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等,企业在管理方面有很大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方面的 财务管理水平在逐年地上升发展中,但是仍然充分暴露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认识不足:(1)固定资产管理薄弱;(2)岗位设置不够合理规范;(3)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完善等。尤其是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让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够有效解决管理不当和贪污腐败等问题。我国自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相关政策以来,正是开启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新时代。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特点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以服务为主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机构,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工作成果不表现为货币形态或者物质形态等。
(一)内部控制侧重点不同。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利润。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了提高社会服务而设立的组织机构,其最终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因此行政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类型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仅有资产 管理和商品购买等企业经济活动,而且还具有检查和执法等行政事业单位专有的业务活动,因此只要是业务活动能够被内部控制覆盖的内容都需要进行相应管理,范围也更大。
(三)会计核算体系更为复杂。行政事业单位中既包含了企业日常经营的单位, 也包含了政府运营的相关单位,与企业单纯的会计准则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河段体系更为复杂。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问题
(一)资产管理力度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相关采购制度之后,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其中最为集中的关键点是对于采购的管理,在使用管理上没有进行明确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产方面的管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购置资产所必须管理的盘点和账目记录等工作责任不够明确,部分单位的财务部门工作紧紧停留在记流水账方面,业务部门也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督, 没有将业务和财务等联系起来,最终使得单位的内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事的基本规则,与此同时也是机构正常运行的基础。现阶段来看,我国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部分事业单位甚至呢有构建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工作人员一般是根据相关经验而开展的各项行政活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标准往往是以财经法为依据,内容方面比较缺乏,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以及使用标准等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所以不能完全保证好资金的安全性。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比较狭窄且不够全面,诸多业务环节等没有进行有效越是,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等有一定的缺陷,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无法稳定发展。
(三)缺乏风险意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生产经营活动不会产生经营风险,所以很容易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忽视潜在的各种风险。主观意识过于强烈,认为一些违规行为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从而导致出现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为危险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三、解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基本方案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合理设置好工作岗位。科学的内部卡功能至制度是达到内部控制效果的基本条件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立足于本国国情,构建一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度强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法律的形式来强化内部控制约束力,提供违法必究的客观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期能够充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责任仔细划分,分析其中的薄弱环节,强化控制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规定好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权限等,避免出现岗位与职务不相符合情况,达到平衡状态。
(二)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行政事业单位也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改革,资金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资金管理体系。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不断完善:第一结合自身的性质和特点等要素,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部门,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方案,将管理责任明确好;第二提高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的使用,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资产的具体使用方向和支出明细等建立好置管的资产数据库,广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广泛提高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管理者应该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基本问题入手,继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作者单位为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