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班组都是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单元,是企业全部工作最终的落实点,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组织大厦必须依靠班组成为有战斗力的实施单位,任何战略计划目标的实施最终都要操作人员来完成,而“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就是企业全部工作的最终的直接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格的班组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战斗能力和实力。因此训练一支合格的班组长队伍,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一、班组长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角色定位一定要清晰明确
(一)班组长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管理者不同于一般员工或者是很多人认为的技术过硬的员工,“管理者”角色定位必须清晰明确。管理者不论处在高层、中层还是基层,都是“在组织中按照组织目标,指挥别人活动的人”,而且是“对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而一般员工只需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而已,不需要对本组织或本部门目标负责。
(二)管理者通过“管人”以达到“理事”的目的。“理事”就是指完成本组织或者本部门目标,这是管理者的根本目的,而“管人”即对下属实施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等是其手段。因此班组长是对本班组工作任务负有贡献责任的人,也就是说通过他的管理能够完成单个成员无法完成或超越完成的效果。因此班组长首先是班的头目,管理工作是其“主业”。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是做好合格班组长的必要条件。
(三)有人认为高层和中层的管理水平和技能很重要,基层管理者技术很重要,管理技能差不误事,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很多技术过硬的员工被提拔到班组长队伍中,形成了班组长大多是技术能手甚至于是某方面的技术专家,以至于让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技术过硬就可以当个好班长。如果班组长只埋头搞技术,对计划领导协调等方面不重视,这个班就是一个战斗力不强的队伍。
二、班组长必须强化技术水平,最好是本组的技术能手或内行
虽然说技术能手不一定能当好班组长,但技术水平差甚至是“外行”一定很难当好班组长。“打铁先需自身硬”。“外行管理内行”一般可以出现在高层,在基层很难达到较好效果。
一方面,组长技术水平差就难于在组内树立威信,命令执行力度肯定差,管理效率及效果都不会好,因此班组长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多请教多钻研,把自己锻炼成本专业的专家或行家,技术过硬才能服众;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班组长要直接在现场指挥下属完成各项操作,班组长本身既是指挥员又必须是教练员和培训员,本身要熟悉技术流程、标准和方法,只有自己掌握熟练不断升华,才能带好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一般来说技术差的班组长带队伍的能力就不会很强,优秀的班组长一定是个高明的教练员和培训员,能够带出整体技术素养高的队伍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班组长。 因此组织、引导、实施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班组整体素质是班组长的一项常规工作。
三、工作严谨扎实,注重实效
班组长的工作态度直接决定员工的工作态度。一方面,从严从细,标准要高,方法要讲究,不马虎不凑合,不偷工减料,按时按量高质量完成每个工序。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班组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沟通或与同级部门协调,切忌糊弄过关,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从这点来说,班组长对下是指挥员,对上应该有建议和参谋的权力,明明知道命令有误或方法不对或是其他问题不反映不沟通,就是不作为也就是失职。
四、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公平公正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班组长的人品和职业操守要高,“正人先正已”。 首先,班组长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上进心,爱岗敬业,集体观念强,树立正能量。多用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个人影响力来带领团队,才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班组工作才能展现良好的风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其次,要有原则性,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对班组成员工作上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正确处理情、理、法的关系。另外,办事公平公正,对下属不偏不倚,不拉帮结派搞小团伙,要积极创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一个合格的班组长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