信息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了其参与旅游业的机会与有文化和有经济基础的人不均等,发展的获利也不均等。一是在民族文化上,虽然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92%,目前怒江州的民族文化开发不彻底,傈僳族、白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等民族的百姓对自己的文化了解甚少,基本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保守,生活方式原始,缺乏商品意识,对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参与发展旅游业致富认识模糊。二是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对老姆登村实地调查入户发现,得到政府扶持的农家乐,经营意识方面较强,以种植老姆登茶叶作为主要的产业收入,同时以开办农家乐作为辅助,与一般村民的收入相差达到上千倍,没有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贫困人口收入仍旧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水平较低。自身素质文化条件较高的农民参与旅游开发,较多地区享有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从旅游开发中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没有能力参与旅游业的贫困人口虽然有的通过游客资助等方式获得积极影响,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也因此导致了一定的贫富差距。旅游开发受益首先以“农家乐”为主,其次是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怒江的许多绿色的农产品如野生蜂蜜、老挝火腿等收到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但是怒江州的很多特色农产品往往又藏在深山,由于交通条件不便利而廉价销售,或者由于运输成本太高导致价格太贵,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目前各种优势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粗放的、低品位的原材料生产销售阶段,未形成高附加值的、能进入市场、能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品。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主要受益者是交通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农民,大部分住在边远山坡的农民没有条件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参与的机会不均等、参与的程度不一致而导致的收入不公平现象。
1、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主导作用,争取政策支持
旅游服务是人际关系和人地关系的高度融合,是政府主导,居民为主体,生态为血液,产业为骨架的综合模式。怒江州要充分发挥独特、特色的扶贫优势,需要政府的大力认同和支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开发扶贫之路。一是政府自身政策支持。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规划好一批旅游项目、推出一批旅游产品、完善一批旅游路线、建设好一批旅游设施,大力推进以遗产、乡村旅游、体验、生态、文化等多样化的旅游模式,注重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谋求省政府和国家政策支持。世界最先建立国家公园的西方国家是美国,美国主推生态旅游,并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比如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开,严格、科学地进行生态进行环境的检测,对生态环境采取立法保护等。目前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申报成功,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怒江州成为旅游扶贫开发实验区,大力开发怒江州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等具备发展旅游的潜力资源,让更多贫困人口摆脱依靠土地生存,改变破坏生态环境仍旧养活不了一家人的耕种模式,逐步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三是扶贫部门和旅游部门应做好旅游扶贫规划,从宏观上对旅游扶贫进行引导、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合作协商力度,协调推进政策法规、旅游定位和宣传,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怒江州重要景区、景点的建设。未来要将旅游业列为脱贫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就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投融资、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旅游扶贫创造良好的环境。
2、建设一批旅游企业,提高旅游扶贫的质量和水平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在旅游产业链当中发挥着核心功能。怒江州应尽快成立一批旅游公司(如国有控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和民营旅游服务集团公司),成立旅游协会等组织,积极引导旅游产业向规范化和规模化迈进。旅游企业能够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了怒江州贫困人口优先就业的权利,如餐饮、绿色农产品的采购等将更多地带动参与能力弱的贫困人口,带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怒江州旅游业发展管理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农民收入提高。综合开看,成立一批旅游发展企业迫在眉睫,怒江州可将现有的一些自驾游、徒步游等零散组织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品牌的打造,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以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模式发展壮大,结合旅游景区开发,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旅游市场的营销,有效保障贫困人口的参与和利益分配,逐步让贫困人口从旅游发展中受益。
3、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能力,增强脱贫决心
怒江州贫困人口的先天性弱势地位限制了他们参与发展的能力,减少了他们获益的机会。怒江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15年仅为7.6年,农村还有40%左右的人不会讲汉话,也听不懂汉话,就意味着缺少与外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泸水县部分地区的农民对政府旅游政策、旅游开发信息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福贡县、贡山县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对政府的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开发信息等全然不知。因此,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设计能够保证居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机制。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在旅游扶贫中设置专门的教育基金,专门用于贫困农民的基础教育;开展各类形式的技能培训,如普通话培训、餐饮卫生技能培训、服务技能培训等,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二是加强贫困地区的精神文化建设,利用电视机、手机等媒介平台,向贫困地区农民宣传政府旅游扶贫的新政策,宣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并树立农民旅游发展致富的先进典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帮助贫困人口转变思想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脱贫决心,进一步树立贫困人口改变贫困的信心和勇气,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综合来看,随着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贫困人口会有比较大的责任感去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业的渗透也将使贫困人口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更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把经济与环境协调起来。
4、重塑峡谷绿色生态走廊,提高生态旅游的价值
生态资源是怒江州发展旅游扶贫最具潜力的资源,怒江州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特殊性,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实践方面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目前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借鉴的观点如下:一是生态旅游和农民增收具有正相关性;二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形成了正外部性效应,如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缩小贫富差距、优化产业结构等;三是生态旅游开发还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应树立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理念。西方旅游科学论将旅游地形成与发展可划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按照上述理论,怒江州的旅游发展还处于开始阶段向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即将迎来游客数量的快速增加和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阶段,打造怒江花谷有利于建设峡谷生态走廊,可利用怒江花谷这一生态旅游品牌来提升怒江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塑怒江州的旅游形象。政府应邀请专业人士,对怒江花谷做出科学的规划和专业的指导,尽早打造怒江花谷的靓丽风景线,提高怒江州生态旅游的价值,完成旅游粗放发展向快速发展阶段转化,并延长快速发展的时间周期,让怒江州现有的贫困农民群体通过旅游开发,成为长期的受益者。
[1]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第19卷,2004.3.
[2] 李会琴,侯林春,杨树旺.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2015年第1期.
[3] Julia M.Frater:Farm Tourism in England Planning,Funding, Promotion and Some Lessons from Europe[J].Tourism Management,1983,(9):167-179.
[4] 吴妍,杨国良,吴晓文.成都市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5] 李忠斌,万享明.旅游业与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J].旅游论坛,2013.5.
[6] 李娟.西部贫困山区生态旅游与农民增收相关性研究—基于陕南地区的实证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7] 王维国,徐勇.中国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9):1-8.
[8] 徐勇.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6.
[9] 张遵东,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贵州民族研究[J].2011年第6期.
[10] 陆小强.基于休闲旅游视角的张家口市旅游扶贫开发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责任编辑:李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