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职涯规划教育,提升教育实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台湾健行科技大学“三师”定位模式,借鉴该校做法提升高职大学生职涯辅导成效。
一、研究背景
高职大学生在入校时,学习基础较差,入校后有的感到学习没有目标,缺少规划,动力不足;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忙于考证,忙于打工;有的在毕业前简历苍白,求职茫然。走向社会后,也存在着工作稳定性差、跳槽频繁、就业满意度差等就业质量问题。高职学生在毕业时也存在首次对口就业率底、薪资不高、工作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一个客观合理的设计。今年三月,我有幸派往台湾健行科技大学访学,为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兴趣与职能诊断,明确职业要求,以期能适性发展,在访学期间,我重点关注该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二、健行科技大学“三师”定位模式学生职业辅导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网络平台调查了解学生兴趣和职能偏好。健行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该项工作由学校技术合作处分管,安排专门老师负责组织实施,各个专业认真落实。具体做法是:一是在技合处统一布置下,辅导员组织学生在入学时利用教育主管部门设计开发的UCAN-大专校院就业职能平台进行职业与兴趣探索,该平台依据岛内产业及职业概况归纳出16种职涯类型、66项就业途径和600多项相关职业。学生在网上完成测试后,就能了解自己的兴趣偏好,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参考方向。求学过程中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课程或学习活动。每一位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部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偏好、专业认知情况。由技术合作处将每个专业学生的情况汇总分析,形成报告反馈给专业老师,便于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大一到大四学生每年填写职涯规划检核书,学生结合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职涯规划,动态管理。专业老师依据检测结果和检核书筛选问题学生再进行重点辅导。
(二)发挥“三师”作用进行职涯规划辅导。“三师”即校友导师、协同教学导师和职场实习指导老师。学校自主聘请在业界经验丰富的校友和职场名人担任业师分享职涯经验,每次分享有主题、有学生意见反馈。聘请课程协同教学业师和校外实习老师对学生指导,每次指导情况也有反馈意见。
(三)动态管理,指导学生每年调整职涯规划。大一到毕业,辅导员和专业导师每年指导学生填写职涯规划书,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职涯规划,实现动态管理,使职涯规划科学实际合理。辅导员、专业老师依据检测结果和规划书筛选问题学生再进行重点辅导。
此外,学校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专业导师授课。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三师”力量,形成辅导员老师、专业导师、校友导师、协同教学导师和校外实习业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合力。
三、高职院校职涯规划辅导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高职院校也逐步重视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主要方式是在新生入学时由辅导员和专业导师进行实施,新生开学时组织校友分享职涯经验。入学期间,还组织学生在SWOT分析法下制定职涯规划,组织竞赛评比。毕业实习也有行业老师指导。然而,不足的是一没有网络平台的测试,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缺乏科学的探索;二是入学时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到毕业前没有调整和变化,缺乏动态管理。三是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缺乏反馈,没有形成体系和合力。
四、借鉴健行大学“三师”定位模式,提升高职大学生职涯辅导成效
健行大学“三师”定位的职涯辅导模式值得借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成效的提升:
一是针对不同年级实施不同的方案,一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理念和就业意识,二年级重在培养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聘请行业导师开展职涯辅导讲座。三年级重在提高学生的择业技能,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三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比过去的职业规划书,调整制定新的职业规划书。二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每班级聘请校友导师来校指导。三是请现聘的行业教学业师和业内名人来校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讲座。四是请校外实习导师为学生进行职涯辅导,并建立反馈制度。五是完善《职业塑造》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对职业选择往往影响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思考人生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与求职竞争力。借鉴健行大学“三师”定位模式,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对学生个人而言是全面提升就业素养、获得职业发展的需要,对学校而言,是学风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作者单位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