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湖南返乡农民工创业

2016-04-29 00:00:00曾玲
今日财富 2016年18期

湖南是中部重要农业大省,湖南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中部的经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目前城镇居民消费相对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农民工创业和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已成为促进湖南经济发展的新的着力点。2013年,湖南省政府给予返乡农民工创业12条政策支持;2015年12月,12月28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为湖南省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送来多项“政策红包”。

一、文献研究

关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有以下一些研究。张清泉(2008)认为: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通过财政、税收、扶贫以及支农贷款等手段,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困难,郑成功(2007)中指出,应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创业园区,优化创业扶持政策,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拓宽农民工贷款渠道;蒋平(2008)总结了目前我国农民创业培训的主要做法,指出要从保障机制方面提出改善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环境。喻均林(2009)提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机制障碍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市场信息渠道不畅、返乡创业面临用地制约、缺少资金的支持、缺少技术的支持五个方面。陶海东(2012)提出要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机制,必须以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为核心,以政府 、企业、高校 3方为辅助,建立完善的培训服务环境。谭宇,王英(2012)提出:当地返乡农民工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已有技能、经验,发展养殖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并从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创业环境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黄晓勇(2012)构建了以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内容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生机制。韩丽(2013)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创业园(或工业园区),构建创业培训体系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张敏(2013)提出:能够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于建筑建材、养殖等需要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五种行业。

二、当前湖南农民工创业现状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缺乏创业的经验

湖南返乡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邵阳、湘西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民工的学历都不高,大多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水平,尽管返乡农民工较普通农民见识更广、处世经验更为丰富,但是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低下、机会识别能力较差,不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项目投资也存在一定的盲从性,根本不会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而是选择一味跟风。

(二)创业资金不足,资金来源途径狭窄,规模普遍较小

返乡农民工经过多年创业之后,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是相对于创业而言,资金还是比较紧张,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或者用积累的资金小规模创业。他们对融资了解的不深入、把握不准确,往往不敢贸然选择银行贷款,一是不愿意负债经营,二是银行贷款的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返乡农民工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做看似“徒劳无功”的事。资金的缺乏导致他们的创业愿望不能实现或者只能小部分实现。

(三)政府,,创业帮扶机制不全

目前国家虽然针对“返乡农民工”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对农民工创业有一定的激励、支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虽然也建了农民工创业孵化场所,但是几乎名存实亡。孵化中心长期都缺乏有力有效的创业辅导,往往都是在成立之初有培训讲座,一至两年之后就任其自身自灭。在缺乏必要、持续指导的情况下,农民工往往容易创业失败。

三、帮助农民工创业的几点措施

(一)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打造欣欣向荣的外部环境。在很多农民工的潜意识里,会觉得创业跟自己关系不大,没有想到自己可能就是创业的主体,为了让他们踊跃创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宣传引导:

(二)加大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返乡创业的氛围,可以在乡镇主要街道上悬挂 “我创业,我自豪”、“一人创业,全村受益”的横幅,也可在村委会的宣传栏里粘贴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让大家深刻理解创业的机制、流程,以此调动大家的创业热情。

(三)在政策宣传时,一定要选取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放映创业影片或者通过与高校合作,以“三下乡”的方式给村民带去话剧表演等,大力弘扬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与成功经验,树立榜样。

(四)对选择创业的农民工,要不断提升他们的“逆境智商”,告诉他们选择创业就意味着选择艰辛,一定要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创业路上布满荆棘,需要奋勇前行、迎难而上的意志。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资金资助、扶持机制

(一)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

地方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拿出一定的资金创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人创业;创业基金可实行有偿还款的方式,但是利率一定要低于银行现行利率、在返乡农民工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以此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农民工小规模创业。

(二)建立农民工创业示范培训基地

经过摸底调查后,在有创业意向较多的乡镇由财政拨款建立“农民工创业示范培训基地建立农民工创业示范培训基地”,对租用场地的农民收取少量的租金,并且通过QQ、电话、微信给予创业农民工及时的技术指导。

(三)网络众筹

对财政补贴有限的地方,还可以尝试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募集创业资金,按照约定对参与众筹的“股东”进行分红。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众筹特色农产品的创业。在“网络众筹”中要注意规避风险。

五、加大培训力度,分层次多批次深入指导

(一)帮助农民工进行创业项目选择

对有创业意识的农民工进行综合评价,仔细分析他们的优势、劣势,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依据资源优势,选择适合自己且能完全能胜任的创业项目。对有一定互联网基础、所在地区有一定特色的,可以选择“互联网+乡村旅游”,“互联网+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创业形式;不懂互联网的,懂一定养殖技术,可选蜜蜂养殖、蚯蚓养殖、山羊养殖、兔子养殖等。

(二)以农民工创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平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模式,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持续的创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更好地为创业农民工服务。这些培训包括心理学培训、管理学培训、市场营销学培训等,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目标打下了基础。特别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可对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电商”、 “微商”技能技巧培训,借互联网的东风,加强电子商务方面(尤其是跨境电商方面)的技术指导。

(三)培训的方式可以选择

培训方式以传统讲座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湖南实行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地区,可以尝试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网上学习相关内容进行自测,再由教师组织几次面授课,集中解决他们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升华,侧重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深入研究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相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结合湖南农村乡镇的特点,进行创业帮扶机制、体制的研究,切实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目标,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提供良好稳定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他们结合自身优势,争创业、创好业,努力实现“一人创业,带富一方”的创业梦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财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