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食品。由于清真食品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以及其独特的制作过程不仅使其成为穆斯林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也受到广大非穆斯林的青睐。面对庞大的国际清真食品市场,我国的出口现状却不容乐观。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清真食品行列成绩突出但也不能摆脱我国清真食品出口不尽如人意的境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清真食品业为例,分析我国清真食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清真食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尚普咨询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近年来,我国清真餐饮行业发展较快,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特别是在青海、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清真产品,由于原料优质、成本低廉,制作流程和经营方式符合穆斯林理念,越来越受到本土穆斯林及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青睐。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相关清真食品认证体系,也没全国统一的清真食品行业标准,这大大延缓了我国清真产业走向国际的步伐。目前全球清真食品业已形成一个大约每年2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额,其中很大一部分市场被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等国家占领,由于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和全国性行业标准,加上我国大部分清真食品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我国清真食品企业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我国清真食品的出口现状
(一)清真食品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全球现有50多个穆斯林国家。穆斯林人口规模在16亿左右,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4,主要分布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伊斯兰世界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穆斯林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庞大的人口规模,刺激了对清真食品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商机。同时,清真食品以其高品质和高安全性,也受到了许多非穆斯林消费者的青睐。
(二)我国清真食品出口不尽如人意
面对如此庞大的国际清真食品市场,我国却较少参与国际竞争,年出口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微乎其微,不足0.1%,与我国食品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这一方面反映出整体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各种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也表明还处于起步阶段,意味着可供挖掘的潜力非常巨大。
三、宁夏清真食品出口的优势与不足
(一)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以下我们将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内外规模经济的构建模式。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分析某一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四点因素: 生产要素; 需求状况;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借助这个模型,下面将依次对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1.生产要素
宁夏作为全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34.7%,与世界16 亿穆斯林在吃、穿、用等方面有显著的共性,使得宁夏在清真食品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此外,宁夏两所阿语学校和一批以清真餐饮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已培养出一大批发展清真产业的语言人才和技术人才,为清真产品、穆斯林用品的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宁夏自然条件优良,地处北方玉米带和优质牧草带,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为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需求状况
全世界16亿、我国2000 万的穆斯林人口保证了清真食品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贸战略的调整,中东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近年来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的召开也为宁夏清真食品走向世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宁夏发展清真食品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清真食品产业与农业关联度高,除了支持生产的畜牧业、屠宰业外,金融服务业、物流配送等诸多行业都与之相关。以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宁夏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优势,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牛羊外,整个畜牧养殖业及屠宰业受资源的影响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发展,整合力度还不够。金融服务业方面,政府为鼓励银行、担保企业对清真食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但与建立特色产业、打响民族品牌的目标相一致的伊斯兰金融还处在理论论证阶段。目前宁夏物流业存在问题较多,物流效率低,要素整合能力差,服务网络不完善,物流发展规划不统一,物流园区协作性不强等,影响了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的销售。
(二)宁夏清真食品出口的不足之处
1.缺乏统一标准和指导服务
世界上伊斯兰各国都有自己的清真认证标准,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清真认证标准或体系,各相关省区的地方清真认证体系也未得到其他国家认可。而马来西亚作为清真产业的核心国,其制定的 HALAL(哈拉)认证全球通行,中国目前的大部分清真产品都是通过马来西亚中转、贴牌销售的。
目前,中国还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国家标准,清真食品认证机构也只有中国伊协、山东伊协和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三家,企业出口的产品认证都是参照主要进口国的标准开展认证工作的。由于世界上伊斯兰国家较多,每个国家对清真食品认证方面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所以众多的企业对清真认证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企及。
2.商品品质无保证
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商家片面追逐短期利润以次充好甚至以非清真食品假冒清真食品,这些做法使我国的清真食品国际口碑差,大大削弱了我国清真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3.缺乏品牌意识,知名度低
品牌是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是产品差异化的手段,也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宁夏清真食品企业由于受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限制以及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大多缺乏长远战略意识及品牌意识。
四、宁夏的清真食品如何走向世界
(一)清真食品认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国际互认是清真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体系的有效通道。目前宁夏与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签署了《清真(Halal)食品产业标准互认合作协议》,并在马来西亚、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设立了宁夏清真食品销售中心,宁夏已成为中国清真产业连通世界的重要集散地和前沿阵地。
(二)加大力度整治清真餐饮企业
宁夏工商宗教两部门联合整治清真餐饮企业,重点检查清真餐饮行业的发证管理、人员配备、原料调料的使用、索证索票情况;检查《清真食品准营证》非法转让、出租买卖等问题;对无证擅打“清真”标识的餐厅、饭馆进行重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将《清真食品准营证》擅自转让给汉族人员经营清真餐厅;没有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的餐厅擅打“清真”标识,误导消费者;擅自转让《清真食品准营证》或擅打“清真”标识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清真餐饮行业市场秩序,促进清真餐饮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三)促进产业集群化
清真产业链条跨度大,每个链条上都有巨大商机。如宁夏每年屠宰大量牛、羊,余下的血液因为民族习惯而不能利用,白白浪费了可贵资源。可以利用外部资金及其技术、国际销售网络等优势,兴建血红蛋白等生物制药企业,一方面获得经营利润,一方面促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化。同时大量清真生产行业所需的包装、印刷品等也将增加投资机会。另外,随着清真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添加剂即成为是否影响清真的问题,又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兴办天然有机的食品添加剂企业,为清真食品工业提供内在统一的辅助材料,蕴含着前景广阔的商业机会。这方面,宁夏的“伊品味精”捷足先得,以年产值超5亿元的规模正在谋求上市。
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清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前景不容小觑。清真餐饮在宁夏更是星罗棋布,不仅分布广,而且规模大。以中华回乡文化园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崛起。
(作者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