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成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学习中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本文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提出一些教育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2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师再适时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即使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路,也得不到展现,这无形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就被加上了枷锁,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提出新方法、新思路的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创新教育的一点粗浅认识。
1.教师要重视对创新教育含义的理解
创新教育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创新教育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或现成知识对学生进行逻辑计算、分析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思路或者解题方法给予正确的、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和探索新问题,敢于改变现有的状态,把问题进行延伸和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都能得到长足锻炼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成长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专业性人才。
2.打破固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顺利开展创新型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因,是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数学的有力保证。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采用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制造悬念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兴趣。
3.体现时代性与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落伍。对此,教师首先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开放式题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教师要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的好胜心,有效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开拓能力。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可以将知识传授的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化静为动,可以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向学生展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这就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4.鼓励学生发现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给予学生一个释放奇思妙想的空间,尊重他们的创新——即使他们的想法看起来有些无聊和乏味。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中不要顾虑太多,不懂就问;还要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于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放到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学函数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函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发展求异思维的目的。平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等教学模式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教师要努力去挖掘、钻研、使用新课改教材中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开展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学会创新,能去创新,敢于创新,那么学生就一定能不断创新,并在创新中学习数学知识,带着创新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闫召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0).
[2]顾群芳.初中数学实践性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价值[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