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地勘单位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2016-04-29 00:00:00邓秋月
今日财富 2016年18期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广大职工群众获取信息和反映心声的重要渠道。地勘单位因其职工队伍流动分散、人员利益诉求多样、职业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工会工作模式转型升级,是摆在广大工会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新课题。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影响

(一)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互联网经过10多年飞速发展,正以其强大的自由性、迅速性和广泛性,全面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近年出现的“互联网+”是一种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新型平台,将更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

(二)开放互动的互联网已成为改进民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互联网与公共事业、生活服务融合创新,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互联网+民生服务”全面覆盖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在线医疗、网络教育等领域,发挥互联网优势改进民生服务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为地勘单位工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工会组织的活动空间得以拓展。近年来,地勘单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经营业务范围,企业涉及业务点多、线长、面宽。地勘项目多数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些地方交通不便、职工分散且流动性大,使常态化的工会工作很难延伸到项目末端。互联网作为一种时效性强的信息传输工具,以其特有的自由性、迅速性和广泛性,为工会工作的全员覆盖、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进一步拓宽民主参与的渠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互联网在速度和规模等方面拓宽了民主参与的渠道,成为广大职工群众表达意愿诉求、个体需求的无形广场和开放平台。

(二)工会工作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传统工会工作由于时间、经费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工作内容大多是文体竞赛、探访慰问、救助帮扶等活动。为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地勘单位大多进行了产业重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职工队伍利益诉求多元分化等问题。高质量的改革政策引导宣贯、高水平的技能培训比武、高效益的职工权益保护成为工会工作重中之重。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工会的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以开展网上服务活动为抓手,持续创新互动网站、线上工会、网上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等工作形式,使工会工作更形象生动、更具感召力,更加全面及时准确的为企业和职工服务。

(三)工会机构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地勘单位的专职工会干部数量偏少,多数基层工会干部忙于事务多、研究问题少,组织活动多、深入调研少,协调保障多、沟通维权少,工会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传统的工作模式很难适应日益繁重和精准化的任务需求。利用互联网搜集职工群众意见。

三、互联网条件下地勘单位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转变观念,主动用互联网思维谋篇布局。面对“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者要正确把握互联网给地勘单位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导思想要从以人管理为主转变为以信息数据管理为主,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功能设计、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为创新地勘单位工会工作找到新思路、创建新模式。

(二)注重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工会系统信息化改造。“互联网+”工会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前提是让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关键是工会系统信息化的统一标准和基础平台。地勘单位可参照国家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单位工会工作实际,探索实施“网上工会”工程。制订地勘系统工会网络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配套标准,在此基础上,专项集中建设工会系统网站、移动工作平台、业务应用系统、综合服务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一个集管理与服务功能于一体、有线无线融合的工会网络基础平台。

(三)突出特色发展,持续提高工会在线服务水平。按照“平台统建、功能拓展、内容自建、特色发展”的原则,在工会网络基础平台上进行内容开发和服务模式创新。开设各种电子论坛,为职工群众提供发表意见、参与评论、互动交流的平台;设置主席信箱、投诉信箱,及时回复职工答疑;职工医疗互助工作网上申报办理;开展工会主席在线访谈,并将其纳入会务公开的内容。积极探索网络服务建设的新途径,打造出以线下活动引领,线上深化拓展的服务模式。

(四)加强技术支撑,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用网能力。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思维素质和信息思维能力已上升为工会服务职工能力的主要要素。要在工会干部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工会干部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网络获取、整理、分析信息资源的技能。下大力气推动工会干部树立信息思维方式、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思维能力,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的学习,切实把工会系统信息素质这块“短板”补上,进而全面有效提高工会服务广大职工会员的能力。

(作者单位为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