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资产处置

2016-04-29 00:00:00童晓燕
今日财富 2016年18期

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处置,不仅仅能够提升单位资产使用效率,对促使各单位资产使用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目前社会上进行的国有资产处置涵盖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也就是说保证国有资产处置的顺利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现存在采取问题。但是相应审计发现在进行国有资产处置的过程中,经常因为资产核算人员对相应法律规章的了解不够,导致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样对促使国有资产处置更加顺利的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前面也清楚说明审计单位在对国有资产处置进行研究中,还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此就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分析中发现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下笔者就针对于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在进行国有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相应各单位的资产现状和资金管理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需要保证国有资产处置过程能够遵循我国相应法律规章。但是在目前进行的国有资产处置经常会发生违反法律规章的现象,比如在进行国有资产处置和核算的过程中选取的信息材料还有不恰当的地方,这就会导致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对其自身管理工作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一些国有单位由于利益的驱使,在进行国有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处置方法进行,而是大多数采取私自处置或者越权处置,这样就会导致一旦单位出现岗位变动或者其他情况的时候并能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手续交接,造成单位自身资产结构遭到破坏。

(三)有些单位在资产配置中,注重面子工程,不考虑单位现有资产的状态,执意购买新资产、新设备,致使性能尚外于良好状态的国有资产提前淘汰,造成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大大提高了行政运行成本。

(四)有些单位为满足个别人利益,假借资产报废处置之名,不经过合法资产处置程序,将国有资产无偿赠人或者中饱私囊归自己所有。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对策

(一)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体制建设层面。建立健全财政主导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由财政部门完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体制,符合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可以将土地、房屋、车辆等游离于财政部门监管之外的资产纳入财政监管范围之内。

细化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结合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现状,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更为完善的资产处置管理细则,进一步细化资产种类、审批权限、责任监督、违规处罚等,来化解部分单位资产处置时无恰当的规章、制度可依的矛盾。

(二)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执行监督方面。规范流程,提高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平台作用,实现阳光操作,从经济、技术、行政的角度拟定科学、合理的申报审核程序、审核方式和审核办法,形成财政委托、中介参与、公众媒体监督的良好拍卖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创新机制,拓宽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途径。一是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国有资产动态更新,及时发现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异动、闲置资产、低效使用资产等。二是积极探索公物仓建设,实现对临时机构购置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上缴的国有资产等财政统管,统一调配、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三是积极探索资产处置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尝试网上竞拍、电子竞拍等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四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机制,通过资产处置与闲置资产调剂来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灵活运用拍卖、联营、租赁等形式实现资产的流动;五是落实报废资产统一回收集中处置制,确保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有效杜绝泄密、环境污染等事件发生。

强化监管,加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力度。一是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体系。一方面要严格依法进行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为有效监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在加强职能部门、群众、媒体监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二是实现资产处置管理监督常态化,多样化。充分利用财政部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将资产处置管理纳入财政大监督中,实现资产处置监督的常态化;发挥产权登记审查、年度检查的功能,堵塞资产处置管理漏洞;借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资产处置管理动态监管平台。

(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人员因素层面。从人员素质层面进行分析,要将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应该积极的开展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他们的视野以及知识层面拓展得更为开阔。将原有资产处置管理中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化,以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管理人员起到积极的管理作用,让管理人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作用到国有资产的处置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资产处置的相关管理制度加以严格的落实,另外一方面还要加快实施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奖罚制度。

此外,适当的宣传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了完善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意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要求对相关的管理意识予以进一步的宣传。宣传的方式是多样的,也是多元化的,可以在宣传栏中体现国有资产的处置问题,让人们更加了解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开展讲座、增加业务方面的知识宣传,这样才能将国有资产的处置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这方面的内容。

(四)增加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的审计监督。审计监督工作是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相关的审计机关要将这方面的工作重视起来,将监督管理职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在相关审计程序方面也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对于存在的违纪现象,要进行严格的处置,提出处罚要求以及相关的整改建议。此外,在审计管理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在体制方面存在的漏洞,这对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显然是不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因此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应该予以积极的解决,将存在的问题汇总起来,建立起更加全面的机制,并提出建议,向上级领导报告。充分的将审计及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对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流程起到规范性的作用,提高其处置收益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置有助于国家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国有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健全与完善,更好的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为温岭市横峰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